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出版家的人文情怀和社会担当,韬奋学术研讨会在武大举行

2024-10-14 11:36:30 - 澎湃新闻

今年是出版家邹韬奋先生逝世80周年,出版家徐伯昕逝世40周年,同时也是进步期刊《读书生活》半月刊创办90周年。

发扬出版家的人文情怀和社会担当,韬奋学术研讨会在武大举行

为纪念两位出版家开拓的革命进步事业,追溯以生活、读书、新知为代表的进步出版业的发展历程及其为民族解放作出的历史贡献,10月13日,以“邹韬奋与近现代进步出版业研究:出版家的人文情怀和社会担当”为主题的第十届韬奋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举办。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纪念馆、图书馆、出版机构等近60名学者汇聚一堂,深入研讨。

发扬出版家的人文情怀和社会担当,韬奋学术研讨会在武大举行

合照

开幕式上,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王晓光出席会议,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吴永贵主持活动。武汉大学出版研究院院长方卿以1938年韬奋先生和生活书店同人在武汉大学畅游珞珈山的历史渊源拉开了本次研讨会的序幕。

上海韬奋纪念馆馆长赵书雷表示,本次研讨会在武汉举办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生活书店为适应抗战新形势,便于面向内地开展抗日文化宣传工作,决定将总店迁往当时的政治中心武汉。从1937年秋起,编辑出版部门一面安排适应战时需要的新书及部分重版书的出版,一面将部分纸型和纸张装箱,打包运往武汉。

12月,邹韬奋到汉口后,就立即恢复出版《抗战》三日刊,12月29日,《抗战》第32期刊登中共中央对时局的宣言。在汉口,韬奋在张仲实的介绍下认识了周恩来,此后邹韬奋、生活书店即与中共中央长江局和后来的南方局建立了密切的关系。

面临国共合作,全民抗战的形势,邹韬奋、徐伯昕等决定努力满足抗战时期读者对于进步出版物的需要,成立了编审委员会,出版了大量救亡理论读物、战时读物和大众通俗读物。1937年至1938年间,生活书店在武汉出版了超过200种新书,成为当时抗战中心出版战时书刊最多的出版机构之一,为抗战文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发扬出版家的人文情怀和社会担当,韬奋学术研讨会在武大举行

生活书店汉口分店

发扬出版家的人文情怀和社会担当,韬奋学术研讨会在武大举行

生活书店珞珈山营业处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邢云文认为,韬奋是把自己的思想和进步的观念以生活的形式呈现给大众,这也契合了新闻传媒行业讲的“三贴近”。“我们这个时代更需要发扬韬奋精神,走向大众,贴近生活。”

接着,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吴平、中国出版协会副秘书长沈建林和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陈挥依次作主旨报告,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黄瑚主持。吴平详细阐释了古往今来,东西方出版学者在人文情怀与社会担当的理论与探索实践;沈建林回顾了以韬奋为代表的老三联的辉煌革命历程;陈挥强调韬奋精神与建党精神密切相关,弘扬韬奋精神是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内容。

发扬出版家的人文情怀和社会担当,韬奋学术研讨会在武大举行

1938年生活书店同人在珞珈山

下午,四个分论坛的学者们围绕“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出版业发展”、“书店同人与出版物研究”、“出版家道路、理念与精神”、“爱国主义宣传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及“书写、场所与记忆”等议题交流研讨。

闭幕式由上海韬奋纪念馆副馆长张霞主持,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范军作总结发言。范军认为,此次研讨会的主题是既有出版学理论价值,又有现实意义的一个话题,契合时代需要,引领未来研究。关于韬奋学术研究的未来畅想,范军提出继续深入挖掘传统内容、注重数字人文与韬奋研究相结合、拓展生活史研究视角共三点意见,对韬奋精神在出版史研究中充分彰显其创新性与前瞻性表示憧憬与期待。

发扬出版家的人文情怀和社会担当,韬奋学术研讨会在武大举行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