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兴全的文案,让我感觉错全在基民

2024-06-14 15:03:44 - 市场资讯

来源:十五的投资笔记

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这是一个老话题了,板子往往打在了基民身上。这边兴全的方案也不例外。

前几天兴全在其公众号发了一篇文章:

看了兴全的文案,让我感觉错全在基民

相关阅读>>投资收益的隐形杀手——γ  

文章列出了基金收益率与基民收益率之间的差距。

文章结论如下:

根据我们的数据统计,在过去的十年间,偏股型基金(本文定义年报及半年报披露的股票资产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达70%以上的基金为偏股型基金)的年化收益率为6.27%,但同期投资者的平均实际年化收益率( 本文采用基金半年报及年报披露的“加权平均净值利润率”来衡量平均实际年化收益率)只有2.76%。

看了兴全的文案,让我感觉错全在基民

由上可以看出,在20期中仅有3期的“投资者整体收益率(中位数)”,大于“基金净值收益率(中位数)”。

这有力地说明了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其间的损耗兴全文章说是gama。

文章给出的原因是三个:

追涨杀跌、过度集中、频繁交易。

敢情都是基民的错,不成熟惹的祸。

但是,作为资深韭菜,早已悟出了一个道理:基民的行为与基金本身是相关的,两者是彼此影响的,把这三个原因向前推一步,则根子也出在基金公司。

┃追涨杀跌

原因是基金公司总喜欢市场好的时候发行,说是“收量”。

从月度股混型基金发行的支数来看,也是在指数高位发行的多。以2010-2016年,2017-2024年这两轮的周期来看,发行的高峰分别为2014年12月至2015年7月,以及2020年12月到2022年1月。

基金申购得多是基民追涨杀跌,市场高位时多发基金,这个总不是散户下的指令吧?

看了兴全的文案,让我感觉错全在基民

┃过度集中

是因为好的基金不多,而且基金本来已经很分散了,就相当于一个指数,还要付出比指数更多的费用。

在约翰博格的《共同基金常识》里面,也讲过基金持有5个左右就够了。持有再多不会对分散风险有什么作用。

十五以前用国内基金做,差不多也是这个结论。

看了兴全的文案,让我感觉错全在基民

客户经常是持有基金太多了,而不是持有太少了。买几十基金的投资者很多,单吊一支的很少见。

┃频繁交易

一是基金经理自己交易换手本身也不低,基民也有样学样;二是因为基金波动大。

看了兴全的文案,让我感觉错全在基民

注:换手率=MAX(报告期买入股票成本总额,报告期卖出股票收入总额)/AVG(区间内股票市值)

换手率的计算虽然有申赎的影响,但大致应该是准确的,也就是说基金的单边换手维持在3倍到4倍之间,也即基金平均3-4个月换一次仓。这样的交易频率,凭什么要求基民持有不动?一度还流行发行3年封闭期的产品?

基民是否赎回也和基金自身的波动相关。相比指数,主动基金的波动率并没有改善多少。从下图可以看到,19年-21年抱团茅指数宁指数的时候,公募总体波动率稍低一点,其它时间与指数相差无几,甚至要更大一些。

看了兴全的文案,让我感觉错全在基民

波动大的基金让人很难拿得住。要是有一只基金能稳定7%以上收益,波动又很小,估计拿碰上鸡毛掸子赶,客户也是不走的。

其实这主要不是基金的过错,也不是基民的过错。

真相是:

赚钱很困难,投资不容易,基金经理也是人,承认这个有这么难吗?

相反,总是包装专业形象,赚不到钱责任都在基民,那是不是一种PUA?是不是“拔鹅毛让鹅不叫”的新型技术?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