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人才,让乡村百姓有“医”靠
乡道蜿蜒,电车穿梭。南宁横州市石塘镇大料村卫生室乡村医生韦惠丹,近日来到她负责联系服务的村民吴爷爷家。韦惠丹一进门就熟络地与吴爷爷打招呼,为吴爷爷测量血压,还叮嘱他要按时吃药、注重饮食搭配。
“韦医生服务好、态度好。”吴爷爷说,“她经常来给我检查身体,很关心我的身体状况。有她在,我很放心。”
乡村医生是广大农村居民健康的“守门人”,是提供基层医疗保障服务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6月在四川考察时强调,乡亲们吃穿不愁后,最关心的就是医药问题。要加强乡村卫生体系建设,保障好广大农民群众基本医疗。
近年来,南宁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以基层为重点的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聚焦“县强、乡活、村稳”,围绕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通过落实定向医学生培养、“乡聘村用”政策和强化培训等措施,不断加强乡村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乡村医生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完善乡村医生待遇保障与激励机制,使乡村医生干得好、留得住,更好地满足农村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人才引育优质“输血”提高诊疗和服务水平
韦惠丹是横州市石塘镇大料村人,2019年报名参加广西村卫生室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项目,被选送到南宁市卫生学校医学专业就读。2022年7月,韦惠丹毕业后被石塘镇卫生院聘用,于是回乡来到了大料村卫生室工作,开启乡村医生职业生涯。
“从2018年开始,南宁市不断完善乡村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机制,面向农村需求免费培养三届村卫生室订单定向生,定向供给村卫生室毕业生713人,为乡村医生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说。
从2023年开始,南宁市推进广西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招聘工作,对入编大学生村医实行动态管理,确保专项编制落实到村、精准到人。
翻看韦惠丹这两年多时间里写下的医务工作笔记,字迹密密麻麻,满是点点滴滴的成长历程。她告诉记者,大料村卫生室有3名乡村医生,她所负责的村民就有1000多人。为了熟悉情况,每次上门服务时她都仔细询问村民的身体状况等信息,再分门别类进行整理,久而久之就积累下这份厚厚的资料。
在走访服务过程中,面对村民的医疗服务需求,韦惠丹认为应该继续提高自己的临床业务水平,于是报名参加了2024年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当她还在为考试而担心的时候,由横州市卫健局委托横州市人民医院组织20余名临床专家组成培训师资团队,对包括韦惠丹在内的107名乡村医生开展了为期6天的临床操作技能培训。“不仅有理论知识讲解,还有老师手把手教学,让我对于村民日常所需的腿部、腹部检查等病症问诊方法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我觉得收获很大,增长了知识,顺利通过了2024年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韦惠丹说。
“针对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实际,除了组织对报名参加2024年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乡村医生开展临床实践培训,横州市卫健局还在6月对全市500多名乡村医生开展培训,注重传授对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规范诊疗、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依法执业等方面内容。”横州市卫健局相关负责人说。
近几年,南宁市多渠道加大对乡村医生培训培养力度,定期组织村医进行临床理论培训和技能实践。如2020—2022年将乡村医生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分期分批组织所有在岗村医到南宁市卫生学校进行3个月的脱产培训;4年来,共组织820名乡村医生完成了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参加2024年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考前理论和临床实践技能专项培训的乡村医生有543人,多方面、全方位培育提升乡村医生服务能力。
“培养‘小村医’,守护‘大健康’。我们将着力提高乡村医生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为基层群众提供便捷可及、安全有效、质优价廉的公共医疗服务。”南宁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说。
“乡聘村用”一体管理让卫生人才下得去留得住
强基层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原则和工作内容。加强农村和社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是题中应有之义。
“近年来,我们将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作为最基础、最根本的重要工作,努力把患者留在基层,切实减轻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南宁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全区优先实施乡村医生“乡聘村用”政策,稳定和壮大基层卫生人员队伍。
何为“乡聘村用”?就是将村卫生室纳入乡镇卫生院一体化管理,实现行政、业务、人员、药械、财务、绩效考核“六统一”,乡村医生与乡镇卫生院建立聘用劳动关系,身份由个体转变为乡镇卫生院职工。
身份转变后,乡村医生薪酬待遇该如何保障?据介绍,纳入管理的乡村医生按当地村民委员会副主任补助标准核拨基本工资,同时按企业职工缴纳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并缴纳医疗责任险,费用由南宁市县(市、区)财政纳入财政预算兜底。绩效工资则包括基本药物制度补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一般诊疗费收入以及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治疗收入等,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沉下心来服务基层。
良庆区那马镇那僚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周润华赶上了好政策。从家婆黄月英手里接过乡村医生的交接棒,周润华成为村民的健康守护者。“乡村医生身份及待遇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给我们吃下了一颗定心丸。通过‘乡聘村用’,我们不仅提高了收入,也有机会参加各类培训,业务水平得到了提高。”周润华说。
那僚村人口数4620人,从事乡村医生23年以来,周润华一方面勤奋钻研、兢兢业业,用扎实的医学知识为村民提供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健康帮扶、家庭医生签约等服务,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合作医疗门诊统筹,让村民在卫生室门诊看病就能报销医药费,节约开支。
“目前,市、县两级财政累计投入3.5亿元,聘用2646名乡村医生到村卫生室执业,达到每个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合格乡村医生的要求。”南宁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深化“乡聘村用”改革,提升了基层诊疗能力,全市农村地区患者首次就诊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比例大幅提高。
“在妈妈的感染下,我立志做一名乡村医生,接续当好基层群众身体健康的‘守门人’。”周润华的儿子莫章扬成为定向培养医学生,在2022年如愿当上了乡村医生。
功能齐全服务规范提升基层医疗“硬实力”
“如今的卫生室环境好多了,各方面设施也齐全,想看病时,不用往城里的大医院跑了。”说起村卫生室的变化,许多村民打开了话匣子。
配备诊疗室、治疗室、公卫室、药房等“四室”的政府办村卫生室1394个,覆盖全市1303个乡村,实现了每个行政村有一所村卫生室。这是南宁市乡村医疗服务建设现状。
2020年以来,南宁市累计筹措近1000万元再次投入修缮村卫生室,村卫生室“空白点”动态清零,为乡村医生执业提供安全舒适的固定场所,让农村居民切身感受到优质医疗资源真正下沉到“家门口”。
南宁市还在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上发力,依托县域医共体建设,持续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做强县级医院,建设县级医院“五大中心”,提升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使其发挥县域医共体辐射带动作用;激活乡镇卫生院,开展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梯次带动一般卫生院,使其发挥医疗卫生服务的枢纽作用;筑稳村卫生室,加大资源投入支持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推动提档升级,使其发挥服务网点的基础性作用。
为保障农村居民基本用药,南宁市在全市村卫生室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零差率销售政策,配齐配足国家基本药物达30种以上,提高了常见病、多发病就医购药可及性。此外,南宁市所有村卫生室开通医保报销线上结算,实现医保服务“村村通”,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医保结算“一站式”服务。
在服务模式方面,村卫生室正在从疾病治疗向全面健康管理转变,保障群众不生病、少生病。
家庭医生在保障农村居民健康方面发挥出了大作用。如今,在农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多采用“1+1+1”团队服务模式,即由乡镇卫生院医生、护士以及乡村医生共同组建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为服务对象提供综合、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目前,南宁市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1981个,全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46%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75%以上。
近年来,南宁市以实施“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为契机,从提升服务质量、服务能力、管理水平和保障条件四个方面着手推进工作,村卫生室服务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持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取得良好成效,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提升。
本报记者杨盛
本版审核:张娜 本版统筹:张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