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咏流传丨中国人的仪式感,早在先秦时期就被刻进了基因里

2022-05-14 20:50:00 - 央视

经典咏流传丨中国人的仪式感,早在先秦时期就被刻进了基因里

诗经·小雅·鹿鸣

先秦·佚名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提起中国礼仪,你会想起什么?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是饮酒作别之礼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这是热情待客之礼

从一部部经典诗篇中

可以感受到中国礼仪的源远流长

西周时期

写诗、诵诗、采诗蔚然成风

“献酬交错,礼仪卒度”

《诗经》中记录了

属于中国人的“仪式感”

早在先秦时期

人们就将礼仪

与音乐、诗歌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经典咏流传·大美中华》的舞台上

一场筵席徐徐展开

筝、琴、埙、箫,奏出悠扬的音乐

述说礼乐文明的辉煌

经典传唱人张晓龙化身宴飨中的人物

以温润的嗓音吟唱古老的乐章

传统乐曲与现代舞台的结合

仿若跨越了千年时空的和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诗经·小雅》的首篇《鹿鸣》

既描绘了当时宴会的场景

也是宴会里常常歌唱的诗篇

诗歌以鹿鸣起兴

旷野之上,一群鹿儿悠闲地吃着野草

不时发出呦呦的声音

此起彼伏,和谐悦耳

歌曲以自然之音

缓和了宾客拘谨的状态

从“呦呦鹿鸣”的意境

带入“鼓瑟吹笙”的乐曲中

人们身着宽大的衣袍

或作引颈高歌状

或作翩翩起舞状

或抚古琴于膝上

营造出融洽的宴会气氛

一句“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体现出宴会中的主宾们

彼此交心、和谐相处

在融洽的氛围中

大家相互提出建议

指明不足之处

明确“礼”的内涵

更明确每个人所承担的责任

正如康震所说:

“在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当中,

才能求得对共同的事业的认同。”

而张晓龙在《鹿鸣》中体会到

孔子所说的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尽管他不知道

古人以何种方式吟唱《鹿鸣》

但张晓龙依然希望通过改编

为古老的诗歌赋予“时尚表达”

以获得更多年轻人的喜欢

一言一行中的敬畏之心

礼仪,不仅是文化的体现

也是个人修养的体现

在张晓龙看来

“最重要的礼节,就是表达对别人的尊重”

正所谓

“故始有礼仪之正,方可有心气之正也”

真正的礼仪是敬畏之感

外化于行,内化于心

一个人内心的敬意

会自然而然显现在言行举止上

随着时代发展

传统的礼仪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流传千年的那份优雅美好

渐渐回到了日常之中

礼与仪各有其意

一个赋德于内,一个形之于外

礼仪之规并不是要去约束人的行为

而是保持人际关系的一门艺术

在人与人的揖让进退之间

是尊敬,是谦让,是友善

这便是几千年积淀的人文之美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