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不完的“葡萄酒的秘密”,为“央地合作”模式打开了怎样一扇窗?

2023-03-14 18:42:49 - 央视

转自:央视频

纪录片的拍摄过程,也近乎是一个追寻葡萄生长的过程。

在历史悠久的农耕社会中,植物的岁岁枯荣和生长成熟,人们的播种辛苦和丰收喜悦,都积淀为重要的时间坐标。

当葡萄美酒穿越山海之后,作为“央地合作”模式重要成果,和“烟台国际葡萄酒节”策划推出的精品之作,十集系列微纪录片《葡萄酒的秘密》也于近日在央视频收官,以10集5分钟的体量打开一个鲜为人知、但又趣味横生的葡萄酒产业链,既让观众坠入“微醺”的秘密,又道出更多朴素的东方道理。影视前哨作者对话该片艺术总监董浩珉和导演张涵,聊了聊关于这种类型纪录片的那些事儿。

讲不完的“葡萄酒的秘密”,为“央地合作”模式打开了怎样一扇窗?

是产业的秘密

更是人与葡萄酒

相遇的秘密

纪录片导演出身的董浩珉现在是央视娱乐传媒的常务副总经理,在2022烟台葡萄酒节的整体方案中,他给《葡萄酒的秘密》的定义为“非虚构类文化娱乐内容”,认为“必须像考虑纪录片的社会效益那样严肃地去考虑其经济效益”。“赋能葡萄酒产业”,令该类型内容产品在央视频“央地合作”资源包里,与综艺、戏剧、演唱会、嘉年华等一系列内容组合在一起时,具备不可替代的合理性。

“葡萄酒看着离我们很近,但很多人都不知道里面的秘密。”

一瓶葡萄酒为何会产生风格迥异的味道香气?为什么会在葡萄酒中品尝出奶油面包的味道?为什么每年要精准控制1毫克的氧气通过瓶塞进入酒瓶……“更令我着迷的是人与葡萄酒的相遇。”在《央young之城——微醺烟台·分享之夜》上董浩珉分享道:“想象一下,葡萄酒为了遇见你,每天都在做着练习,它的每一次呼吸,都是在拉近与你的距离。最后,酝酿成独一无二的味道与相遇。”

讲不完的“葡萄酒的秘密”,为“央地合作”模式打开了怎样一扇窗?

从种植、培育到酿造、品鉴,一杯葡萄酒的诞生,也慢慢勾勒出自然风物到人文情怀的变迁过程。10集内容,10个角度,这部纪录片聚焦到葡萄酒的整个产业链条,每一集除了有一个硬核知识点外,还在世界历史的经纬中穿梭,例如讲述葡萄酒从西方传来,但又在中国“生根发芽”,这个历史细节说明了文明传播对生活方式所产生的持续影响。导演张涵说,“葡萄作为植物,有自己的时间。我们要在前期做大量的功课,了解每一个步骤的周期,选取我们认为跟主题表达最相关的点去完成拍摄。”

为了让知识点既精准,相关的背景又有所照拂,解说词摒弃掉华丽的辞藻,就像给孩子讲童话故事一样,一句接一句,环环相扣。例如讲到葡萄酒发酵的过程,本来呆板的化学反应过程,被形容为“就是酵母吃糖的过程,这很像小时候玩的贪吃蛇游戏”。

讲不完的“葡萄酒的秘密”,为“央地合作”模式打开了怎样一扇窗?

对于团队而言,拍长片锻炼出来的能力,让他们在讲人物故事时得心应手。真正挑战是,怎么讲好从葡萄视角出发的故事。“这块贫瘠的土地是不是它想要的?”张涵试着用这种追问让观众产生一种共情,“有点像换位思考,语言表达也会更容易拉近跟观众的距离。”

张涵认为,“如果片子做完都没人看,那就是最大的败笔。”更具体一点,要怎么讲故事呢?拟人化的叙事方式引人入胜,创作团队在讲述葡萄或葡萄酒与周围世界的关系时,把它抽象成一个人来理解,“它会有爱恨情仇,冰冷的物体被赋予一种情绪后,连带着的自然、历史和人文等都有了喜怒哀乐。”

讲不完的“葡萄酒的秘密”,为“央地合作”模式打开了怎样一扇窗?

从商业营销的层面看,纪录片本身的创作周期和观看门槛,对大多数快消品而言,并非一个最佳的呈现形式。但董浩珉指出,正因纪录片兼具思想性、故事性和艺术性,再加上总台纪录片一流的品质和无可取代的影响力,其中的商业价值绝非一般广告所能比拟。

打破认知惯性

创新视听手段更让人

“感同身受”

为什么是5分钟?

“在移动化碎片时代,要停下来心无旁骛地观看50分钟纪录片,对很多人而言可谓勉为其难了。”董浩珉认为,于文艺作品而言,长度并非衡量其优劣的标准,否则如何解释短篇小说的艺术地位,重要的是如何启动观众对主题的好奇心,“我们应该为观众提供一个知识点作为谈资,或者激发他们看完节目后自发的观察和探索。”

一方面需要坚守,在创作逻辑上要保留纪录片在内容、结构和细节上的真实性;但另一方又要突破,在创作手段上要尽可能打破观众的认识惯性,纪录片不是只有“叙述缓慢、语气沉重”的刻板印象。

讲不完的“葡萄酒的秘密”,为“央地合作”模式打开了怎样一扇窗?

如何破?媒介技术的发展一直改变着视听产品叙事的节奏、角度以及模式等,而且相较于短视频诞生初期,人们已经走出了浅层次的感官娱乐需求,对观看的精神性和体验性要求日益增高。应对这个变化,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媒体平台做出表率。

据张涵介绍,在摄影上,他们不仅通过运用移轴、微距和高速摄影等手段,努力营造一种富有形式感的画面;也根据不同的场景采用不同光比来渲染情绪,不同饱和度拼接出层次,线条、色块和剪影的变幻,也尽可能让画面生出一种奇观性的视觉效果。

一瓶躺在砂砾上的葡萄酒,海水拍打着不远处的沙滩。镜头一转进入酒瓶内部,一边向前推移,一边又经受着来自“葡萄酒浪潮”的拍打。为了展现“葡萄酒需要呼吸”这个点,在真实的场景中又恰到好处地“夸张”出其微小生命的运动。

讲不完的“葡萄酒的秘密”,为“央地合作”模式打开了怎样一扇窗?

葡萄如何生长?当摄影机钻进泥土的视角,可以看见根茎脉络清晰,植物穿过砂石努力向下扎根,解说词“就跟人一样,主动地去求生”的比喻也变得更加直观鲜活,也传递出“唾手可得,对于生命过程也并非只有正面意义”的人间道理。能够看到,《葡萄酒的秘密》时长虽短,但表达上却在不断剖开真相,让观众看到其更深刻的精神投射,让人感同身受。

“央地合作”

发挥各方优势

长久的“微醺”

更有力量

北纬37度,有什么?

“海风吹来暖意,也带来粗粝沙石。”跟随解说词,我们告别了传统叙述里的黄金海岸、缥缈仙境和繁荣的海洋贸易,把镜头转向中国最优良酿酒葡萄的“艰难生长”。

在央视频“央地合作”计划中,对地方文化的挖掘也是重点之一。为什么烟台的环境能赋予葡萄“生命的尊严”?一瓶1992年的年份酒背后有烟台怎样的气候历史?为什么拉菲罗斯柴尔德家族会到烟台建设酒庄……一系列问题的答案在这部系列微纪录片中逐步揭晓。

讲不完的“葡萄酒的秘密”,为“央地合作”模式打开了怎样一扇窗?

董浩珉形容《葡萄酒的秘密》就是“一步之遥”的广告片,但比广告更深刻,比纪录片更关心市场,这就是此类型的价值所在。

讲不完的“葡萄酒的秘密”,为“央地合作”模式打开了怎样一扇窗?

当2022烟台国际葡萄酒节的热闹早已淡去,各种主题演讲、舞蹈、民乐、戏剧等已经成为参与者记忆中的高光时刻后,时尚且厚重的纪录片登场,让去年夏天的能量持续发酵。事实上,也许正是沿着产业链探寻葡萄酒的过程,自然而然生成了一条更具有弧度的叙事线,从而变成让纪录片和葡萄酒一样,都成为时间的馈赠。

与葡萄酒有关的故事中,不管是《央young之城》、移动演播室、线下市集、中秋“趣”骑游等系列融媒体实践,还是为这座城市留下的歌曲、微电影等,央视频内容生态通过“央地合作”模式有效地将其顶尖的创意制作能力、全平台的渠道资源、平台商务资源和技术优势等综合利用,将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符号提炼出来、传播出去、推广开来,将文化优势转化为品牌故事,实现城市资源向文化品牌、产业品牌的跨越。

讲不完的“葡萄酒的秘密”,为“央地合作”模式打开了怎样一扇窗?

在“央地合作”的过程中,作为2022年烟台国际葡萄酒节的一个收官项目,《葡萄酒的秘密》不仅是对整个产业链的总结,更像是观众饮了一口葡萄酒后的感受,不管是顺滑浓郁,还是粗糙苦涩,都留下悠长余味,也为全新升级的2023年烟台国际葡萄酒节开幕做好铺垫。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