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居深山》:以“山民”的名义聆听万物心跳

2024-09-04 04:17:42 - 中国妇女报

《客居深山》:以“山民”的名义聆听万物心跳

    ■ 钟倩

    美国博物学家约翰·缪尔说过:“荒野大地就是我的家。”人生乃是一趟单程旅行,每个人都是漂泊者,一路寻找内心的安宁。著名作家傅菲的新书《客居深山》,堪称一个人的山居笔记,是他客居福建浦代城莱华山后的产物,山中风物、草木虫鸣、河湖生态、山民生活等,在他的笔下鲜活呈现,他用诗意之笔勾勒出一幅绿意盎然、生趣涌动和涤荡灵魂的乡野长卷,给人以心灵内省和精神鉴照。

    全书共分为四辑,“堂前明月、田家澡雪、时序画像、林深见鹿”,行文通俗晓畅,耐读又能引发共鸣。这本书可视作《深山已晚》的“姊妹篇”,如果说前者重点突出他一手创造的“新山地美学”,重新审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那么《客居深山》则是他以“山民”的身份感受一座山的孤独与丰盈、烟火与悲欢,俯听草木的脉动与万物的心跳,找回本来的生活方式。

    当下,类似“山居”题材文学作品大量涌现,傅菲的独特之处在于重视现场感,从日常生活打捞烟火气、定格物之美,于平凡日子深挖生命褶皱、记录真实,字里行间的“松弛感”与“氧细胞”扑面而来,松绑心灵、“散净班味儿”之余,拥有疗愈身心的意外功效。

    诗人张定浩在《山中》写道:“我们说话不能停下来/山中的白刺玫已经/编织好窄门/等我们并肩穿过。它们始终在那里/像人世里深深的河。”走进山中就像涉水蹚过一条“深河”,那是我们的精神源头,也是人类的本来去处。傅菲在创作谈中如是说道:“我们需要保有一颗怀抱大地的心灵,以大地之心去感受山川万物,去敬重生活和生命。”他的眼睛如高倍望远镜,切入点和落笔处都是“微物之神”,旧器物圆篓、破缸,灵性的家狗、神启般的萤火虫、彩蝶翩翩的鳑鲏,针叶林、阔叶林、积雨云、菜粉蝶、尖翅银灰蝶等,以及身边的淳朴的山民,虽是平凡之人,平凡之物,却映照出生活的哲学和人生的意义——“在此处,以原本的面目,过原本的生活。”

    惜物也是惜福,他以敝“物”自珍重建生活秩序。一只在树丫上挂了三个月的破圆篓,等来的不是野蜂飞舞,而是卖圆篓大叔的突然去世。“他是一个内心丰富的人,因此他的手格外柔情,从他指尖划过的篾丝,带有一种恩情。”这种恩情即世间情义,竹篓变成“渡生命的媒介”,经手者领受福报。三只破缸的“废物利用”——在三茅、老朱、老四师傅的相助下,分别改造成炉灶和酒缸,吃火锅、喝烧酒、焖土鸡,作者把旧物最大化利用,为枯燥的生活增添情趣,让卑微的生命活得深情。他还记录了老松壳制作白纸包挂面的流程,从中看见“太阳的光斑,风拂过的脉息”。他拒绝外界应酬,对面条百吃不厌,以最少最简单的食物过活,吃出人生的真味真意。哪怕是在萧瑟的冬天,他的吃穿用度也自足而丰富,取暖有木柴、硬炭,吃菜有两畦萝卜和白菜、半瓮石压菜,用鱼冻打牙祭。不难看出,客居深山不在于居于何处,而在于适得其所的生活态度。

    山民也是“我们”,他以悲悯情怀烛照“微尘众”生存镜像。山窗、春酒、明月、湖泊,为山居生活注入诗情与浪漫,而傅菲着墨最多的还是与他朝夕相处的山民们。用一句话概括:“他们浑身裹满泥浆,面目却十分洁净。”工棚夫妻、留守老人,戏班子、理发店、早餐店等,他哪里是记录山民生活,分明是用文学之笔为山民精神“画像”。茅山村民万顺以砍毛竹为生,他收养的土狗矮驴成为最信赖的友伴,跟着他跑活儿、同吃同住,还能胜任买肉、买药、送东西的“任务”,它的存在为清苦生活注入温存。胖妈早餐店几次易主,先后换了几位厨娘,进城带孙子的老板娘、老公开拼车的年轻妈妈、离婚的房东女儿,每位厨娘都是饱尝生活的艰辛和万般滋味。而对于艺秀理发店老板丁丁呛的困境,他没有“正面强攻”,而是运用“迂回策略”,从理发店一面镜子入手,映照打拼的艰难……

    这本书最可贵之处在于真实。山民的生活并非闭塞、落后与愚昧的,傅菲打破刻板认识,再现新时代山乡巨变背景下山民生活的新样态与新问题。比如,留守儿童沉迷手机,村民开“滴滴”谋生,以及玉生与橘树的情殇故事,读来令人唏嘘又感慨。傅菲用小说叙事布局,以散文写法描摹,在田根竹村打工的玉生辞职回到老家,边学石匠边种橘树,结了橘子辗转进城给房东女儿雅兰送去。这注定是一场没有结果的恋情,也是一段埋藏心底的秘密。直到玉生去世后橘树颓败,玉生周年忌日那天,橘树落下最后一片叶子。傅菲不着一字爱情,却处处写尽爱情的来龙去脉,从种橘、结橘、根橘,到最后的橘殇,读来感人至深,又净化心灵。

    还有新营镇以种菜、养殖家禽为生的老张,在外地读大学的儿子荣昌坠入校园贷“陷阱”。为了给出狱的儿子找份工作,老张愁得白了头,但他却说是清晨起床喂鸡喂鸭,霜结在了头发上,作者写道:“我想,他养鸡的山坞,一定背阳,霜结得深重。”寥寥几句,传递出发自肺腑的理解和悲悯。实际上,我们都是“结霜的人”,当命运落下了一层厚霜,唯有坚定信心,用努力和隐忍面对现实,活出心灵的柔软。

    客居深山,傅菲找寻到一把回归自然的“金钥匙”:不是周末前往郊野的“暂时造访”,不是走过祖国河山的“打卡拍照”,而是让心灵归于静寂,让生活回归简朴,过一种崇尚自然且尊崇本心的生活。物像是心像的外观,山野是心灵的镜鉴,面对自然的“语言”,无须破译,也不用揣度,以自己的“心语”解读世间万物。

    因此,与其说《客居深山》是回归自然的怀抱,毋宁视作让山野进驻内心深处,为物质生活做减法、让精神空间更敞开,允许万物走进来“比邻而居”,这才是真正回到自然。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三八红旗手)

原标题:《客居深山》:以“山民”的名义聆听万物心跳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