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乘地铁看上海?丨一款全球首创新药是如何在张江诞生的?

2023-01-14 12:47:00 - 媒体滚动

转自:劳动报

搭乘地铁看上海?丨一款全球首创新药是如何在张江诞生的?

“李博士说的那个概念,你能再给我解释一下吗?”

“听说你们公司的AI发现了新的靶点……”

在开往张江的地铁13号线上,如果你仔细听,或许能听到不少前沿的科学名词。西起嘉定金运路,东至浦东张江路,地铁13号线将各区的人才带入了张江科学城——上海科技创新的核心区。

2022年是张江开园的而立之年。30年来,一个享誉国内外的世界级“药谷”正在崛起,便利的交通带来了澎湃的人流,叠加产业生态圈的聚合效应,张江不断裂变出新的奇迹。

世界顶尖医药人才扎堆于此

在学林路下车,便进入了张江的腹地。华领医药等众多医药企业坐落于此。2022年9月30日,随着一款全球首创的糖尿病口服新药在中国的获批上市,华领和它的创业团队,迅速成为张江“药谷”皇冠上的一颗明珠。

搭乘地铁看上海?丨一款全球首创新药是如何在张江诞生的?

一粒首创新药,凝聚多少心血?岁末年终,记者走进华领,探寻国产新药诞生过程中的张江创新密码。

新药研发“九死一生”,需要耗费巨额资金,投入漫长的时间。显然,这是一条充满着不确定性的赛道。为什么选择在张江创业?如何对抗巨大投入背后的不确定性?华领医药药物研发生产部高级副总裁、首席制造官佘劲博士娓娓道来——全世界的药企都喜欢“扎堆”,在中国上海,他们选择了张江。

药企扎堆,源于经济规律。生物医药产业有很高的专业性,需要选择教育、研发、人才高度集中的区域,实现产业链的互补、人才的集聚、信息的交流。

从1992年布局生物医药,经过近30年发展,张江在生物医药领域呈现出研发机构集中、创新实力强、人才聚集的特点:已有1700余家生物医药创新主体,全球医药10强有7家入驻张江,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近三分之一将研发布局张江;张江拥有中国1/4的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院士,超8万人在这里从事新药研发、工艺开发、质量管理、商业流通工作,研发型企业“含博率”已接近美国生物医药核心区。

佘劲本人就是一位“海归”,2009年从美国留学回来,先后入职罗氏、默沙东等跨国药企,2015年,追随他在罗氏的老领导——华领医药创始人、CEO陈力博士的足迹,加盟华领医药。“在张江,招聘也变得方便,很快能拉起一个创业团队。”佘劲亲身感受到人才在张江的聚集与流动。

吸引陈力和佘劲从跨国药企离职创业的底气,来自一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葡萄糖激酶激活剂,名为多格列艾汀,可调节人体血糖稳态平衡。然而过去20年里,多家知名药企开展过葡萄糖激酶激活剂类药物研究,最终都未能或尚未成药。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尚且如此,创新生物医药企业如何破茧成蝶?张江给出了答案。

新药研发千头万绪,需要无数最强大脑的支持。上海光源、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科技大学,也汇聚在张江。从上海药研所的研究员到药学院教授,众多专家们在华领的研发室通宵达旦会商实验方案,倾尽所能提供智力支持。

据统计,研发多格列艾汀片涉及17大类临床试验和6大类动物实验,逾九成采用研发外包形式,参与研发的第三方研发人员超过200人。

一场十余年的接力跑

不止是人才的共享,围绕多格列艾汀片,产业链的上中下游,进行了一场长达十余年的研发和生产的接力跑。

多格列艾汀片的分子从罗氏引进,但罗氏未能成药。华领医药引入其全球市场许可后,需要进行关键的临床研究和商业化生产,没有实验室、仪器设备和生产车间,华领是如何完成的?

“大院大所的大门向你们敞开!”张江科学城了解到华领的情况后,派出专班上门辅导。只需登录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网站,即可一键查询近千家科研单位的共享仪器信息。华领的网上申请很快得到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受理,这里有166台原值50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向社会开放。

“我们赶上了好时代。”佘劲告诉记者,这是一个制度创新不断破壁的时代,中国药监局加入了ICH(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参照国际最先进的技术和监管标准,真正融入国际社会认可的监管体系中。除此之外,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的实施则打通了研发企业药品上市的通路,该制度采用药品上市许可与生产许可分离的管理模式,允许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生产企业、研发机构或者科研人员)自行生产药品,或委托其他生产企业生产药品。

共享生产线,让科研成果走下‘书架’走上‘货架’。10月27日,首批多格列艾汀片从华领医药委托代工的上海迪赛诺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下线出厂,次日正式实现处方销售,一周内在全国百余家药房同步上架销售。而迪赛诺的生产车间,就在与华领只有一河之隔的张衡路上,步行十几分钟可达。

科研人才各方共享,临床试验委托药明康德等CRO企业,原料药生产委托合全药业,制剂生产委托迪赛诺,销售与拜耳合作,张江完整的产业生态圈,成就了年轻的华领团队的创业梦想。作为过去十年来糖尿病领域首个全新机制的原创新药,多格列艾汀片有望从源头上控制2型糖尿病的进展。

“没有一间自建实验室、没有一条产品生产线,最终实现‘从0到1’的突破,有赖于张江活力四射的开放创新生态,更有赖于新时代的改革开放。”对此,华领创始人陈力博士感慨不已。

从一座药谷到一片热土

“我们的员工之前‘散落’在爱迪生路275号和蔡伦路780号。”佘劲依然记得蔡伦路780号张江药谷大厦的门牌号,因为这里是陪伴华领医药不断壮大的地方。从一楼的一间办公室,到“谁搬走了我们就去租下来”,从十几人的团队到150多名员工,药谷大厦见证了华领的发展,华领也成为了这座孵化器最好的成果之一。

截至20111年10月,上海还有44家企业获得了与华领医药相同的B类生产许可证,更多创新药正在萌发。华领医药、君实生物、科望医药等一批从药谷走出的张江生物医药创新研发与高端制造企业成为了行业的领头羊。

产业发展起来了,配套的展示、交流平台也要跟上。

出于发展需要,2020年底,华领医药搬到了位于张江科学会堂正对面的新办公楼,另一侧就是正在建设中的张江“科学之门”周围6栋摩天大楼,科创CBD在这里已初具雏形。看着高楼拔地而起,佘劲相信,新地标为科创企业提供了新的载体,有助于张江生物医药生态圈更加完善。

搭乘地铁看上海?丨一款全球首创新药是如何在张江诞生的?

新地标的建成,也为张江带来了“科创新主场”。今年9月,张江科学会堂正式启用以来,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浦东分会场、2022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等高层级交流活动纷纷在这里举办,诺贝尔奖得主、两院院士、青年科学家、科技公司负责人,数不清的领军人物曾在这里露面。

“你们可以在场内交流,也可以一推门就到场外交流”,张江科学会堂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璨介绍,与传统的会展空间不同,张江科学会堂总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其中更多的是为来访者提供更多交流的公共空间。从云朵灯到旋转楼梯,从屋顶花园到气泡空间,以开放连续的公共空间串联让参与者体验并融入场景。

搭乘地铁看上海?丨一款全球首创新药是如何在张江诞生的?

开放、创新、多元、灵动,是张江企业和张江科学会堂共同的气质。2022年,张江生物医药创新指数达117.33分,较之前提升了5.38分,共有3款一类新药获批上市,占全国1/5。张江目前在研药物品种超过800个,其中一类新药占比超过一半。

当夜幕降临,张江科学会堂多边形的玻璃隔窗透出莹莹柔光,与周围园区办公室透出的灯光交相辉映,如同最前沿的技术与创业热情碰撞出的火花。火种从这片产业热土向上海“1+5+X”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弥漫。2022年前三季度,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已达6616亿元,同比增长4.6%,打响了“张江研发+上海制造”品牌。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