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送第33届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公示:《汉水哗哗引上龙王山》

2023-04-14 11:19:23 - 西部网

转自: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报送第33届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公示:《汉水哗哗引上龙王山》

报送第33届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公示:《汉水哗哗引上龙王山》

汉水哗哗引上龙王山

梁真鹏 刘锐萍

仲冬的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亮龙王山的包湾村,年过花甲且喜欢早起晨练的包成云打开了楼房大门,一缕阳光就扑进屋,他看了看对岸陈家山天边开始泛黄,像给天空嵌上了黄丝带,不一会儿黄丝带还渗出一丝丝橘红的色彩,一轮红日破云而出。他笑着说:“今天又是一个好日子。”

他溜进自留菜园地,掐一把芹菜,掰一兜白菜,拔几根葱,拧开门前水池的水龙头,一股澄净、清亮的汉江清水,哗哗啦啦地从水龙头流淌出来,宛如盛开在晨曦里一朵晶莹的雪莲花,喜得他脸上春风满面。他冲洗好蔬菜,就嚷嚷着媳妇做早饭,不一会,香喷喷的日子随着炊烟,在龙王山的幽谷里飘荡。

如今,汉水哗哗引上龙王山,汉滨区水利人接续奋斗圆梦想。自来水从“无”到“有”,带着浓浓的民生温度,包湾人从“有水喝”到“喝好水”,水富龙王山,欢声笑语在山梁上飘荡,欢快的山喜鹊在树林间跳跃,老百姓走在幸福的小康大道上,日子红红火火比蜜甜。

缺水

龙王山位于汉滨区关庙镇包湾村,雄伟的龙王山是安康四大名山之一,亦是安康古八景之一。山峰突起,如立锥状,海拔高867米,山顶开阔,古木交融,建有龙兴寺。民间谚云:“龙王山上观云,便知风雨晴阴。”龙王山自古缺水,人们经常祈祷龙王恩赐甘霖、普降“天助之水”。

然而,近些年来,随着村民人口自然增长等原因,原本就捉襟见肘的用水困难如大山一样压在典型高山村包湾人的心头,成为村民们心中永远的“痛”。

山坳土地肥沃、山脊石灰岩分布广泛,不易涵水养水,干旱缺水严重,吃水全靠山泉渗水、土地沁水。“暴雨一来洪水满溪,天晴三日无水洗衣。”村子里的人常常叫苦连天地将这句话挂在嘴边。“听水响,看水流,一日三餐为水愁。”瞧着山脚下汩汩流淌的汉江绿水,似乎一伸手就能捧起来,可是不能够啊!包湾人傍山而居守着“金饭碗”讨饭吃,吃水需要肩挑背扛,翻山越岭,吃水贵如油,眼瞅着碧波荡漾的汉水为水愁。“都说包湾村临水而居,世世代代缺水,缺水而受的苦,谁人能体会到呢?”回忆起以前吃水的辛酸经历,村党支部老书记包成云一脸无奈,也成为他任上“未竟的事业”。

包成云等几任村党支部书记任上,包湾村相继通电、通路,而通水这个天字号难题,竟然成为全村人盼星星盼月亮急难愁盼的头等大事。长期以来,全村依靠自家打井取水、引山泉水、接屋檐水、水窖集水等力所能及的办法解决人畜饮水问题,吃水全靠天,“望天水”望天兴叹。村民想建一座新房,山高坡陡战线长,仅是拉水一项就比河边人家建房多花两三万元。每到枯水期,百姓都得面对用水困难,全村只有可怜巴巴的自打井6口,挑水排队的村民甚至经常等候到凌晨两三点才能舀到水。串门的乡亲们,宁肯给他们几个干窝窝头,也舍不得给一瓢水。

邻村姑娘李珊嫁给包湾村3组包选兵,在山腰开了家“乡味农家乐”,生意火爆。客人来了指定不吃水窖水,嫌水质差,有跟头虫,怕闹肚子。急的包选兵骑着三轮车赶三里路来回拉水吃。一次三轮车链条断裂,骑到中途差点车毁水撒,只得又另请旁人骑三轮车送水回来,好菜好饭难留顾客们再回头。

因为缺水,村民包能军一度成了包湾村有名的“铜豌豆”。包能军曾在深圳务工,家里留下年迈的父母。在外务工那些年,他最操心的就是家里老人没水吃,每当想起父母翻山越岭去排队接水、提水,他的心里五味杂陈。几年来,他位卑未敢忘忧“水”,到各级政府上访50余次,客观公正地提出解决村民用水问题,直言坦承汉江引水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为了解决包湾群众吃水困难和急难愁盼,当地党委政府更是急群众之所急,办民众之所需,做好服务群众的贴心人。每年3月刚过,就组织镇村干部天天派拉水车运水上山,一天3趟奔赴在村级公路沿线挨家挨户送水,并将村里老水井灌满,保证高山村民生活用水。

“水是生命之源,百姓不可一日无水。不解决水的问题,包湾的穷根就难以彻底斩断。”从担任包湾村第一书记起,汉滨区政法委干部胡正峰就意识到缺水的严重性。他说,村里缺水,值钱的经济作物不敢种,只能种些传统的小麦、玉米等抗旱能力较强的作物,群众的收益可想而知。

引水

“天上没有玉皇,

地上没有龙王,

我就是玉皇!

我就是龙王!

喝令三山五岳开道,

我来了!”

这首著名的安康新民歌《我来了》,自1958年在《安康报》发表以来,1961年被选入当时的全国小学语文通用教材,如今被入编全国语文统编教材“中华经典诵读”。《我来了》所反映出的民众敢于奋斗、勇于争先的恢宏气魄,至今依然激励着安康人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不断创新。

“守着龙王山,龙王不能给咱们呼风唤雨。缺水是制约村民脱贫的主因,因水致贫因水返贫,再难都得解决。咱们就是龙王爷,想方设法把汉江水请上山来,好不好?”2016年盛夏,包湾村村民大会上,村主任包选明喉咙冒着烟口若悬河地向众人作动员报告。村民连声叫着:“好!”这个夙愿是一代又一代包湾人终年的期盼,雷鸣般的掌声和叫好声响彻着龙王山间。

2017年暮春,草长莺飞之时,关庙镇包湾联村供水工程被提上了议事日程。这个消息像长了翅膀的报喜鸟,在龙王山周围久久回荡。

时任汉滨区水利局局长刘天保等人率领水利专家、包联单位和当地政府,现场办公,勘察论证,谋划路线,聘请有水利专业资质的团队科学选水源,因地制宜选择水厂厂址。得出结论:只有引汉江水上山,在山顶建设水厂,才能彻底解决村民们饮水困难。

这位老水利局局长以前曾是关庙镇“父母官”,包湾村的饮水难题也一直是萦绕他心中的“疼痛”。他有着深深的水利情怀,一直在为“水”而愁,为“水”而上下奔波,在他的睡梦里都有淙淙流水上龙王山的声音。为了拥有这个声音,他常常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水是脱贫致富的源泉和基石。幸福万家,脱贫路上水先行。水利扶贫,脱贫之水树立样板,让所有贫困群众都能喝上放心的“安全水”“健康水”,让汉江之水滋润龙王山,永远是水利人不变的初心和使命担当。

当年8月,在隆隆的炮火声中,供水工程如期开工。作为汉滨区供水扬程最高的联村供水工程,水源取自汉江,抽水管道跨越国道、山脊、沟壑、90度陡坡,施工难度巨大,施工条件极差,在汉滨供水史上堪称绝无仅有。

这是一幅幅感天动人的引水群英谱,这是一组组战天斗地的工地施工图,这是一曲曲谐和富民的干群鱼水情歌。

汉滨区水利局干部与施工队同吃同住同劳动,激流险滩,立柱于江;悬崖峭壁,夯铁入石;沟壑纵横,盘绳而跃……为了汉江清水入户,镇村干部和水利人克服重重困难,栉风沐雨,战天斗地,誓将甘洌的清泉引上山顶。

施工阶段,在壁立千仞的悬崖,施工队腰系绳索,打钎放炮,挖掘暗坎,一步一坎,一定要让汉江水抽水泵站扬程525米在汉滨区境内最高的一级泵站,一次性建设成功。

而村民志愿者箪食壶浆,提壶送水,送吃送喝,笑脸相迎。凡是管道经过村民的柴朳、土地和自留地,牺牲一点个人利益不算啥。所有的人所有的事都为工程建设开设绿色通道,避让空间,没有一人一户扯皮顿筋的,没有一家一族有怨声怨言的,只为一个通水的终极目的。

关庙镇包湾联村供水工程抽水管道总长1548米,抽水机电为扬程525米电机,75千瓦的潜水泵2台,一用一备,抽水用电配备为200千伏安专变一台。

一段时间,年轻的政法干部胡正峰走在乡间小路上,嘴里经常哼着自编自唱的小调:“是谁帮咱们修水厂呃,是谁帮咱们通水忙呃,是亲人水利人,是救星共产党!我们的生活变了样呃?我们幸福乐无疆呃!感谢亲人水利人,感谢救星共产党!”

风雨过后,终见彩虹。历时一年有余,2019年初,总投资450万元关庙镇包湾联村供水工程顺利竣工。崭新的水厂坐落在第一极山顶开阔地,一组组净水处理工艺设备被陆续拉上山。旋流沉淀池、重力无阀滤池犹如净水哨兵,挺立山巅。历经几个月的电力配套保障和机器调试后,汉江水进入水厂后,形成日供水290立方米的供水规模。整个工程涉及包湾、大垭、汪垭3个村的3265人。拧开水龙头,清冽冽的自来水到家啦!整个龙王山3个村庄欢呼雀跃了!几百年来肩挑背扛吃水的生活一去不复返,大伙高兴地请来施工队员和镇村干部一起见证通水的喜悦。

清清汉江水滋润龙王山的历史从此拉开了序幕,当代水利人真正算作“我就是龙王,我来了。”

“包湾供水工程的这套设备目前在业内处于领先水平,它既能减少水质净化工序,同时也能有效提升微生物过滤率,使出厂水水质达到国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龙王山水厂管水员包选兵向记者展示了几瓶“水质样本”——在装有进厂水的瓶中,肉眼可见诸多微小的悬浮颗粒,而出厂水则干净,水体澄澈度与一旁的矿泉水相比也相差无几。

为了打造汉滨区农村饮用水建设和管理样板,包湾联村供水工程也将作为全区供水工程建设示范点。“我们以包湾联村供水工程作为试点,向全区农村饮水工程实施全辐射,让更多农村群众像城里人一样喝上自来水,享受同等供水公共服务。”汉滨区水利技术工作站关庙供水分站站长刘邦波说:“在以‘生物慢滤+消毒’为主的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模式上,我们探索实施‘混凝+虹吸过滤+消毒’城市供水建设模式,配备电解食盐次氯酸钠消毒设备,采取浮筒分层取水、增加取水口过滤池等工程措施有效提升净水能力。”

2019年6月22日,时任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安康市委书记郭青在全市脱贫攻坚“百日决战”电视讲话,他不无欣慰地专门提到:“这四年,我们收到一波又一波消息,汉滨区关庙镇包湾村570户村民喝上了甘甜的自来水……这些扑面而来的好消息,让我们感受到战胜贫困、拥抱小康的好日子离我们越来越近。”

富水

水流潺潺,富民有盼;水润龙王山,幸福就不断。

地处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汉滨区是国家扶贫重点县区和全省11个深度贫困县区之一。安康全市10个县区市都是贫困县,其中深度贫困县4个。全市高山村典型缺水,缺“好水”吃成为脱贫致富的瓶颈之一。

饮水安全不只是脱贫攻坚任务表上的一个数字,更直接关乎群众生产生活的刚性需求,是农村贫困人口饮水安全“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指标之一。

乡村振兴对农村供水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让农民放心吃水,还要让农民方便用水,除了做饭用净水,上厕所、洗澡也能冲水。水通了,村民群众的生活正悄然发生着变化,用群众的话说,“以往的人都是死粑粑的,现在可以天天洗澡了,看到人都是水灵灵的,做啥都有底气了,这要感谢党和政府呀。”

昔日力主拉汉江水的积极分子、村民包能军高兴地说:“用现在的自来水做的饭比过去的香,儿子也可以安心在外务工,不用再牵挂着家里的吃水问题了。”吃水的问题得以有效解决,水上山里来了,44岁的包能军沉下心思回山村创业发展产业,尝试圈养牛羊。三两年下来,他就近在安康城里当电焊工,妻子在家里养牛羊,日子过得风生水起,芝麻开花节节高。

水龙头一边连着民生,一边连着村民的发展。在7.8公里蜿蜒盘旋的龙王山通村道路上,长藤结瓜似的开满了乡村农家乐,畜牧业、种植业和乡村旅游服务产业如雨后春笋似的冒出来,努力实现全村产业兴、商贸活、农民富的繁盛景象。

困难户李珊夫妇,不仅因为靠近龙王山景区开农家乐实现了脱贫致富,年增收入超五六万元。自从水厂建成,丈夫包选兵当上管水员,每天翻开手机,红黄蓝白相间的APP页面,蓄水池当前水位、控制方式、水泵控制、端口状态和水位上下限值,一目了然,清晰明白。日常除了水厂的设备运维外,他还负责供水工程的管道巡查及维修。谁家的水管管道出现问题,一个电话就能解决问题。

“你看,这是我们的智能云系统,在手机上就能观测水质,管理水位,操作水泵,水不够了就及时抽,这样就能保证全村人随时有安全水用。”谈起供水系统智能化,包选兵如数家珍,“这不光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们村好不容易通了自来水,让每一滴来之不易的水都发挥作用,做好服务,我的心才放得下落得实。”

曾经担任过村支书的杨孝武,卸任后帮着村民代管300亩的核桃园。平日里,村里的水窖就可以浇遍层层梯地的茂密核桃树,缺水的时候,用长长的水管接上自来水就派上了大用场。水厂建成后,为了减轻村民的水费负担,政府给予了一定的补贴。一年下来,村民核桃干果增收逾30万元。因了充足的水浇灌,3组村民包伟流转的40亩樱桃产业示范园长势良好,正全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为致富增收托起稳稳的幸福。

以前的刘湾村4个组,合并为包湾村8、9、10、11组,凭借着优良的地理优势,加快蔬菜水果产业发展,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专业化经营和市场化运作,推动300亩蔬菜水果产业提档升级,实现菜园子的产业优势“蝶变”。

9组的唐自叶和10组的刘怀胜在自家的4亩地里栽种西瓜、甜瓜,用农家肥施肥,用菜油饼追肥,打造特色瓜果园。就在今夏最干旱时节,他们依然能浇上甘甜的自来水,西瓜甜瓜个大无籽、清脆香甜,成为四乡八邻市场上无公害地抢手货、俏手瓜。两家仅瓜园一项,今夏收入超过6万元,使蔬菜瓜果产业成为全村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手捧大西瓜的刘怀胜笑呵呵地说:“是汉江水养大养甜了我的瓜,也养甜了我的日子。”

水通产业富,用清澈甘甜的汉水滋润日渐丰硕的日子。村子里发展核桃900亩,樱桃80亩,蔬菜450亩,发展产业园区3个,特色家居10余个,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山青了,云白了,地绿了,龙王山笑了,包湾村真正走踏上了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快节奏,202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超过17000元。

不是尾声

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工程是汉滨区一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民生工程,在安全供水“汉滨模式”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了“五个一”长效管护机制,有效解决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有人管、有钱管、有制度管、动态监测管、应急保障管”的问题。

目前,汉滨区共有农村供水工程5503处,供水人口78.56万人。全区农村常住人口安全饮水全部解决,饮水安全达标率从“十二五”末的75%提高到100%;自来水入户率从“十二五”末的68%提高到100%;集中供水率达97.02%,农村供水设施实现全覆盖。

2022年,汉滨区从区级整合衔接资金中共安排安全饮水巩固提升资金3997.14万元,实施巩固提升项目76个,有力保障了农村群众饮水安全。从“有水喝”到“喝好水”,从“面的覆盖”到“质的提升”,汉滨区农村饮水工程成为群众受益最直接、受益人口最广泛的民心工程之一。“十三五”以来,汉滨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走在了安康全市前列。汉滨区农村供水工程探索“总站统管分站专管”管理模式,近日荣获全省农村供水创新发展十大典型案例。

编辑:辛思捷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