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下,他们的防暑装备只有“遮阳帽”和“多喝水”

2024-06-14 08:48:00 - 北京晚报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烈日下,他们的防暑装备只有“遮阳帽”和“多喝水”

6月12日、13日两日,北京的最高气温都突破了37℃,气象部门接连发布高温橙色预警。烈日之下身处户外,无论是忙于工作,还是按计划旅游,都应采取相应的防暑降温措施,以防出现中暑、热射病等危害生命健康的问题。

然而,记者探访发现,一些防暑降温措施落实还不到位,一些旅游行程安排也不够人性化。

有的文明引导员仅靠遮阳帽挡烈日

一顶小黄帽、一台扩音器,手持小红旗,身穿“柠檬黄”,市民们对于这身装扮并不陌生。如今,从十字路口到公交车站,从体育赛场到公园景点,负责维持交通秩序、劝阻不文明行为的公共文明引导员已遍布大街小巷。这两天北京开启高温模式,这些需要长时间在户外工作的公共文明引导员也备受“烤”验。

“现在是红灯,请您在等候区耐心等待。”6月12日17时30分,手机软件显示,此时户外温度为36℃,地面经过一天暴晒,泛起滚滚热浪。在朝阳门内大街与朝阳门北小街路口,一名引导员正维持路口秩序。尽管烈日威力不减,引导员仍耐心地提醒行人安全过马路。待到绿灯亮起、人流快速通过后,她才抽空掏出纸巾擦了擦额头上的汗。

烈日下,他们的防暑装备只有“遮阳帽”和“多喝水”

这名文明引导员的防暑装备仅有一顶遮阳帽。

这名引导员已年过六十,每天工作的时间段是7时至9时、17时至19时。虽然避开了一天中最热的时段,但她坦言最近每天4个小时里还是被太阳晒得浑身火辣辣的。

记者了解到,在两个时段的工作中,引导员没有休息时间,没有歇脚位置,只能利用两个时段中间的空当回家休息。天气炎热,持续的交通引导工作难免口干舌燥,这名引导员就在身后的自行车车筐里自备了饮用水。

由于人手不够,引导员几乎没有休息日,有时会在路口站岗,有时还要到公园提供志愿服务,但除了一顶遮阳帽外,他们全身上下没有额外的防暑降温措施。记者询问有没有配备一些挂脖小风扇等“降温神器”,该引导员表示没有发放过。问及高温补贴,她回答:“目前还没收到。”

据报道,2010年北京市公共文明引导员总队成立至今,全市公共文明引导员已达约9000名。这些户外工作者能享受哪些高温防护政策?如何在酷暑中为他们送去“清凉”?

记者在网络招聘中看到,文明引导员的岗位招聘单位大多是区级文明办或各个街道自主招聘,对应的岗位待遇也略有不同。

对于防暑降温保障,记者根据信息随机联系了几家招聘单位。大屯街道和通州区公共文明协调办均表示,高温期间会给引导员配备遮阳伞。

中关村街道一位工作人员说:“每个路口的情况不一样,有的路口会有树荫,四个路口轮着走肯定会有阴凉的地方,如果有高温预警不让户外作业,也会给引导员放假。”

对于高温补贴,相关单位均表示高温期间每月会发放180元补贴。

去驿站休息的骑手并不多

一场夜雨之后,6月12日一大早,太阳就开始发威,气温也逐步攀高。烈日高温,骑手们的极速“跑单”又多了一重危险和挑战。他们有地方避暑休息吗?

在西单路口东南角,利用等红绿灯的机会,记者就有关防暑降温措施随机采访了数十名骑手,大多数骑手对于防暑降温的知识了解得并不多。

一位身穿黄色工作服、戴黄色头盔和墨镜的骑手回答,他从早上6时出发至中午12时已跑完18单,未听说平台为骑手提供防暑降温服务,自己的降温措施就是“多喝水”。

另一位戴近视眼镜的年轻骑手说,自己备了冰袖,“我刚来一个半月,工作时间是6时至20时,商家都挺好的,给我们免费提供冰水。”

14时30分许,骑手王先生在路边一处阴凉地儿休息。他告诉记者,去年6月他在一次送外卖时中暑了,“当时感觉眼前的路像一块块玻璃在闪光,起初以为是眼镜反光,摘掉眼镜后,感觉道路还在反光,当时全身已不出汗,测体温达39℃。”后来一位医生告诉他,他这才知道是中暑了,“中暑后半个月,我都没法送外卖。”

王先生希望借本端提醒其他骑手,“再忙也得多喝水,感觉不适,应立即找个阴凉地方休息。”

一路北行,利用骑手们的停车间隙,记者又连续采访了数十位身穿不同标志工作服的骑手,其中有少数骑手戴着冰袖,其余则表示防暑降温措施只有“多喝水”。

烈日下,他们的防暑装备只有“遮阳帽”和“多喝水”

等红绿灯间隙,大树绿荫给骑手带来一丝难得的清凉。

问及相关公司或平台是否采取了防暑降温保护措施,多数骑手回应“不知情”。“越热越忙不过来,也没时间休息,高温天气送单迟到,还会被‘高温罚款’。”几位骑手将因送单晚点而招致的平台罚款戏称为“高温罚款”。

对于骑手们高温跑单的现状及担心,一家外卖平台负责人表示,平台已启动防暑降温保障机制,“我们为骑手准备了防暑物资包,包内有防晒冰袖、面巾、电动车防晒坐垫、雨衣、手机防水套等。此外,我们还联合一些餐饮和零售商户,为骑手提供折扣清凉餐和免费冷饮。”

针对骑手的担心,该负责人还表示,在高温或是雨天等特殊天气,若有骑手因晚点遭遇投诉,可在平台及时进行申诉,“我们还将为骑手提供配送补时服务,并剔除因天气原因造成的差评,同时动态调整配送半径,减少骑手暴露在户外的时间。”

在百花深处胡同的一个骑手驿站,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每天前来驿站休息的骑手并不多。

记者看到,驿站的门牌上写着“合作商服务中心”几个大字,下面写着“骑手驿站”4个小字。推门进站,只见门内竖着“驿站公约”,服务内容有“休息”“药箱”“热/冷水”“手机充电”。室内,靠墙一侧摆放有一张桌子,两位骑手正在测血压。另一房间内,驿站负责人正在对10余名骑手进行培训。

“西单商圈一共设有3个驿站,但每天前来驿站休息的骑手并不多。”该负责人说,驿站有时会将水、西瓜、藿香正气水、冰袖等防暑降温用品搬至大街上向骑手发放,但对于庞大的骑手队伍而言,“要做的工作仍有很多。”

烈日下“拉练”老人吃不消

夕阳西下,奥林匹克公园广场一个角落里,一群戴着小桔帽的老人倍感疲惫:一位老奶奶背靠着栏杆坐在石墩上打盹;几位老大爷围坐在一起,脱了鞋捏着脚,其中一人想站起来,但两腿直发抖。6月12日,在这炙热难耐的一天,他们到底经历了什么?

烈日下,他们的防暑装备只有“遮阳帽”和“多喝水”

烈日下,他们的防暑装备只有“遮阳帽”和“多喝水”

“累啊,就像走了30公里!”老人说,他们参加的旅行团上午游览了颐和园,下午又马不停蹄参观了鸟巢,临近傍晚,又赶到奥林匹克公园等着日落逛夜景。

一位来自承德的老人说,他们这个团队当日6时出发进京,第一站是颐和园,没想到天太热,颐和园太大,行程又紧,他们并未在园内景点多停留,以至于颐和园有什么景点他都记不清楚,只能回去翻照片。这个旅游团中,年龄最小的55岁,最大的76岁。

一位来自内蒙古的老人说,来京之前他们这个团已去过很多城市,“北京是最后一站了,没想到旅游强度这么高,太累。”

6月12日,最高气温达到38℃。记者在多个旅游景点和公园发现,老年旅游团的“拉练式”旅游仍在继续。这些团队中的老人年龄普遍较大,部分旅游团的安排却未因高温灵活调整,导致有老人反映身体吃不消。

“没说必须去哪个景点啊,都是商量,老人要是觉得吃不消,就集体回酒店呗。”问及行程安排,现场一名导游否认强制老人“拉练”。无论是去颐和园还是到鸟巢,导游称都是老人自行决定的。

对此,有老人告诉记者,好不容易来趟北京,错过已安排好的旅游景点太可惜了,“到了地方才发现景点这么大,但来都来了,不逛也不行。”

在这些老年旅游团中,还有一些情况令人担忧。记者向很多老人询问是否带了防暑降温等应急类药品,老人纷纷摇头。而导游则告诉记者,按照规定,他们不能向游客以任何形式提供药品,最多是提醒老人自备药品。此外,旅游团里除了导游,并没有配备“队医”,一旦遇到突发情况,团队应急能力有可能跟不上。

烈日下,他们的防暑装备只有“遮阳帽”和“多喝水”

记者:张淑玲,景一鸣,高源

流程编辑:u070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