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年前的上海这项重大水利工程,启发了《假如你要认识我》歌曲创作

2023-12-14 07:20:24 -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40多年前的上海这项重大水利工程,启发了《假如你要认识我》歌曲创作

从空中俯瞰,全长38.54公里的大治河犹如神笔“一划开河”,从“浦江第一湾”东岸笔直向东延伸至东海之滨出海口。这条几十万劳动大军众志成城开挖出来的人工河,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的生动注脚。

地处长江出海口、太湖下游、黄浦江畔的上海,既因水利而兴,又受水患之扰。新中国成立后,上海不时面临洪水威胁、风暴潮侵袭,加之缺乏完善的排水河道,衍生出土壤水分过大、土壤渍涝严重等问题。

1977年,上海作出重大决策——开挖大治河,并连通其他大小河流,以减轻市区防汛压力。同时,引黄浦江水改造30余万亩盐碱地,并给夹塘地区10万居民提供饮用淡水。

按照规划,上海县(今闵行区)段:第一期为兴建大治河配套工程,1977年冬破土动工,耗时250天左右;第二期为开河工程,1978年11月全线动工至翌年1月底竣工。南汇县(今浦东新区)段:第一期从上海县界至宣桥,1977年12月动工至翌年1月底竣工;第二期从老港五尺沟至东海滩,1978年2月动工至4月竣工;第三期从宣桥至老港,1978年11月动工至翌年4月竣工。

资料显示,施工过程采取人、机相结合、相交替的办法,先后动用推土机和大拖拉机铲运车1216辆、小拖拉机装运车5844辆、拖车和翻斗车21361辆、绳索牵引泥船6569台套、泥浆泵挖塘机6台套等。施工高潮期间,投入劳力高达21.5万人(南汇县段15万人、上海县段6.5万人),挖废土地8370亩(南汇县段5330亩、上海县段3040亩)。

1979年1月18日,大治河南汇县段全线竣工,炸坝放水。大治河竣工后效益显著,引排水和容蓄量扩大,抗御旱涝灾害能力加强,居民生活用水条件改善,还增加了一条五级航道,可通航300吨级船舶,对振兴、发展区域经济产生了重要作用。

40多年前的上海这项重大水利工程,启发了《假如你要认识我》歌曲创作

开挖大治河是上海这座人民城市、光荣之城的传奇之一。它不仅是一条有形的河流,还是一条精神之河。其所蕴含的善于创新、勇于斗争、团结协作、通江达海的精神特质,可以说是上海开拓进取的精神源泉和动力之一。

善于创新——

为了根治低洼地区水害,为了更好发展农田水利,为了上海的长远发展,市县相关部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善于创新、敢为人先,开展了大量调查研究并进行实地勘察,继而作出开挖大治河的科学决策。

当时的市领导彭冲还专门从江苏邀请水利专家到青浦、松江等地调查,了解历史和现实水患情况,提出解决规划,为开挖大治河提供了更切实可靠的建议。1978年9月8日的《解放日报》刊载了彭冲的讲话,强调“(开挖大治河)方向是对头的”。

勇于斗争——

从当事人回忆中,可以深刻感悟到开挖大治河战天斗地的精神特质。

陆冰英、杜才娟两位老人回忆:“有的住工棚,有的就住在附近人家的客堂间、柴间。没有床,就在地上铺上稻草,再垫上棉花胎就是一张地铺……衣服脏了,就到河里甩一甩,晾干了第二天继续穿。”

丁兴楼老人回忆:“当年,仅老港一镇就派出了8000名劳动力去河场挖河,白天从高处往下看,黑压压的全是人头,场面真是壮观。开河工地上,人们迎着招展的红旗,有的用锄挖,有的用铲铲,有的用肩挑,一个个喘着大口粗气,但就是没有人喊累喊苦。”

王维云老人感叹:“当时的青年人血气方刚、求上进,总是想着怎么能多做一些。有时工期紧张,吃过晚饭后,有的青年会寻找各种借口离开宿舍,从各个方向悄悄摸到工地上,点上‘小太阳’(灯)接着挖。第二天开工时,大家发现活多干了,就问是谁做的,但没人愿意承认。”

在大治河工地上,王维云与突击队里负责报道劳动先进事迹的“记者”小顾相识相知,成就美好姻缘。这段爱情故事,还成为汤昭智创作歌曲《假如你要认识我》的灵感之一。

“假如你要认识我,请到青年突击队里来……理想育出哟幸福果,革命的青春永不衰,永呀永不衰。”这首上世纪80年代唱遍大江南北的歌曲,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

翻阅第34期《大治河战报》,还可以看到一支由9名妇女组成的战斗队与男同志队竞赛,决心创出新成绩、高速完成围塘任务的事迹。这支妇女战斗队“不怕困难大,宁愿多流汗,苦练铁肩膀,一肩挑起整个塘”,争分夺秒抢时间,终于赶上并超过了男同志。

团结协作——

在开挖大治河的准备工作上,南汇、上海两县县委专门成立开河工程指挥部,下设宣传动员、工程技术、后勤供应、安全保卫、桥梁设计施工、东西水闸设计施工等机构;各委办局负责人分工负责相关工作,各司其职;各公社、镇建立分指挥部,并设立与县指挥部相对应的下设机构。

在各级指挥部统一领导下,有限的人财物资源集中统一,优先保证工程开展。同时,相关准备工作有条不紊:从机构分工到组织落实,从宣传动员到拆迁安置,从人力供给到物资筹备,备战紧张而又高效。

一声令下,万众一心。市领导多次到工地视察,并带领机关干部撸起袖子、挥起铲锹。据不完全统计,市委市政府各机关先后组织8000多人次参加义务劳动,解放军驻沪部队官兵2000多人次支援开河。

此外,技术专家夜以继日在前线解决工程难题、严控工程质量;上海沪剧团、越剧院、京剧院、歌剧院等前来演出慰问,以蓝天为幕、以大地为台,为打好大治河战役“擂鼓助威”。

在忙碌的河场上,还奔波着这样一群人:他们送医送药、免费理发、送供销物品上门等,努力为广大劳动者做好后勤支援工作。

40多年前的上海这项重大水利工程,启发了《假如你要认识我》歌曲创作

2023年,闵行区浦江镇启动大治河公园建设。浦江镇现有森林资源1469.29公顷,森林覆盖率达18.58%;绿地面积20.5平方公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0.34平方米。目前,浦江镇已完成绿道建设23.3公里,提升口袋公园3处,完成立民村乡村公园建设。李茂君摄

通江达海——

大治河的竣工,有效改善了上海的水系结构,形成以大治河为主体的水网格局。特别是,大治河与金汇港,将黄浦江水道从一个“直角形”变为“十字形”,极大地提升了排水效率和能力。专家评估,这条人工运河按照骨干河道标准建设,“有了它,纲举目张,原有的小河道就能形成网络”。

同时,大治河东水闸修复和闸外河道的开挖,还进一步打通了东海通道。大治河工程竣工后,由于受资金短缺等因素限制,下游长期没有向外海开通。1992年至1993年,市政府投入1022万元实施大治河东水闸修复工程,恢复6孔节制闸功能,每孔净宽10米,另有宽2米的鱼游道1孔,总净宽62米,发挥了挡潮、排涝、洗盐、调控内河水位以及兼顾航运的重要功能。加上闸外河道的同时开挖,最终汇成一条通江达海的生命之河,打造出集引、供、排、蓄、灌、航、景为一体的合理化水网格局。

40多年来,大治河一直在纳潮泄洪、防洪排涝、灌溉良田、水上运输、垃圾转运、城市美化、乡村建设、提供饮用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既体现了大治河之治,又蕴含了大治理之治,是中国之治的生动诠释与有力证明。

(作者: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副教授苏敏华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上海地方志》主编助理陈畅)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