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仲裁中心和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签署合作备忘录,为企业出海保驾护航

2024-09-04 12:53:44 - 消息动态

转自:上观新闻

9月3日下午,由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上海国际仲裁中心)、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中国对外承包商会和常设中国建设工程法律论坛主办的“PPP语境下的争议解决:联合国贸法会的建议与中国的实践”研讨会在上海举行。

‌所谓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公私合作模式,是一种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之间的合作模式,旨在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具体来说,社会资本承担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基础设施的大部分工作,并通过“使用者付费”及必要的“政府付费”获得合理投资回报。政府部门则负责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价格和质量监管,以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

“PPP模式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也面临周期长、风险多等挑战。”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上海国际仲裁中心副主任马屹提到,联合国贸易法委员会2019年发布的PPP示范法和立法指南为各国PPP相关立法提供了借鉴。仲裁具有中立性、专业性和非公开性等优势,上海国仲已化解了一批PPP领域纠纷。他认为,各方应该加强合作,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优质的仲裁法律服务。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是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工程类投资及相关服务企业组成的全国性行业组织,其副会长辛修明认为,当前中国企业在全球工程建设市场影响力增强,业务模式向投建营一体化转型。国际工程业务蓬勃发展的同时,企业面临的争议纠纷也在不断增多,特别是PPP项目,争议解决的需求量不断提高。商会也致力于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推动争议解决。

联合国贸法会立法部门负责人、贸法会首席法律官JoseAngeloEstrella-Faria指出,近年来,私营基建开发由多因素推动形成趋势,这要求PPP项目有更加灵活高效的争端解决机制,以应对新风险。对此,他分享了贸法会2019年的新设法律工具,包括争议解决机制相关的PPP指导原则。

研讨会上,上海国际仲裁中心和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根据备忘录的安排,双方将就仲调结合、推广交流、人才互通与海外合作等开展专项工作,为中资企业海外工程建设风险防范和争议化解保驾护航。

栏目主编:王海燕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