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组建产业创新攻关“集团军”

2024-10-14 05:15:32 - 重庆日报

名词解释>>>

产业创新综合体

是由创新能力突出的科技型企业或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牵头,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创新资源和科创服务机构,以各方共同利益为基础,以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的非独立法人实体。

10月10日,记者从市科技局获悉,为推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应用,《重庆市产业创新综合体建设方案(2024—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近日发布。《方案》提出,到2025年,我市将建成产业创新综合体10个以上;到2027年,累计建成产业创新综合体30个以上,有效助力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能级提升取得显著成效。

实施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

《方案》明确了产业创新综合体的功能定位为产业技术攻关的“集团军”、创新资源配置的“枢纽站”、产业创新活动的“服务器”、产业创新生态的“凝聚核”。

重点围绕“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产业链关键共性技术短板,凝聚创新资源,实施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创新效能;发挥科技型企业主导作用,通过搭建服务平台,促进各类创新资源集聚,并在成员单位间充分流动和有效配置,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以重大需求为牵引,形成技术委托研发、测试认证、标准制定、人才培训、项目融资等系列创新公共服务;纵向贯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横向强化人才、资金、政策全方位协同保障,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融合的创新生态网络。

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应用

产业创新综合体旨在推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应用,打造更多“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和重庆辨识度”的标志性创新成果,在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打造高能聚合的科技成果转化枢纽上实现重大突破。

根据《方案》提出的发展目标——

到2025年,我市将建成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智能物联网、数智科技、生命健康等重点方向的产业创新综合体10个以上,推动整体研发投入强度超2%,实施关键技术攻关任务30项以上,有效解决企业创新需求不少于100项,形成协同创新典型案例10个以上,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达到26%,创新资源配置更加高效,任务型协同创新模式基本形成。

到2027年,累计建成覆盖主导、支柱、特色优势、潜力产业领域的产业创新综合体30个以上,推动整体研发投入强度达2.5%,实施关键技术攻关任务100项以上,有效解决企业创新需求不少于300项,形成协同创新典型案例15个以上,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达到27%,创新公共服务能力更加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更加健全。

到2029年,力争建成多维度、多层次、多元化的产业创新综合体50个以上,产业创新要素市场化协同配置和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机制成熟运行,为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保障。

有六方面重点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方案》提出了6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组建两类产业创新综合体。一方面是瞄准产业前沿和市场需求,规划建设一批科技型企业主导型综合体,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院所、行业组织和各类服务资源,加快突破产业发展堵点卡点脆弱点;另一方面是发挥大院大所产业创新作用,布局组建一批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主导型综合体,携手市场力量探索推广“楼上”原始创新、“楼下”转化应用的产业创新综合体。

健全综合体建设运行机制。引导产业创新综合体建立理事会制度,成立专家委员会、秘书处等工作机构,与成员单位形成定位清晰、权责明确、开放流动、利益共享的协同工作机制。

强化技术创新与供给能力。支持产业创新综合体构建“产业出题、科技答题”的攻关体系,加快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支持产业创新综合体加大颠覆性技术、前沿技术研究,在空天信息、低空经济、光子与量子技术等领域布局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打造高成长性和高潜力性未来产业集群。

促进创新成果高水平转移转化。包括推动新产品研发上市、推进科技型企业选种孵化、强化应用试点推广、强化标准制修订等。

赋能产业发展能级加速提升。强化高能级创新载体建设,支持产业创新综合体规划建设一批实验室、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和集技术研发、成果孵化、概念验证、中试熟化等功能于一体的高能级创新平台;强化产业链智改数转,增强产业链创新发展的核心能力和技术支撑能力。

提升要素支撑能力。加强创新人才引育,壮大技术经纪人、孵化管理人等产业化专家队伍。加强数据要素支撑,协同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共同促进产品开发、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下一步,市级有关部门将统筹用好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揭榜挂帅”“智改数转”、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重大专项等各类政策资源,加大对产业创新综合体建设的支持力度,优先推荐产业创新综合体内企业牵头申报国家级重点项目。各区县也将加大用地保障、成果转化孵化、技术服务、人才金融服务等政策倾斜力度。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