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专业进高校 不光培养运动员

2024-06-14 06:15:26 - 四川日报

中国足球迷在网上交流时,有时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让你的孩子踢球,你愿意吗?“踢球”与“学业”之间“非此即彼”的矛盾,总是让一些家长和孩子感到很头疼。不过如今,情况有了变化。

不久前,教育部发布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正式纳入了24种新专业,其中“足球运动”专业布点院校多达30所,不仅有大量体育、师范类院校,也不乏河海大学、大连大学、河南大学等综合性院校。相比之下,其他新专业布点院校最多只有两所。

然而消息一出,社交媒体上却是质疑的声音居多:22岁毕业,进入职业足坛是不是太晚了?这种观点不无道理,我们可以举一些例子:当今欧洲足坛家喻户晓的年轻球员中,挪威的哈兰德23岁,德国的维尔茨21岁,英格兰的贝林厄姆只有20岁。相比之下,2018年就已随队夺得世界杯冠军、如今刚满25岁的法国球员姆巴佩,几乎已经成了“老人”。

所以,设立“足球运动”专业必要性何在?培养目标应该是什么?

实际上,在今天的高等教育中,类似的讨论并不鲜见,例如“中文系是否应该培养作家”。不少人同意,中文系并不一定培养职业的文学写作者,但它一定在潜移默化地培养广义的文字工作者。中文系毕业生,尽管不一定以文学写作为业,但他们经过4年或者更长时间的学习、沉淀后,可能会进入高校、研究机构从事学术研究,可能会以记者、编辑的身份奋斗在新闻战线,可能会成为党政机关的一名文职人员,也可能成为游戏、广告、地产等领域的文案写手……有了中文系学业的滋养,他们或许能“如虎添翼”。

同理,我们也不宜将“足球运动”专业的使命,简单地局限于培养职业足球运动员,只能“吃青春饭”,而应该是全年龄段的“广义的足球从业者”。在参与社交媒体讨论时,笔者阐述了这样一个观点:足球运动不光需要运动员,它是一个系统工程、一个产业链,自然还需要从不同领域参与其中的人。

比如在国内,优秀的足球青训教练,就是十分稀缺的人才资源。它能否成为“足球运动”专业的培养方向?当然可以,如果能与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等有机结合,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更能推动足球运动普及推广。又如球员经纪人,他们需要掌握签约球员的技术特点,熟悉不同足球俱乐部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划,洞察国际足球发展趋势,为球员职业发展出谋划策。还有足球解说员,他们需要对一场比赛对阵双方的情况了如指掌,准确捕捉球场上瞬息万变的技战术局面,并通过具有个人风格的解说传达给万千观众。

“足球运动”专业可以培养什么人?以上仅仅列举了少数几个“工种”,实际上,要让足球的“世界”运转起来,可以说需要无数人的力量。在球场上,有不同岗位的裁判;在俱乐部里,有主教练、助理教练、守门员教练、定位球教练,有体能训练师、数据分析师、营养师、队医,有球探、公关团队;在比赛转播过程中,有文字记者、摄影摄像记者、导播,相关社交媒体的编辑团队;在商业比赛中,还涉及体育、足球相关的品牌运营和负责具体执行的各个岗位……

当然,这就需要“足球运动”专业在育人过程中,不仅仅着重于身体层面、竞技层面,还要触及经济层面、产业层面、教育层面、文化层面等多个维度。用当下流行的一种表达,就是要用“足球+”或者“+足球”的视角,让专业学子的知识和技能更加丰富,从而在与足球相关的不同岗位上贡献自身力量,从不同的角度推动足球文化在国内生根发芽、蓬勃发展。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