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开展“求学圆梦行动” 助力产业工人学历能力双提升
近日,为深入推进全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进一步提升产业工人的学历能力水平,加快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市总工会、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启动“求学圆梦行动”产业工人学历能力双提升工作。
据了解,为加强对全市产业工人学历能力双提升工作的组织领导,将建立由市总工会领导,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和区县总工会、产业工会配合的“重庆市产业工人学历能力双提升”项目专班。
2023年,市总工会完成中华全国总工会委托开展试点的电力行业产业工人学历能力提升目标任务。2024年起,市总工会将总结电力行业先行先试的经验做法,以工匠学院、开放大学为重点,向全市其他行业、其他院校和其他学历层次职工推广。到2025年,帮助产业工人接受学历教育不少于1万名,帮助产业工人接受技术技能培训不少于100万人次;组织劳模工匠跨单位跨行业跨区域“师带徒”不少于1000人,帮助企业培训员工不少于2万名;推动参与求学圆梦计划的工匠学院不少于6家。
据悉,此次“求学圆梦行动”产业工人学历能力提升试点工作重点任务包括:
推进学习阵地建设。要充分发挥当地职工服务中心、职工书屋等工会服务阵地作用,构建覆盖广泛、内容丰富的产业工人学习网络;引导企业发挥主体作用,在产业工人相对集中的工业园区、大中型企业,利用工会职工服务阵地、行业企业职工培训设施,共建产业工人继续教育校外教学点或培训中心;支持各类学校积极开展学历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高水平大学发挥学科优势和示范引领作用,重庆开放大学发挥体系办学优势;面向本地区、本行业的职工开展学历能力提升需求常态化调查,加强与当地开放大学、工匠学院、职业院校的沟通联系合作,积极发挥产教融合共同体作用,建设综合性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平台,推动产业工人学历能力提升试点工作提质扩面。
推动数智平台打造。推动打造智慧管理平台,建立一站式学习支持服务中心,推动产业工人学习数据共享,建立产业工人终身学习档案。推动打造在线学习平台,支持和鼓励普通高校、开放大学、职业院校、工匠学院和行业企业开放优质教学资源库,建立一体化优质课程资源共享机制,联合行业协会、高校、企业协作开发面向一线职工的线上培训(MOOC)课程,引导广大职工积极参与网络学习。推动打造学分转换平台,优化学分银行用户信息化服务平台,为职工提供学习成果查询、专业水平认定和专业发展轨迹服务。
优化院校专业设置。以职业院校、工匠学院、开放大学为重点,结合“33618”产业发展战略,综合高校继续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职业培训机构和园区、企业等各方优势资源,加快构建适合职工需求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体系,通过开设“园区班”“企业班”和共建专业等形式,强化校企共建订单式课程,量身定制各产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培训项目,根据工种和岗位要求灵活设置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配比,为职工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促进“专职教师+工匠导师”双师共育。持续加强高校、开放大学等继续教育机构专职教师队伍建设,积极适应职工学习特点,组织引导专职教师深入企业生产一线,扎实开展应用实践,提升实作水平,有效履行好专业课程一体化设计、专业教学实施、理论学习指导和专业学分认定等教学服务工作。持续加强各行业企业的特聘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广泛吸纳劳模、工匠、高级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等行业中的优秀人才以及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参与实践课程开发、制定技能培训标准、组织实践教学,并负责对工作场所的学习成果进行认定。
推动“论文写在岗位上”产学研融合。引导龙头企业发挥自身优质职业技能培训资源的优势,吸收共享外部优秀技术培训相关资源大力建设产教联合体,积极探索实践“专题化、菜单化、常态化、共享化、上门化”职业技能培训模式,常态化开展专题专班培训。大力探索推行“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现场技改项目”相结合的方法路子,鼓励学员总结分析日常工作中的技术攻关难题,加强与论文指导老师交流讨论,着力促进产学研融合,真正实现“论文写在岗位上”。
完善长效保障机制。人力社保部门建立健全技能人才评价机制,统筹实施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畅通产业工人技能提升和职业发展通道,指导企业落实《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推动企业建立符合技能人才特点的产业工人工资分配制度。教育部门建立健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与职工培训学分、资历以及其他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和转换机制,推进学分银行建设,对完成技能培训并取得相应证书的产业工人,计入相应学历教育学分。
此外,为加大支持力度,市总工会将设立奖学金、助学金(1000元/人)等经费补贴方式助力优秀职工、困难职工等人员提升学历和技能培训,特别是对市总工会服务管理的省部级以上表彰奖励获得者和重庆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参加学历升级并按期毕业的,分别给予6000元和5000元的定额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