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辛亥革命中的嘉兴人

2024-06-14 07:01:36 - 媒体滚动

转自:嘉兴日报

纪录辛亥革命中的嘉兴人

纪录辛亥革命中的嘉兴人

纪录辛亥革命中的嘉兴人

纪录辛亥革命中的嘉兴人

纪录辛亥革命中的嘉兴人

纪录辛亥革命中的嘉兴人

1911年,岁在辛亥,辛亥革命的枪声将千年帝制扫进垃圾箱,古老中国走进了另一个历史轨道,成立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褚辅成、沈钧儒、蒋百里、唐纪勋、陈仲权、龚宝铨、敖嘉熊、徐小波、王嘉榘、姚麟、葛敬恩、计宗型、徐自华、吴思豫、周承菼、方於笥……

追寻革命发生的前前后后,无论是维新变法,还是反清革命,无数青春激扬的嘉兴面孔,拿起笔、持起枪,前仆后继、全力以赴,使嘉兴成为浙江辛亥革命的三大策源地之一,诞生了浙江辛亥革命第一个革命机关。

为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这一伟大理想,百年前,嘉禾大地走出了一个又一个革命者,“以光明之火照亮黑暗大地”。

嘉兴“两个文化”源远流长,为纪念民主革命先驱,留存珍贵历史资料,弘扬嘉兴地方文史人文精神,在市政协和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市文史研究馆、市新闻传媒中心等单位联合摄制历史纪录片《辛亥革命中的嘉兴人》。

6月7日,《辛亥革命中的嘉兴人》座谈会在市文史研究馆举行,省内各界专家、嘉兴文史学者、纪录片主创团队等参加座谈会,市政协主席陈利众出席并讲话,市政协副主席王登峰参加座谈。

■陈苏图片选自纪录片《辛亥革命中的嘉兴人》

这是怎样的一群人?

1933年,由褚辅成等人发起,建嘉兴七烈士革命纪念塔,后重建于人民公园,改名为辛亥革命烈士纪念塔。以纪念唐纪勋、陈仲权、龚宝铨、敖嘉熊、徐小波、王嘉榘、姚麟,时称“辛亥七烈士”。

纪录片《辛亥革命中的嘉兴人》的故事从1900年新丰镇竹林村诞生的清末嘉兴第一所新式小学堂——44岁的唐纪勋、36岁的祝廷锡、26岁的敖嘉熊共同创办的竹林启蒙书塾开始。从1900年盛夏被冤杀的“浙江三忠”中的两位嘉兴人许景澄、徐用仪,到南京光复天堡城之战中的两位嘉兴人浙军总司令朱瑞和参谋葛敬恩……重温历史,还原真相。

随着纪录片,我们认识了被誉为嘉兴“革命先觉”的敖嘉熊。1904年深秋,他在嘉兴春波门外创办温台处会馆,这是浙江最早的革命党人联络据点之一。他以此作为革命机关,联络苏浙沪皖革命志士,秘密开办团练,组织武装,精心谋划。

他常常白天提灯而行,被人戏称为“敖疯子”,“世界太黑暗,我要以光明之火照亮黑暗大地”,生动宣传反清革命。褚辅成、田月斧与他一起创立全国第一个竞争体育会,禁烟、禁毒、抵制美货,秘密宣传革命思想。

1907年,徐锡麟、秋瑾被杀后,敖嘉熊也上了清政府的黑名单,他没有躲藏,策划发动盐枭起义。1908年3月11日,敖嘉熊夜出未归,28日尸体被发现浮于嘉兴乌木桥河内,年仅34岁。陶成章悲叹“嘉熊死而浙西江南一带之革命事业坠矣”。一直追随他的贴身侍卫徐小波服毒自杀,以死相殉。

嘉兴留日青年王嘉榘和蒋百里,与浙江有志青年一起成立浙江同乡会,“以其爱国之泪,组织而为浙江潮”,创办辛亥革命前期影响深远的杂志《浙江潮》。1903年2月,21岁的蒋百里在发刊词中发出“我青年之势力,如浙江潮;我青年之气魄,如浙江潮;我青年之声誉,如浙江潮”的声音。他希望如故乡汹涌的钱江潮一般让反清革命意识彻底冲刷腐朽思想。杂志风靡东南亚,章太炎、王国维、鲁迅等都曾在上面发表过文章。1903年7月,敖嘉熊在嘉兴创办教育会、演说会,演说第一天就被清政府叫停。为此,《浙江潮》刊文抨击清政府解散演说会。

17岁的龚宝铨在东京认识陶成章。“光复汉族,还我山河,以身许国,功成身退”,1904年11月,龚宝铨参与创立反清秘密团体光复会,蔡元培是首任会长。光复会和同盟会对浙江辛亥革命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1906年初,身着男装的秋瑾匆匆叩开南湖学堂的大门,找褚辅成帮忙,褚辅成亲自把她送到南浔,并把她介绍给浔溪女校校长、嘉兴女诗人徐自华。两个才华横溢的女子结为姐妹,生死相托。1907年7月15日,秋瑾慷慨就义,徐自华冒着危险,偷偷将秋瑾灵柩安葬于西泠桥畔,完成两人“埋骨西泠”的约定。

秋瑾和嘉兴渊源颇深,她常到嘉兴与褚辅成等革命志士商议革命事宜。褚辅成是同盟会浙江支部长,在留日时遇到孙中山。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在日本成立,他是首批盟员,同年底,受命回国负责整个浙江片区的革命组织工作。

徐锡麟、秋瑾、敖嘉熊等革命志士遇害后,革命陷入困境。褚辅成在反思中发现,军事力量并未掌握在革命党人手中。他改变策略,一方面以嘉兴商会会长身份加入浙江谘议局,谋求士绅阶层的支持;另一方面做新军工作。

浙江新军有两个标,标统周承菼和朱瑞都是嘉兴人。通过他们,褚辅成在新军中秘密发展了不少同盟会会员。

纪录片也带我们回到1907年秋,发生在浙江的那场激动人心的拒款保路运动。清廷推翻两年前同意苏浙两地绅商集资自建铁路的决定,将沪杭铁路路权卖给英国。嘉兴反应最为强烈,11月15日,嘉兴国民拒款会在明伦堂成立,呼吁“速集股以救危亡”。嘉兴人张元济领导上海拒款运动,褚辅成被选为浙江省国民拒款会副会长,发动革命人士趁机宣传“谋浙江独立”。在保路运动期间,浙江谘议局副议长、嘉兴人沈钧儒等改良派也渐渐转向革命。

武昌起义爆发后,同盟会中部总会总务干事陈其美秘密到杭州,与褚辅成、朱瑞、吕公望等人密谋杭州光复。杭州光复由褚辅成负责,嘉兴人陈仲权担任沪嘉杭一线联络员。11月4日晚10点,周承菼率部攻击抚台衙门,朱瑞率部攻击军械局,政治组织由褚辅成联络浙江谘议局沈钧儒等人先行筹划,次日清晨杭州基本光复。此后两天,嘉兴光复。

纪录片聚焦百余年前,在风雨飘摇的中国,嘉兴年轻人如何一步步走进辛亥革命的大潮,走向革命。

纪录片是怎样炼成的?

嘉兴是浙江辛亥革命的三大策源地之一,不仅诞生了浙江辛亥革命第一个革命机关,更涌现了一批寻找救国之路,反清、反专制的革命志士。

《辛亥革命中的嘉兴人》主创团队辗转各地采访、拍摄,历时三年创作,系统刻画了嘉兴人在辛亥革命中的个体与群像,充分展现嘉兴辛亥革命先辈为推翻封建统治作出的卓越贡献。

在座谈会上,主创团队讲述了纪录片是怎样炼成的。

纪录片总策划、总撰稿胡伯良说,纪录片从选题立项到调研采访拍摄,包括成稿、后期修改,直到座谈会,都得到市政协、市委宣传部的重视,文史专家们的支持。

近几年,嘉兴除了开展文字、图片等文史资料征编,还通过影像资料与镜头语言来记录、讲述地方文史。市政协联合市新闻传媒中心摄制了《沈钧儒这五年》《以身许国——褚辅成》等历史纪录片。“拍摄采访过程中,我们发现除了他们,浙江辛亥革命有很多嘉兴人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历史书籍中没有得到充分显现。”

于是,《辛亥革命中的嘉兴人》的拍摄计划成型了。

纪录片总长70多分钟,分三集,以历史发展的时间线,通过敖嘉熊、龚宝铨、褚辅成、蒋百里等革命人物串联历史发展逻辑。

“我们尝试以主持人作为讲述人,回到历史现场,在场景转换中,在古今交融中,带领观众真切回味波澜壮阔的时代,感受先辈的力量。”导演沈赟介绍,此次题材重大,对嘉兴、对浙江都有重要意义,但也困难重重,要呈现辛亥革命期间嘉兴人的完整群像,人物繁杂、史料缺乏,对强调声画效果的纪录片来说,影像资料的缺乏非常棘手。

主创团队七人都是市新闻传媒中心做新闻出身,算上《辛亥》,五年他们创作了五部纪录片,得到领导、专家、观众及他们的亲属后人肯定,曾获浙江省纪录片丹桂奖,但像《辛亥》这样大体量、刻画群像的纪录片是第一次。他们第一次启用剧组,进行有情节有表演的情景再现拍摄,“我第一次体会当导演的感觉,选角时,一个角色一二十人来面试,拍摄时,最多一场戏二三十人要调度,既是挑战,也是难得的体验。”

“我们追求高画质,既提高观赏性,也延长纪录片的寿命。”摄像和后期剪辑林佳提到创作时尤其注重细节,如拍敖嘉熊提灯而行时,特别关注点亮灯笼和演员脸部表情,通过精心设计的细节,构建故事骨架,让观众真正沉浸其中。同时,拍摄与后期制作通盘考量,后期提前介入,共同设计最终拍摄方案,不仅提高创作效率,也确保成片效果。

纪录片后期制作秦骁康,通过实地拍摄考察,揣摩取景和形式,更好展现历史材料和事件,“在外白渡桥,我想到钢铁的桥身就像一台打印机,苏报从桥体中舒展出来;外滩广阔的江面,让我想到从水中升起光复会誓言;沈曾植纪念馆的外墙,我想到老电影的幕布。”

作为串联纪录片的主持人,程欣跟随剧组转战各座城市,为了跟上拍摄节奏,常常凌晨3点就要起床妆造。在南京紫金山的拍摄让她印象最深,“车只能开到半山腰,老师们扛着设备,在凌晨四五点摸黑徒步爬到山上的瞭望台。”太阳升起,金色的阳光洒满整片山脉,“浑身暖意融融,卡了许久的拍摄一下就成了。”

【各界评价】

嘉兴辛亥革命七烈士敖嘉熊、唐纪勋亲属后代敖文治、唐慧林来到现场,文史、纪录片等各界专家学者畅谈看片感受和辛亥革命中嘉兴人的贡献。

嘉兴市政协主席陈利众:

这部片子主题的选择、叙事的角度、拍摄的手法、成品的质量都非常高,让我们充分感受到嘉兴辛亥革命先辈为推翻封建统治付出了血泪代价、作出了卓越贡献。不仅体现对历史的尊重和传承,也为今后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和参考,是一部堪称精品的纪录片。

要总结提炼经验,提升文史研究力,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传承弘扬嘉兴“两个文化”;要把握时代特色,提升文史传承力,围绕中心大局,选好课题,通过挖掘、整理、研究地方文史,彰显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从“故纸堆”中孕育出“新生命”;要加大宣传推广,提升文史影响力,扩大嘉兴作为辛亥革命策源地的现实影响,使之成为宣传嘉兴红色根脉之城的又一张历史文化名片。

敖嘉熊侄孙敖文治:

记人记事结合,史实艺术结合,全面系统生动形象地记录了辛亥革命中的嘉兴人以及嘉兴人在辛亥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图文并茂,感人至深,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嘉兴文史研究馆馆员、纪录片文史顾问之一崔泉森:

比较系统地反映了嘉兴在辛亥革命中人和事,对了解嘉兴人在辛亥革命中的贡献起到很好的作用。

片子不只讲述了辛亥革命,还追溯到1900年前后,嘉兴人在那个革命时期起的作用,同时,关注两个军队将领周承菼和朱瑞这一突破性内容,对全面准确介绍辛亥革命中嘉兴人作出的贡献很有意义。

浙江辛亥史专家王其煌:

表现出历史的沉重感和很好的文化品位,不但讲述了辛亥革命中的嘉兴人,也把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和意义也讲清楚了。一部辛亥史,半部在浙江,可能大半都在嘉兴。同盟会、光复会两个重要团体,主要领导人都是嘉兴人,褚辅成、沈钧儒、龚宝铨、张元济、朱瑞等对辛亥革命,对浙江、对全国影响都很大。看了片子触动很大,嘉兴了不起。

浙江辛亥革命纪念馆负责人邵群:

内容非常翔实,表现形式比较新颖,画质很细腻,讲究细节,在很多刻画里能够看到主创的用心。文史资料的价值挖掘得很好,浙江辛亥革命纪念馆如果下一次有机会再改造,很多史料可以提供给我们,在馆里体现。

浙江省纪录片协会副会长、秘书长严卫平:

可看性、画面质量、故事性都很好,题材好,制作精良,史实清楚,逻辑清晰。创新运用多种呈现方式,聚焦人物故事与细节情感,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

历史题材纪录片难度大,主创团队克服困难,交出了很好的答卷。近几年,嘉兴深耕本地红色题材,创作了一批叫好又叫座、有极高史料价值的纪录片,有利于加强革命文化传播,提升乡土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

嘉兴市新闻传媒中心党委副书记、总编辑杨志勇:

从一个城市来解读一段重大历史风云,是嘉兴对地方历史文化的珍视,也是文化自觉和担当。通过这些作品能够很好地理解时代风云在嘉兴的投射,这样的创作也契合当下流行的地域历史学、政治学、文学。

拍历史纪录片,尤其是辛亥革命中的嘉兴人这样的题材,有难度。主创人员做了很多努力,用主持人、剧组演员等手段,让历史场景重新“活”起来。难得的是,先辈的后人及文史专家的评点解说既有态度,真诚权威,又有温度。嘉兴“两个文化”源远流长,有丰富的题材和人物故事,希望善用媒体融合的优势,更系统、更深入、全方位持续挖掘。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