专家讲述百年建筑背后故事

2024-08-04 14:00:52 - 北京晚报

专家讲述百年建筑背后故事

本报讯(记者任珊)今年是北京中山公园对公众开放110周年,昨天,中山公园“来今雨轩讲堂”活动邀请了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副会长、秘书长、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金磊讲述北京中山公园百年建筑文化故事。

中山公园为何能入选20世纪建筑遗产?金磊说,中山公园具备三方面的科学文化价值,在社会文化需求上,它是让公众可以自由出入的大众公园;在人与自然关系上,它成为城市中心维护纯净环境的城市绿肺;在文化艺术品质上,它成为建筑与园林兼得的城市文化地标。“先破墙开门,增设为公众服务的花房以及后来兴建的大众音乐堂等,都是一种进步,它是近代中国园林技术现代化的标志案例。”

从建筑特点看,金磊说,中山公园力求建设一座“首善之园林”,集商业建筑、展陈建筑、文教建筑及园亭、园桥、纪念碑等其他景观建筑为一体,类型丰富,而且呈现中西融合的建筑风格,具备多元性和强烈的包容性。

“110年前,社稷坛被辟为对公众开放的公园,是古都北京走向近现代化的标志性事件。那么,110年后的2024年,中山公园内社稷坛随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更成为建筑文化的大事件。”金磊直言。

中山公园遗产办公室主任盖建中告诉记者,中轴线申遗成功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社稷坛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也将进一步得到保护和宣传。“在推动中轴线申遗过程中,5年的时间,我们完成了18项文物修缮和环境整治项目,恢复绿地5000多平方米。今后,公园也将坚持整体保护、动态保护,坚持最小干预原则,利用先进技术,加强文物修缮、保护、研究,向公众宣传社稷坛古建筑和文物管理的价值。”盖建中说。本报记者程功摄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