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没有地平线的海港”

2024-12-14 15:01:08 - 北京晚报

黄维樑

“一个没有地平线的海港”

吐露港和八仙岭(从香港中文大学远望)

香港的山:高拔,重压,瘦削,陡倒

香港人喜欢旅游,远至黄山或绿岛,落基山或地中海,途中或归来后写文章(或微信、微博、脸书、ins)记述其事,这些就是游记。香港到处是山是水,港人工作或居住于湾仔,却“奔赴”长洲;身处西营盘,却“远征”八仙岭,初次这般登山临水(像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像徐霞客的《游记》),然后述其行、抒其感,写出来的各式文章应该也可称为游记。香港文学中,游记占有很大比重;这些游记,当然是以离开香港“外游”世界各地的游记为主,却也有“内游”香港本地山水的篇章。本文析论余光中(1928-2017)的《飞鹅山顶》一文,以见这类“内游”游记的一斑。

余光中一向喜欢旅行,认为旅行是解忧的一个良方(见其散文《何以解忧?》)(注)。《飞鹅山顶》写道:“我对那飞鹅山一直很有仰慕之情,设想立在峰顶,该是怎样得意的眼界,可是山高坡峭,只怕是登天无门。终于有一天,在地政署绘制的郊野详图上,发现有一条山道蜿蜒北上,可以绕飞鹅山一周下来。立刻便和我存驾车去探个究竟。”这一天,是1985年的初春。

此文长四千多字,文首泛写香港的山,如此“开山劈石”:“香港的地形千褶百皱,不可收拾。蟠蟠而来的山势,高者如拔,重者如压,瘦者欲削,陡者欲倒,那种目无天地的意气,令人吃惊。这是一个没有地平线的海港。天地之间只有一弯弯不规则的曲线,任何美学都插不了手。那一层套一层的淡紫浅青,起起落落,参参错错,一直交叠到边境。那许多令人迷乱的曲线,怎么得了。山色是千古不解的围局,无论那(哪)一个方向有了缺口,立刻有更多的青山从远处围来,务必不让这翠环中断。”

让香港名山成为游客“打卡地”

真是一出手就有不凡气势,既写实,又夸张地描摹香港的山景,“拔”“压”“削”“陡”四个动词,其精准有力,令人惊叹。香港山势之雄,用“目无天地的意气”来形容,又是一绝。当前香港亟须发展经济,包括振兴旅游业。12月初,特区政府更换了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就与大力发展旅游业有关。内地来港的旅客,近年多作“深度游”,喜欢到文化景点“打卡”。我建议当局在香港诸名山如太平山、狮子山、飞鹅岭、马鞍山、八仙岭、大帽山、凤凰山的适当地点,设立碑石,上刻精警诗文句子,以礼赞,以宣传,如上引余文片段。

顺此补充:1996年9月,香港邮政发行“香港群山”主题邮票,一套四枚,狮子山映蓝天白云、马鞍山倚绚丽彩虹、八仙岭顶晚霞新月、凤凰山迎灿烂朝阳,一山一票,有型有格。当年看到新闻报道,我非常兴奋。一个月之内,港人获得了奥运金牌,获得了壮美的群山——李丽珊勇夺女子滑浪风帆冠军,此事令全港腾欢;张伟良在残奥会上连摘四金,市民准备迎接“第一剑”凯旋。二十七年后的2023年10月,香港邮政发行“香港自然景观——群山”主题邮票,一套六枚,狮子山光影交融、蚺蛇尖尖峭突出、钓鱼翁险峻雄奇、龙脊山海相依、二东山云雾流动、凤凰山璀璨瑰丽,与同期推出的小型张“狮子山”和“大金钟与弯曲山”共同构成香港的迷人新貌,美不胜收。顺此再补充:2024年巴黎奥运会,香港运动员勇夺两枚金牌、两枚铜牌,值得港人自豪。

内地有泰山、黄山、峨眉山、庐山,香港有没有名山?有的,狮子山、马鞍山、八仙岭、凤凰山,这四座山的美名远播至东京、至西伯利亚、至南非、至北爱尔兰,去向全球的每个角落。

《飞鹅山顶》:博雅的学者散文

余光中的散文,写景叙事抒情议论,样样皆能,样样具备。他的散文,包括其游记,可称为“学者散文”。学者散文有何特色?不妨借用《文心雕龙·杂文》的话来解释:“智术之子,博雅之人,藻溢于辞,辞盈乎气;苑囿文情,故日新殊致。”用语体来说,是“聪颖、业有专精、博学又高雅的人,辞笔洋溢着藻采,辞章充盈着才气;他们驾驭文章的情思,乃能日有创新,表现不同的风致”。

《飞鹅山顶》的“辞笔洋溢着藻采,辞章充盈着才气”,其首段的表现,是个明显的例子。全篇这类藻采洋溢的字句众多,不能备举。学者散文该有的学问呢?描写飞鹅山山道的一盘盘,余光中引了王思任的比喻式形容,这是学问。此文最显学问的,是对山道旁“孙中山母亲杨太君灵墓”相关故事的讲述。

文章中的学问,有些是从天上掉下来,落到作者的腹笥,然后写入文章的;有些是作者酝酿文章时,读书查册后获得的。文章里藏有适当、适量的学问,会增加读者“开卷有益”的获得感。余光中曾发表长文,论古今游记的感性和知性。光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的感性描写并不足够,光有新鲜的比喻和夸饰也不足够,他的游记还要有历史文化艺术的知性叙述和议论,这样才称职,才可能杰出。

有山水、有文化、有感情、有修辞之美

《飞鹅山顶》由墓地石碑上的“杨太君”展开记述,把孙中山的革命事业,以及忆想中孙母为儿子革命“默默地承受着重大无比的压力”,都写出来。这样的旅行,这样的登山,才是有深度的文化之旅。没有这些内容,光是描写景物吗?用手机“打卡”好了,一图胜于千言。如果游记只平铺直叙写如何玩命于玩飞翔、玩冲浪,这样惊则惊矣,奈不“警”(精警)何?毫无文采的书写,难以构成文学佳篇;适量历史文化艺术元素的加入,游记才显得有深度。当然,游记还应该有情,应该“有我”。余光中的游记,就有这里说的种种元素。

1985年的夏末,余光中结束他在香港中文大学的任期,返回台湾继续当教授。这个离港的决定,1984年已经做了。如今(1985年的初春),在飞鹅山顶,登高临远,所见这里是马鞍山,那里是八仙岭,然后,咦,是香港中文大学了。这校园,“右边是新亚的水塔。左边,是联合。……这么远,像一个小盆景”。要走了,沙田居“一生里面最安定最自在的时期”要结束了,“沙田的风流真的要云散了吗”?

世事沉浮,向前看,“时光隧道的……那一头,是什么景色”(引自1983年7月所写《过狮子山隧道》)?“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这个余光中夫子,矛盾来了,离情来了。这情是个人离别之情,也是对香港之情、对祖国之情。《飞鹅山顶》的末段,“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文心雕龙·神思》),余光中把山水、历史、感情和文采都融汇了,成为有小我有大我有深情有繁采的一段美文:

对着珠江口这一盘盘的青山,一湾湾的碧海,对着这一片南天的福地,我当风默许:无论我曾在何处,会在何处,这片心永远萦回在此地,在此刻踏着的这块土上,爱新觉罗不要了,伊莉萨白保不了的这块土上,正如它永远向东,萦回着一座岛屿,向北,萦回着一片无穷的大地。

这段美文在语言方面,充分显示出余光中锤炼熔铸中文英文句法的特色——全段是一个长长的复句,长,而语法井然。我把它翻译成英文,以更清晰地呈现这个特色:

FacingthegreenhillsandtheblueseasatthePearlRiverMouth,andfacingthisblessedlandoftheSouth,Ipromiseinthewindthat,whereverIhadbeenandwhereverIwillbe,thisheart(ofmine)willforeverhoveroverthisland,thelandwhereonInowstand,thatAixinjueluodidnotwanttokeepandElizabethcouldnotkeeppossessing,asitturnsforevereastward,hoveringonanisland,and,northward,hoveringonanendlessgreatearth.

【注释】

余光中在《何以解忧?》(收于《记忆像铁轨一样长》)中,称自己解忧有五策:1.朗诵诗歌;2.学习外语;3.翻译;4.仰观星象;5.旅行。他认为旅行可以“增长见闻,恢宏胸襟”,旅行如能做到柳宗元那样“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其“游兴到了这个地步,也真可以忘忧了”。余光中在结伴同游与独游之间,倾向于独游。旅行时,“旅人把习惯之茧咬破,飞到外面的世界去,大大小小的烦恼,一股脑儿都留在自己的城里”。又,本文析论的《飞鹅山顶》一文也收于《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此文亦见于余光中的诗文合集《春来半岛》。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