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长河的安阳
转自:邯郸晚报
□董彩霞
近日,我邂逅了位于河南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它宛如一位穿越千年时光的智者,静静伫立,主楼以殷商宫殿建筑风格的庄重,无声诉说着往昔的辉煌。这座历史与现代交融的文化殿堂,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科学研究的深邃探索于一身,为我开启了一扇通往文字奥秘世界的大门。
安阳,这片被岁月厚爱的古老土地,“七朝古都”的名号如同一顶璀璨的王冠,戴在它的头上。而它最为耀眼的明珠,当属甲骨文的发源地。甲骨文,是汉字在时光深处的破晓之光,是走向成熟的伟大标志。当我们沿着历史的脉络回溯,在甲骨文之前,先祖们用质朴的双手在陶器上刻下陶文符号,那是多么简单而又充满生命力的创造,如同暗夜中的点点萤火,汇聚成汉字最初的曙光。
自甲骨文的惊世出现,文字的长河便奔腾不息。金文、石鼓文相继登场,它们共同奏响大篆的雄浑乐章,一笔一划都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秦朝时期,秦始皇以其雄图霸业推行“车同轨,书同文”,丞相李斯以大篆为基石,删繁就简,雕琢出小篆这一精美的文字瑰宝。而后,文字的演变如一场奇妙的魔法,小篆逐渐幻化为隶书。隶书,以其扁宽的身姿、独特的“蚕头燕尾”,如灵动的飞鸟在汉代的天空留下浓墨重彩的痕迹,“汉隶”之名成为书法史上的一座丰碑。
为了追逐书写的快捷自由,行书如灵动的清风在东晋的天空飘然而至。书法界的传奇圣手王羲之,以《兰亭集序》,绘出天下第一行书的绝美画卷,那字里行间的飘逸洒脱,似山间清泉流淌,润泽着后世无数人的心田。楷书,则在隶书的孕育中逐渐成型,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光里默默成长,至唐代绽放出最为绚烂的花朵。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楷书大家如繁星璀璨,他们的作品“唐楷”,以严谨的结构、端庄的气度,展现出大唐盛世的雄浑气象。草书,在汉代的文化沃土里萌芽,从隶书的根基上抽枝散叶,以书写简便为追求,肆意生长,纵横捭阖。如今,草书成为很多书法爱好者心中的梦幻之境。
我在中国文字博物馆内徘徊了整整一个悠长的下午,仿佛置身于一条文字的时光隧道。西周青铜鼎上的金文,似古老的青铜钟鸣,回荡着历史的深沉回响;陶器上的陶文,宛如远古的轻声细语,诉说着先祖的智慧与憧憬;秦汉的竹简木牍,小篆与汉隶的字迹清晰可辨,仿佛能触摸到古人书写时的专注神情;魏碑石刻拓片,展现着魏碑体的刚健豪迈;各朝代的石刻、砖刻,楷书的规整、行书的流畅,一一跃入眼帘。而那块正始残石,宛如一位沉默的历史使者,静静见证着隶书向楷书过渡的微妙瞬间,它是文字演变的生动注脚,是文化传承的不朽见证。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诗,因中国文字的书写而得以不朽传承。在历史的浩瀚长河中,汉字如同一座巍峨的灯塔,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又似一颗璀璨的星辰,在人类文明的星空中永远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无论是往昔岁月的烽火硝烟,还是未来时光的未知旅程,汉字的魅力与力量都将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我们的灵魂,引领我们在文化的浩瀚海洋中不断探索,不断前行,永不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