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建设科技农业园区政策建议

2024-05-14 15:02:00 - 西部网

2005年,商务部提出建立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对外投资合作措施,并相继出台多项配套政策措施,鼓励企业抱团到境外建设经济贸易合作区。此后,从中国的民营企业到大型央企纷纷组团出海前往全球进行园区建设,将具有鲜明中国发展特色的开发区与产业园区模式带到全球。尤其是2013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在境外的中国园区建设又进入了一个高潮。目前,中国在境外共建设园区193家,其中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建设131家,2013年及其之后的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建立的境外园区86个,主要集中于制造业、能矿资源和农产品加工等领域。

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农业科技需求强烈,尤其在育种、植保、疫病防控等关键环节,涌现出中哈爱菊农产品加工园区等一批典型案例,初步形成了“种子研发、种植、管理、收割、收购、存储”境外农业科技园区一条龙运营模式,被誉为“中哈产能与投资合作的典范”。

然而,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在境外园区建设的关注与期待越来越高,这也对我国境外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变,完成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及共建“一带一路”的新要求,更好地推动我国农业科技园区走向世界,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讲好中国故事,克服园区来源国劣势

坚持守正创新,以境外农业科技园区为载体,健全我国境外园区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形象的传播体制,落实传播制度保障,充分利用互联网带来的优势,不断创新传播手段、传播方式、传播思路,推动中国文化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传播。坚持洋为中用,善于运用东道国文化形式讲述中国故事,让中国故事更易为东道国所接受,同时积极吸引东道国人才参与境外科技园区建设和文化交流,加深东道国社会各界对园区的了解,增强社会认可度。

深化政治互信, 增强园区在东道国发展的合法性与稳定性

要持续深化同东道国的政治互信,发挥政策沟通的引领和催化作用,探索建立更多合作对接机制,通过组织各层级多边活动等,构建政府间协商、管理层协调、参与方协同的多元多层治理机制,增进与东道国之间的认同感和信任感,进而增强园区在东道国的合法性。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全球治理改革,以协商治理、合作治理的路径帮助欠发达国家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高东道国的国家治理能力,增强园区在东道国发展稳定性。

引入创新机制,推动园区一体化模式,增加环境效益

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核心就是科学技术的创新,所以做好科技园的发展模式,要突出创新,不断推动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为吸引企业入驻,园区将为入园的所有企业提供最大便利的园区服务,并优化园区的企业发展环境,做到“扶优扶强帮弱”工作,还需要做好园区招商引资工作,对入驻园区企业严格把关,多选择具有高创新能力的企业入园,以发挥带动功能,助推其他企业的发展。同时,可以构建凸显区域个性化特色的创新协作机制,这种创新协作机制是以企业为中心,政府、大学及科研机构、产业界之间以及企业之间互动协作、中介机构积极配合、各种不同创新行为主体组合集成的具有知识配置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立体式网状结构系统。做好科技的创新,改变初期粗放的园区发展模式,更好地保护环境,增加环境效益,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提高东道国居民对园区的认可度。

促进国际农业技术交流与合作,发展绿色经济

在促进国际农业技术交流时,首先需要构建一个开放、包容、共享的交流平台。这个平台可以是一个线上论坛,也可以是线下的研讨会或展览,让各国的农业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能够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农业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热点问题。通过交流,各国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引入本国,推动本国农业的发展。同时,还应该鼓励和支持农业技术的国际转移和合作研发。各国之间的技术转移可以加速先进农业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和应用,而合作研发则能够集中各国的智慧和资源,共同攻克农业技术领域的难题,推动农业技术的创新和发展。还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交流,培养具备国际视野、掌握先进农业技术的专业人才,为国际农业技术交流与合作提供有力支持。同时,加强人才交流也可以增进各国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为国际农业技术交流与合作打下坚实基础。

除此之外,需要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通过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如节水灌溉、有机肥料、生物防治等,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构建多层次的投融资体系

众所周知,无论是农业科技园区的创新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园区企业产品的研发、试制、生产、销售、人员劳务报酬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资金是科技园区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因此,构建多层次的投融资体系对实现农业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可以采取间接式的政府投资、引导民间资本成为主渠道、充分发挥外商投资的作用、积极争取国际组织的资金援助、大力发展风险投资等。

(作者:王博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乡村振兴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朱燕陕西省农业农村厅社会事业处副处长;王炎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际产学研用方向研究生)

编辑:李卓然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