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狂其实对企业有害?

2024-09-04 22:04:34 - 南风窗

‍‍

工作狂其实对企业有害?

工作狂对企业有害吗?这个问题的结论可能有点儿令人意外。毕竟,对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来说,难道不是员工越卖力压榨自己,业绩就越好吗?但真有一些研究认为,工作狂文化其实很容易拖累公司和团体的效率。

美国佐治亚大学心理学家马丽莎·克拉克近期的一本新书,为这个话题给出了一些解释。这本书叫作《永不停止工作》(NeverNotWorking),分析的是当代职场中的工作狂心理、文化和其负面作用。

克拉克在书中认为,“工作狂”是一种和“努力工作”截然不同的心理和职场文化模式,而这种模式对企业来说绝对是弊大于利的。

单纯从外在行为看,工作狂看起来和热爱工作、从工作中获得快乐的人很类似,但实际上,工作狂心态的驱动力并不是热爱工作或者从事业中得到快乐,反而是一种强烈的焦虑感。这种焦虑感来自人们内化了外在的社会要求——比如要赚大钱,比如要有地位,比如要显得自己是个出色员工,比如要出人头地证明自己,等等。而当我们选择用工作来应对这些压力和焦虑时,我们就容易进入工作狂心态了:我们会用工作把自己塞满,而一旦停下手中的活儿,我们就会不知所措,变成焦虑感的俘虏。

工作狂其实对企业有害?

《永不停止工作》

在这种心理机制的驱动下,变成工作狂的我们往往会做多于实际需要的工作。我们会不区分工作时间和休闲时间。很多人还会安排自己“轻度工作”——比如干活的时候给自己倒上一杯酒,显得自己在休闲,或者是坐在沙发上打开电视,一边看电视一边做PPT。甚至,就算是生病了状态不好、反应不够快,给不出好的决策和回应,我们还是觉得要继续工作……

《永不停止工作》介绍说,这种行为模式的一个非常糟糕的后果,就是让人们形成了“工作狂时钟”。这是一种有害的时间观。

拥有这种“生物钟”的人,会以为所有时间都可以工作。举例来说,一般人接到一个大概要花费20小时的工作任务时,可能会拆成四天,每天做5个小时。但拥有“工作狂时钟”的人会问:为什么不拿出20个小时一口气做完呢?结果他们安排不吃不休一天做完这些工作——往往就把事情搞砸了。

这就涉及“工作狂时钟”的另一个效果:它违背了人们利用时间的生物和自然规律——我们会疲劳、会需要休息。让我们连续做10个小时的工作,其中也许只有一两个小时是可以保持高效率的。理想的工作状态,是增加高效工作的时间,减少低效工作的时间。然而在“工作狂时钟”下,我们会以为每个小时都可以保持同样效率,所以工作时间越多越好。这样的幻觉常导致我们错误计算时间和精力,得出错误安排,增加更多压力。

工作狂其实对企业有害?

“工作狂时钟”带给我们的影响是:在普通员工的位置上,我们会不当评估自己的工作量和效率,结果给出达不到的承诺,影响工作进度;在领导位置上,我们倾向于错误估计各种任务的时间需求,给下属安排超出实际的工作任务,最后让整个团队变得疲惫不堪。

克拉克指出,有工作狂倾向的人一旦当了管理者,很容易把焦虑、愤怒和压力向团队传导,实际上影响了整个团队的效能。此外,这种焦虑也容易转变为对他人的不信任,不愿意把工作下放,从而会使得团队成员更依赖领导,没有什么自主性。

作为一种心理学解读,《永不停止工作》并不细究造成工作狂心态的外在社会要求是什么。而我们知道,职场里的工作狂,很多时候也是管理失能的体现:没有合适的定位和商业模式,对业务的焦虑最终会落到最容易也最低效的领域——让自己、让员工们卷起来。

本文首发于《南风窗》杂志第18期

欢迎购买南风窗2024年第18期

《公益出圈》👇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