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经济贡献340亿港元!香港"高才通"计划获逾7.2万宗申请 下半年将迎抵港高峰

2024-03-14 10:39:00 - 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冰琪香港报道

香港“高才通计划”自2022年12月底推出以来已逾一年,香港特区政府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劳福局)孙玉菡3月13日书面答复香港立法会议员提问时表示,截至2024年2月底,“高才通计划”共收到逾7.2万宗申请,其中近5.9万宗获批,约4.4万人已来港,加上经其他人才入境计划获批的申请,由去年至今总计约10.8万名人才已抵港。

孙玉菡表示,政府最近对已通过高才通计划签证抵港超过6个月的人士进行了首轮跟进调查,了解到他们落户香港的情况或计划,包括其在港就业、居住及子女教育状况。基于“高才通计划”人才及其配偶的就业及收入的数据,估算高才通计划可为香港带来每年约340亿港元的直接经济贡献,相当于本地GDP约1.2%。

高才收入中位数为5万港元

“特区政府的调查是GDP计算法中的收入法做出的预测,早前一份调查曾显示,高才人士收入的平均中位数为5万港元。”香港立法会议员、香港高才通人才服务协会创会会长尚海龙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说。

香港特区政府劳福局2月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通过“高才通计划”抵港人才的每月收入中位数约为5万港元,约25%人才每月就业收入达10万港元或以上,有约10%更达20万港元或以上,明显高于本地每月就业收入中位数2万港元。

劳福局这项调查于去年11月进行,对象为当时已通过“高才通计划”签证抵港超过6个月的约5000位申请人及其家属,问卷回复率接近4成。结果显示,有43%受访者已定居香港,余下的人才近9成计划在一年内移居香港。

调查还显示,54%的申请人已就业,主要投身金融服务(31%)、创新及信息科技(18%)和商贸(17%)等行业,并从事管理及专业工作。其余的正计划求职或创业。

多以家庭为单位落户

另外,尚海龙还提到了,高才人士一般是以家庭为单位落户香港,一位高才平均会带来1位以上的受养人,而受养人的条件也大部分和高才申请人相若。同时,高才落户香港必然会在港消费、买房租房等支出,对本地GDP的贡献不可小觑。

尚海龙也补充说,“高才通计划”申请资格主要分为A、B、C三类。其中,A类为在申请前一年,全年收入达250万港元或以上(或等值外币)的人士。高才已经获批人群中有超1.2万人是A类高才。这些人士来港后大多选择投资、创业,其收入水平确实远高于香港本地劳动市场的薪资水平,相信对GDP增长的带动不言而喻。

为港带来“新质生产力”人才

孙玉菡还提到,除了经济贡献外,高才通计划人才及其配偶普遍较为年轻,过半的年龄为40岁以下,加上他们带着年幼的子女定居香港,为本地劳动力增添生力军,对香港人口结构带来正面影响。

尚海龙亦认为,除了经济贡献,新来港人才带来了三个香港紧缺的新元素,首先是企业家精神,新来港人才中占比超过25%是A类人才,即有企业家背景或高管背景的人才,他们有全球化视野、有成功的管理经验、亦不乏科技公司的新贵,这些在工业化、互联网时代及近期的人工智能时代成长起来的企业家是香港紧缺的人才资源。其次是高才为香港带来了“三人”贡献,从人口、人力、人才三个维度减缓了香港老龄化的压力,高才受养人中占比约60%是18岁以下子女,人口贡献明显,高才平均年龄35岁,正是人力资源的黄金期,高才普遍有高收入、高学历的特色,这是香港急需的人才宝库。最后是,高才为香港带来了多元化的经济、文化贡献。香港过往的经济支柱产业狭窄,发展高科技产业较慢,这批高才中有大量“新质生产力”人才,能够推动香港新经济的发展,此外,来自于全球185所大学的毕业生,丰富了香港的文化结构,令疫情后的香港保持了更好的国际化特色。

“高才通计划”规定,高才人士将获得为期两年的签证来港探索机会,但在其获批签证有效期届满前,提出延长逗留期限申请时,必须已获得聘用,或已在香港开办或参与业务。对此,尚海龙表示,高才一般来说都会考虑第二年来港。对于留港计划他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有三个:首先是子女能否顺利插班就读,其次是自身的职业发展,即能否顺利就业、创业,第三是文化适应性的体验,即能否融入香港社会。目前高才来港意欲正在加强,2024年下半年会是高才集中来港的高峰。

(作者:李冰琪编辑:李莹亮)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