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了解预防与治疗的关键

2024-10-14 06:31:32 - 南宁晚报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的发病风险,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了解高血压的预防与治疗关键,对于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一、定义与危害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长期高血压会对心脏、大脑、肾脏、眼睛等重要器官造成损害,增加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生风险。

二、高血压的发病原因

高血压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遗传因素。高血压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如果家族中有高血压患者,那么其亲属患高血压的风险会相应增加。2.不良生活方式。高盐饮食、过量饮酒、吸烟、缺乏运动、长期精神紧张等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因素。3.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弹性逐渐下降,血压也会相应升高。4.其他因素。肥胖、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也会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

三、预防关键

1.健康饮食:减少钠盐的摄入,每天摄入量不超过6克;增加钾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控制脂肪的摄入,减少食用油的用量,少吃或不吃肥肉和动物内脏;适量摄入蛋白质,选择瘦肉、鱼类、豆类等优质蛋白质。

2.适量运动:坚持适量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太极拳等,每周至少运动5天,每天运动30分钟以上。运动可以帮助减轻体重,降低血压,提高心血管功能。

3.戒烟限酒:吸烟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过量饮酒也会导致血压升高。建议男性每天饮酒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4.心理平衡: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导致血压升高。保持乐观的心态,学会放松自己,减轻精神压力,有助于控制血压。

5.定期体检:定期测量血压,了解自己的血压情况。对于高危人群,如家族中有高血压患者、肥胖者、吸烟者等,更应加强血压监测,及早发现并干预。

四、治疗方法

1.改善生活方式:对于初诊的高血压患者,如血压不超过160/100毫米汞柱,且无其他危险因素,可先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来控制血压。如果经过3个月的生活方式干预,血压仍未达标,则应考虑药物治疗。

2.药物治疗:目前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进行治疗。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服药,不得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

3.血压监测:高血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测量血压,了解血压的变化情况。建议每天测量血压,测量时间为清晨起床后、下午和晚上。测量血压时,应保持安静。测量前30分钟避免剧烈运动、吸烟、饮酒、喝咖啡等。

五、患者日常注意事项

1.遵医嘱服药:高血压患者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按量服用降压药物,不得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如果在服药过程中出现任何不适或疑问,应及时咨询医生。

2.注意保暖:寒冷的天气容易导致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因此,高血压患者在冬季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头部、颈部和脚部的保暖。

3.避免剧烈运动:虽然适量的运动对高血压患者有益,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如短跑、举重等。剧烈运动可能会导致血压突然升高,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

4.起床要缓慢:早晨醒来后,不要急于起床,应先在床上躺几分钟,然后慢慢坐起,再下床活动。这样可以避免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

5.定期复查:高血压患者应定期到医院复查,包括测量血压,检查心脏、肾脏等器官的功能,以及评估治疗效果。根据复查结果,医生会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高血压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通过了解高血压的预防与治疗关键,采取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控制血压,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希望大家都能关注自己的血压健康,远离高血压的困扰。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