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光:应对气候危机,科技提升效能,公益实践助推公众参与

2024-12-14 12:35:39 - 商学院

徐永光:应对气候危机,科技提升效能,公益实践助推公众参与

文|赵建琳

ID| BMR2004

2024年11月29日,由向光未来和中国经营报社联合主办,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可持续发展管理专业委员会学术支持的2024 ESG与可持续商业生态大会在北京望京凯悦酒店召开。希望工程创始人,南都公益基金会原理事长徐永光出席了本次大会,并在大会期间接受了《商学院》杂志记者的专访。

徐永光指出,中国的影响力投资事业发展至今,已经从最初由各种基金会占主导转变为政府、企业占主导,其中企业里既包含社会企业,也有商业向善企业。“我曾期待的基金会做‘先头部队’,企业做‘主力部队’的目标如今可以说完全实现了。”

“影响力投资”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的洛克菲勒基金会提出,这是一种义利并举的投资,旨在通过投资行为获得一定财务回报的同时,也实现正面的社会和环境效应。徐永光曾多次强调企业一定要秉持商业可持续的发展目标,尤其要将“双碳”目标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经过几年的演进,徐永光发现如今中国企业对气候变化、碳减排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契合世界潮流,更令人振奋的是,科技在解决环境问题的过程中正发挥着积极作用。如何用好科技手段,人类还能为缓解气候危机作哪些努力?徐永光在专访中提出了他的看法。

01

推进“双碳”目标要用好科技手段

2024年11月11日到11月24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简称“COP29”)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世界气象组织在大会期间发布的报告显示,在有增温效应的厄尔尼诺事件推动下,2024年1月至9月全球平均地表气温比工业化前平均值高约1.54摄氏度。2024年有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这一信息传递出当前全球在气候变化上面临的巨大挑战与改变的迫切需要。根据《巴黎协定》提出的控温目标,到21世纪末,应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内而努力。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塞莱丝特·绍洛表示,虽然月度和年度升温暂时超过1.5摄氏度并不意味着全球未能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但要认识到每升温0.1摄氏度都事关重大,每一分额外增量都会增加气候极端事件、影响和风险。

徐永光认为这样的挑战应该引起人类足够的重视。那么,怎么办呢?徐永光强调,一定要动用科技的力量。他向记者兴奋地分享了近年一些新闻带给他的启发和由此生发的感叹:“当下科技与各个学科领域正发生着一种奇妙的融合!比如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的两位得主用AI(人工智能)模型预测了蛋白质的复杂结构,实现了人类50年来希望实现的梦想;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也表彰了两位科学家在使用人工神经网络的机器学习方面的基础性发现和发明……与此同时,大量的科技成果在开源,AI、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引领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以比前三次工业革命更快的速度颠覆过去,革新人类社会。”

徐永光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科技应用对碳减排的积极作用。“南都公益基金会通过影响力投资基金投资了一家智慧养鱼的企业——庆渔堂。该公司建立了由陆基智能蜂窝池养殖系统和供应链标准化功能系统组成的数字渔仓。在传统的养殖模式下,一个鱼塘一天要排污5次,而智能蜂窝池能借助物联网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实现智能水循环、零污水排放,养出的鱼也非常鲜美、干净;一个30平方米的智能蜂窝池可以替代一亩传统鱼塘的产量,有助于退塘还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光伏顶棚的保温设计体现了对绿色能源的使用。整个模式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淡水养殖方式,获得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可以说是革命性的程度。”

科技对商业可持续的作用也在咨询机构的研究中得以展现。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简称“BCG”)研究表明,到2030年,运用AI技术将实现26亿到53亿吨温室气体减排,该减排量占全年排放量的5%—10%。与此同时,将AI应用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在额外收入和成本节约将产生1.3万亿到2.6万亿美元的价值。

02

公益实践助推低碳理念深入人心

要加快缓解气候危机,除了大力推动企业加强科技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应用,还要加深公众对环境保护、低碳生活重要性的认知。徐永光指出,当下减碳降碳在世界层面是潮流;在国家层面是战略,我国明确提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在企业层面是发展需要,2024年5月财政部发布《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征求意见稿)》,该文件相比《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适用范围将更广——从上市公司扩展到非上市公司,从大型企业扩展到中小型企业;在公众层面是人人都需要参与和监督的行动。

但现实中,徐永光发现,公众对降碳减碳是无感的。“这很‘要命’,实现‘双碳’目标,没有公众参与怎么能行?企业是市场化的企业,市场压力是驱使企业改变的核心动力,只有公众认识到气候危机的严重性,意识到全球变暖的加剧将有一天威胁子孙后代的生存,人们才会积极主动地谋求低碳消费、低碳生活,进而倒逼企业生产绿色产品,走绿色发展道路。最终,公众的‘用脚投票’将使更多真正绿色的企业显露出来,促进优胜劣汰。”

因此,加强公众低碳意识教育,让每个人认识到参与减碳降碳的重要性,建立节能环保低碳生活的使命感,在徐永光看来至关重要。他提到自己目前正联合北京益行者公益基金会筹备建立一个面向中小学生的公益平台,让他们了解“双碳”目标、气候变化等相关知识,再由孩子们去影响广大家长。同时,要为孩子们提供与低碳有关的公益实践机会,鼓励他们记录自己的实践体会和感受,最终助推公众积极参与减碳行动这一目标的实现。

徐永光在采访中特别提到公益平台能发挥的三大作用——满足刚需、解决痛点、面向未来。满足刚需指的是当前初高中普遍要求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并提交实践证明,公益平台推出的丰富实践活动能满足学生们的刚性需求;解决痛点指目前公益实践的供需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因为人们不知道去哪里做义工而导致假证明买卖现象滋生;面向未来指的是随着AI的加速渗透和演进,未来一定是高智商的AI与高情商的人类共治社会,但人类要对AI有所掌控,避免AI失控,所以孩子们应该多参加公益实践,从小培养道德感、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价值观。

“我们应该好好冷静想一想,我们整个社会应该提倡怎样的公民意识。”徐永光提出这一问题。他接着说:“通过公众自愿参与,很多社会问题得到解决,人们的焦虑和困难得到缓解,让人人怀有希望,这便是公益的价值。目前我国在实现‘双碳’目标方面已经提出了很多举措,在应对气候危机方面,中国可以说当之无愧处于领导地位,因此我们公益部门要做得更努力一些,让低碳理念深入走进每一个孩子、每一位成年人的心中。”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