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前相关报告密集发布,直播带货被多次提及

2024-03-13 21:57:16 - 市场资讯

文章来源:工人日报公众号

再过两天,就是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今年的全国消协组织消费维权年主题为“激发消费活力”。

临近3·15,各地、各平台密集发布消费者投诉举报有关报告。

《工人日报》小编梳理发现,直播带货在多个报告中都被提及,成为广受关注的消费者维权领域。

315前相关报告密集发布,直播带货被多次提及

上海消保委梳理需关注问题 

据上海市消保委微信公众号(id:ShanghaiCC315)消息,2023年,上海市消保委共受理消费者投诉41万余件,总结涉及医美服务、付费会员规则、直播带货等多个方面需关注的问题。

直播带货产品信息告知不充分

2023年全市消保委系统共受理直播带货相关投诉2811件,消费者主要反映:一是主播产品信息告知不充分、使用一些“博人眼球”的话术吸引消费者下单,实际到货与消费者预期不符;二是商品存在质量问题;三是售后服务不到位。

例如,消费者在某平台直播间购买了一组纸巾,当时主播宣称“加大加厚”,没有介绍该款产品的规格尺寸,消费者收到后发现和普通纸巾没什么差异,申请退货退款遭拒。

“轻医美”服务水平良莠不齐

2023年上海市消保委系统共受理“轻医美”服务相关投诉1203件。消费者主要反映:一是被美容院介绍至其他机构做“项目”,后续出现不良反应;二是经营者存在经营资质不全、收费不透明等情况;三是经营者不明示使用产品的名称、数量、功效等关键信息,一旦发生争议,增加消费者举证难度。

例如,消费者在某医疗机构付款近4万元购买了包含玻尿酸美容针的套餐,工作人员声称玻尿酸打在四个部位,共计16针,实际服务时未打满16针,只能为其提供4针注射凭证。

延保服务售后不到位

2023年上海市消保委系统共受理延保服务相关投诉796件。消费者主要反映:一是延保期内拒不履约;二是线上购买延保服务规则告知模糊,付款后才能看到具体延保内容;三是线上消费默认勾选延保服务。

例如,消费者购买了某第三方公司提供的冰箱延保服务,延保期内发现冰箱不制冷,联系第三方公司后迟迟无人上门跟进,后续该公司好不容易把冰箱拉走,又声称过了保修期不能维修,让消费者十分苦恼。

天津发布权益保护典型案例 直播带货等纠纷陆续出现 

3月12日,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天津市消费者协会共同召开新闻发布会。

当前,线上购物模式呈现新样态,直播带货、直播“代购”“拍卖”等购物模式引发的消费纠纷陆续出现,多主体不同法律关系项下各方权利义务界定和相关法律规则适用成为当事人关注重点。

在天津一中院2023年以来共受理的408件消费者权益保护类纠纷案件中,通过信息网络消费引发的纠纷占比继续提升,2023年受理信息网络买卖合同纠纷案件数量同比翻了一番。

同时,案件显现出线上线下消费场景相融合、线上购物模式呈现新样态、消费产品升级迭代明显、装饰装修领域案件数量增多四大特点。

投诉平台发布年度报告 直播带货乱象受消费者关注 

3月12日,新浪旗下消费者投诉平台黑猫投诉联合微博热点发布的《2023年消费者权益保护白皮书》显示,直播带货乱象成为2023年消费者最关注三类问题之一。

该文件显示,直播电商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也暴露出更多问题。在2023年中接连出现李佳琦不当言论怼观众引起公愤、小杨哥徒弟低俗带货等事件,关于直播间是不是真底价、直播带货商品来源不明等成为消费者热议的话题。

最高检:依法惩治直播带货销假 

2月2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主任刘太宗在网络访谈中表示,新业态、新模式给社会治理带来了新挑战,一些犯罪分子利用直播带货“即时性”“受众广”的特点,通过“直播引流”“真假混卖”方式销假,不仅侵犯知识产权,也损害广大消费者权益,需要加大惩治力度。

相较于传统销假犯罪案件,直播带货销假犯罪具有隐蔽性强、链条化和跨区域特征明显、电子证据数量庞大复杂等特点,对证据的收集与审查要求更高,在侵权商品认定、共同犯罪判断、犯罪数额计算等方面也存在难点。

直播带货销假案件涉及生产采购、平台上架、营销推广、终端销售和快递运输等多个环节,需要予以综合治理。检察机关坚持治罪与治理并重,对于办案履职过程中发现的行业问题,深入调查研究,通过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制定行业合规指引等方式,依法能动履职,引导推动行业规范发展,促进行业治理。加强典型案例宣传,通过以案释法,提高从业主体法治意识,提升消费者识假辨假能力。

除直播带货外,其他线上线下消费场景内的针对性问题,也成为近期有关报告的关注点。

川渝市场监管局联合发布报告 

3月12日,2023年川渝两地12315投诉举报分析报告出炉。

该报告显示,2023年,川渝两地12315热线和平台共登记处理投诉举报84.59万件,同比增长12.01%。

——食品和餐饮服务投诉居首

报告显示,2023年,川渝两地投诉举报数量排名首位的类别均为食品和餐饮服务,共16.16万件。其中,四川省11.53万件,重庆市4.63万件。投诉举报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食品安全,共9.56万件。

售后服务、食品安全、质量问题、合同问题,是投诉反映的主要问题。

——通讯产品投诉举报增速超40%

2023年,川渝两地共受理涉及通讯产品的投诉1.92万件,占投诉总量的2.90%。通讯产品类投诉大幅增长,川渝两地相关投诉举报增速超40%。

投诉反映的主要问题:一是消费者所购商品不符合产品或者包装上注明的标准,手机出现跳屏,使用卡顿,无故自动关机等故障;二是购买手机未达宣传预期和性能要求退货被拒,或手机在保质期内存在使用故障经营者不履行“三包”义务。

中消协发布预付式消费报告 呼吁加快完善相关立法 

3月12日,中消协发布《2023年预付式消费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报告》,呼吁完善预付式消费相关立法,细化各环节规定,强化经营者举证责任。

从2023年预付式消费领域消费者的投诉、诉讼及相关情况报道来看,该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主要问题是:经营者违规办卡且拒绝开具消费凭证,经营者服务承诺兑现差及变相涨价,消费者办卡容易退费难,经营者跑路消费者挽回损失难,消费者维权难度大。

上述报告提出建议,包括完善预付式消费相关立法,细化各环节规定,强化经营者举证责任等内容,从国家层面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

(综合来源:上海市消保委微信公众号、中国新闻网、高检网、上游新闻、央广网等)

本期编辑:刘小燕 程莉莉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