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建筑绿色发展条例》系列解读——(二十五)如何打造宜居“绿色农房” 刷新乡村颜值?

2024-05-14 12:50:31 - 北京日报

《北京市建筑绿色发展条例》系列解读——(二十五)如何打造宜居“绿色农房” 刷新乡村颜值?

《条例》第二十一条是关于农村建筑

绿色发展的规定:

本市推进绿色农宅、装配式农宅、超低能耗农宅建设,推广可再生能源和绿色建材在农村地区的应用,引导建设功能现代、结构安全、成本经济、绿色环保、与乡村环境相协调的宜居住房。

农民自建低层住宅的,鼓励按照抗震设防规定、节能降碳设计标准等要求建设。申请实施新建翻建抗震节能农宅建设政策支持的建筑工程,应当达到本市建筑绿色发展相关要求。

农村危房改造、移民搬迁、灾后恢复重建等享受政策支持的建筑工程,应当达到本市建筑绿色发展相关要求。

《乡村振兴促进法》第三十八条、《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工程专项推进方案》提出:鼓励农村住房建设采用新型建造技术和绿色建材、同步实施农房节能改造和品质提升,因地制宜推广“功能现代、成本经济、结构安全、绿色环保、风貌协调”的现代宜居农房等要求。

本条在总结近20年来农房建设经验和相关政策效果的基础上,对农房建设和农房改造分别做了详述。对农民自建房,鼓励建设功能现代、结构安全、成本经济、绿色环保、与乡村环境相协调的宜居住房。

对实施新建翻建抗震节能农宅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移民搬迁、灾后恢复重建等享受政府资金支持政策的农村建筑,应当按照规定达到本市建筑绿色发展相关要求。

2006年以来,我市累计实施抗震节能农宅建设试点约75万户;2013年以来,我市开始承担中央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共1.6万余户农村困难群众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实施农房节能后,冬季室内温度可提高4至6摄氏度,夏季室内温度可降低5至6摄氏度,显著优化室内环境和舒适度,被群众誉为“暖心暖居的惠民工程”。

目前,农村地区广大群众对农房抗震节能需求与法律不完善的现实形成一定差距,通过规范我市农房抗震节能建设标准,农村房屋品质、乡村建设水平、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以整体改善,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

上面讲解了那么多农村建筑绿色发展的介绍,你们知道什么样的农房才能称得上“好房子”吗?

从乡村振兴的角度出发,以改善居住环境、降低建设成本、满足村民生活需求为设计理念,结合绿色建筑技术,才算得上是乡村独具特色的绿色“好房子”。

没错,从土坯房到整齐规划、风格协调的小楼,农房的大变身也是新农村变迁的缩影。

高品质的农房不仅是乡村振兴图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犹如一粒火种点亮了村民的优居梦,点燃了乡村的发展信心。下面跟着安小居和安小妹一起来看看北京新农村吧!

斋堂镇沿河口村灾后

恢复重建整村异地安置项目

是沿河口村村民23·7洪水灾后异地安置项目,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西部斋堂镇北部,属于京西腹地,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山村。该项目总建筑面积为1.44万㎡,地上建筑面积1.44万㎡,包含26栋(96户)住宅,地上最高2层,建筑高度最高为6.3m。

建筑设计以“景村融合”“依树傍石”重塑乡村功能、形象特色、空间布局。不是仅仅为村民盖“好房子”,而是精心打造“核桃树下看星星,石头村里观山景”的生活场景,实现用设计创造价值、守住青山绿色,讲好门头沟建筑文化故事的目标。

《北京市建筑绿色发展条例》系列解读——(二十五)如何打造宜居“绿色农房” 刷新乡村颜值?

斋堂镇沿河口村灾后恢复

重建整村异地安置项目整体布局

结合装配式产业住宅的发展趋势,项目地上采用中建一局自主研发的全装配式箱体结构体系,预制独立的基础形式,形成“预制基础+预制地梁+箱体结构”组合、从地下到地上结构构件全工厂化生产+现场安装的模式,满足冬季低温环境正常施工,历经60天完成项目96户全部生产和现场安装工作,彰显装配式建筑施工速度快、绿色环保、牢固可靠等优势,还村民一个更安全的家。

《北京市建筑绿色发展条例》系列解读——(二十五)如何打造宜居“绿色农房” 刷新乡村颜值?

《北京市建筑绿色发展条例》系列解读——(二十五)如何打造宜居“绿色农房” 刷新乡村颜值?

斋堂镇沿河口村灾后恢复

重建整村异地安置项目装配式住房

供稿部门:节能建材处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