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服务保障助力三峡大坝惠民生促发展
万里长江奔腾不息,是孕育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摇篮。
三峡工程横亘于长江之上,将水的力量化为源源不断的民生福祉,润泽着广袤大地,点亮了万家灯火……从防洪减灾到水力发电,从改善航运条件到守护大江安澜,三峡工程凭借其在长江流域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1月初,《民生周刊》记者来到巍峨耸立在江面上的三峡大坝,江水在大坝的调控下,平静流淌。这背后,气象部门功不可没,气象服务保障助力三峡大坝稳稳守护一江安澜、发挥重要作用。
长江流经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摄影:焦国斌)
气象部门服务保障“国之重器”近三十载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数亿年的天地造化,由于长江流域面积广阔,水系复杂,在造就三峡成为立体山水画廊的同时,瞬息万变的气候也为数亿群众的生活以及水电供应带来了挑战。
1994年12月14日,三峡大坝工程正式动工。
对于三峡工程而言,上游降水情况决定了流域内的来水量,充沛的降雨能为水库蓄水提供保障,是水电能源生产的基础要素。
气候的变化也同样关键,关联到整个流域的水量供给。可以说,气候变化可能引起的极端事件是影响三峡工程运行的重要自然因素之一。
自三峡工程建设起,气象部门服务保障这一“国之重器”近三十载。
鸟瞰三峡大坝
国家气候中心在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和中国气象局组织领导下,自1996年起,会同相关单位组建了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局地气候监测网络,由国家气候中心、湖北省气象局、重庆市气象局等三峡坝区和库区的气象业务部门,围绕三峡局地气候监测评估服务,组成了国家气候中心重点站。建立了统一的业务规范和流程,实现了库区实时监测资料的及时获取与快速传递,并针对三峡工程建设和运行需求开展多种气候监测、评估及预报服务。
2009年12月,中国气象局在湖北武汉组建了长江流域气象中心。目的是提升长江流域各省市的防汛抗旱气象服务能力,提高水资源调度气象服务能力、重大水电开发建设项目气象保障能力和长江航运安全气象保障能力等。
多年来,长江流域气象中心凭借其专业的气象监测网络,包含众多分布在流域各处的气象站点、雷达设施以及卫星遥感等手段,实时、精准地获取降水数据。无论是大范围的降雨过程,还是局部突发的强降雨,都逃不过气象监测网络的“法眼”,通过这些详细的信息,三峡集团长江电力三峡梯调中心可以准确获取各区域的来水趋势。
协同合作,确保能源安全、及时输送各地
近年来,三峡集团与中国气象局等气象相关部门、机构开展了一系列深入合作。例如,2024年2月4日,三峡集团与中国气象局签署深化合作协议,围绕清洁能源互补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进一步合作,旨在提升能源气象服务能力和效益,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此前,双方曾多次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防洪调度、新能源开发、气象服务体系建设等多方面确定合作内容与目标。
长江流域气象中心充分发挥流域中心职能,在提升长江流域水电精细调度水平方面,为长江干流6座梯级电站和支流79座水电站提供流域智能网格预报、致洪降水风险预估等服务,开发基于气象、水利等部门共享共用的“云+端”流域智能协同一体化平台。
“湖北每年的汛期来临前,我们会综合分析历史气象数据、结合大气环流形势等诸多因素,提前预判可能出现的洪水规模、洪峰到达时间等关键汛情信息,并及时传递给三峡集团的流域梯级枢纽管理部门。”长江流域气象中心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鲁晓蕾表示。
当预测到长江上游某区域将出现持续性强降雨,可能引发较大洪水时,三峡集团会根据水利部门会商信息,以及气象部门提供的降雨强度、持续时间等信息,合理安排水库预泄,腾出库容,以应对即将到来的洪水。如此一来,既保障了电站设施在汛期的安全,又能在后续利用拦蓄的洪水进行科学的发电调度,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在日常的雨情监测中,细致的降水数据也能够帮助电站确定不同时段的入库水量,进而优化发电机组的启停和出力调整。例如在枯水期,三峡集团依据准确的降水预报知晓后续有小范围降雨补充水量,可以更合理地安排低水位下的发电运行模式,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费,提高发电效率。
为了应对不利天气气候的影响,三峡集团与气象部门进行了紧密的协同合作,确保能源安全、及时地输送到各地。具体措施包括以下两点:
一是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通过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实时掌握天气变化情况,有助于三峡集团提前做好能源输送的调度和安排,避免或减少不利天气对电力输送的影响。
二是加强设备维护和检修。为了确保能源输送设备在恶劣天气下的正常运行,三峡集团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在极端天气来临前,还会加密设备的检查和保养频次,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
提前精准预报,为长江航运做好保障
除了水电能源、防洪抗旱这些人们熟知的方面,气象因素对长江“黄金水道”的航运也同样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拿风力来说,在长江航道中,风力的大小和风向时刻影响着船舶的航行安全与效率。
当遭遇强风天气时,尤其是狂风大作、风力超过船舶所能承受的安全界限时,船舶就不得不停航,靠港避风,这势必会导致运输的中断,延误运输进度,影响人员和货物按时输送至目的地。而风向若不利于船舶前行,比如逆风行驶,船舶的航行速度会大幅降低,增加航行时长,让航运时效性大打折扣。
再如遇到大雾天气,常会导致长江航道水域能见度急剧下降,船员难以看清航道状况、周边船舶以及岸边的标识等,此时船舶航行极易迷失方向,发生碰撞等危险情况,船舶只能选择抛锚等待雾散,这期间航运也就只能被迫停滞。
对于上述情况,长江流域气象中心会利用分布在航道沿线的气象观测设备以及先进的雾情监测技术,提前精准预报雾区的形成、消散时间以及浓度变化等情况。三峡集团也会据此及时通知航运相关部门,对过往船只进行合理的交通管制,引导船舶在安全的时段和区域通行,避免船舶碰撞等事故发生。
随着气象科技的不断进步,高分辨率数值预报模式的进一步完善、气象卫星观测能力的持续提升,气象部门将持续为大国重器运行提供更加精细化、精准化的气象服务。
在应对气候变化、推进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等大背景下,气象部门将与三峡集团共同探索气象与电力、航运等保障新模式,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长江流域的经济、生态等高质量发展续写携手共进、共创辉煌的新篇章。
原标题:《服务保障“国之重器”近三十载 气象部门助力三峡大坝惠民生促发展》
记者 | 姜玉函
编辑| 姜玉函
责编| 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