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小小错题本,有何大作用?

2024-09-04 11:18:30 - 消息动态

转自:中国环境网

现场检查漏看细节、审批文件出现低级错误、办案程序存在瑕疵……这些情形您遇到过吗?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基层生态环境部门如何有效消除盲区、减少失误?笔者认为,重庆市九龙坡区建立“错题本”的做法值得学习借鉴。

重庆市九龙坡生态环境局采取“镇街盲评+专家点评+复盘讲评”的方式,对执法案卷进行全方位复盘,把易错、易失误、易遗漏之处汇总成册,形成办案的“错题本”。基层执法人员可以时常对照“错题本”温习执法关键点。这种做法更加直观、针对性更强,有助于增强执法工作的规范性。同时,一旦遇到紧急突发情况,应急人员在赶赴现场的路上把“错题本”拿出来看一看,心中更有底,忙乱情况下出现失误的概率会大为降低。

“错题本”的意义不只在于提示,更在于提醒。基层人少事多,杂事、难事、急事经常撞在一起,加之一些地方存在技术匮乏、设备短缺等现实问题,导致一些基层同志无力深挖、总结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系统性关联和普遍性规律,一些低级失误一犯再犯,工作质量和成效大打折扣。建立“错题本”,哪里容易犯错一目了然,能够提醒基层同志在工作中提高警惕性,提醒他们去思考如何避免犯类似的错误,帮助他们打破惯性思维、跳出舒适区、突破常规性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从而促进整体水平的提升。

“错题本”的应用范围很广,无论是环评审批文件、执法文书、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台账的起草,还是现场监督帮扶、违法违规案件查办、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处置,都难免会出现小失误,在这些领域建立动态更新的“错题本”,明晰注意事项,确定改进举措,督促基层同志定期对照自查、自学,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要建好、用好“错题本”,除了要克服事多时紧的现实制约,最关键的是要改变固有思维习惯。基层生态环境部门要敢于自我揭短,迎着困难上、奔着问题去,坚决打破惯性思维,将失败视为学习和成长的机会,把错误作为胜利的起点,克服传统技术和方法依赖症,跳出“舒适区”,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