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不是中国购车用户的主要关注点?

2024-06-14 09:42:06 - 新浪财经头条

来源:芝能汽车

易车研究院再次发布了一篇让人争议的内容,《智能不是中国购车用户的主要关注点》-购车关注度洞察报告-2024,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不断发展,多个角度分析中国购车客户的行为和偏好。

智能到底是不是消费者在意的呢?

首先对购车客户关注点分析,根据报告显示,价格、品牌、品质和安全是中国乘用车市场预购用户最关注的四大因素。

以下是主要关注点的详细分析:

● 价格:价格始终是购车用户最为关注的因素,无论是男性、女性、已婚还是单身用户,价格都排在首位。

● 品牌:品牌效应对购车决策有显著影响,尤其是在中高端车市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度和忠诚度较高。

● 品质和安全:这两项指标同样重要,消费者希望购买到质量可靠、安全性能高的车辆。特别是在涉及家用车时,安全性更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 智能化:尽管智能化功能并不是最主要的关注点,但对于部分用户来说,智能配置和续航能力的提升也在逐渐成为购车时的考虑因素之一。

智能不是中国购车用户的主要关注点?

01

不同用户群体的偏好

购车用户的偏好因性别、婚姻状况和经济能力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 性别差异:

◎ 男性:更注重车辆的动力、操控和造型,价格仍是核心关注点。

◎ 女性:除了价格、品牌、品质和安全外,对服务、造型、智能和续航的关注度明显高于男性。

● 婚姻状况:

◎ 已婚用户:对价格、品质和安全尤为关注,空间和舒适性也是重要考量因素。

◎ 单身用户:除了价格和品质,更注重配置、动力和操控,尤其是在年轻单身群体中,这些因素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

● 经济能力:

◎ 工薪阶层:主要关注价格、品质、安全和能耗,对服务和空间也有一定需求。

◎ 中产阶层:品牌和品质是主要考虑,价格次之,服务和舒适性也是他们关心的重点。

◎ 富豪阶层:更关注品牌、品质和服务,价格相对不敏感,更注重车辆的配置、造型和舒适性。

近几年中国青年用户的购车节点加速由结婚前移至参加工作,这推动了中国青年车市的单身化趋势。虽然单身用户与已婚用户的核心购车关注点大致相同,但单身用户对配置、动力、造型和操控的关注度更高。

这一变化正在重塑紧凑型车市场,例如,朗逸、轩逸等经济型紧凑车型的用户群体正从二三十岁的结婚青年转向四五十岁的低收入中年用户。

老年用户对价格、安全、品质和能耗的关注度更高,而品牌的影响力相对较小。老年车市尚未引起车企的高度重视,但这部分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车企如果能在价格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能耗和节能性能,可能会吸引更多的老年用户。

● 蔚来汽车服务优势案例:

◎ 蔚来汽车以其服务标签在中国车市占据有利位置,理论上能够吸引女性市场和高端豪华车市场。其服务关注度在所有主流品牌中最高(2023年达到77.27%),尤其受到富豪和女性用户的青睐,这两个群体对服务尤为看重。

◎ 蔚来汽车提供的不仅仅是车辆,还包括极致的用户体验,如换电服务、用户社区建设等,这些服务特色成为其区别于其他品牌的重要竞争力。

● 捷途的价格敏感性案例:

◎ 2023年,捷途汽车在价格关注渗透率方面领先,超过90%,反映了其用户对性价比的高度敏感。捷途利用超级性价比和旅行+的精准定位,快速抓住了自驾游市场,尤其是在老年群体中。

◎ 通过旅行者系列的推出,捷途尝试向高附加值的越野车市转型,显示了价格敏感型品牌寻求升级的策略。

● 腾势汽车的安全与品质双冠案例:

◎ 腾势汽车在2023年同时引领了“安全”与“品质”关注渗透率排行,特别是腾势D9的热销证明了其高端MPV市场策略的成功,用户对其安全性和品质的高度关注与认可。

◎ 腾势计划进一步加强其在新能源领域的豪华定位,推出旗舰车型,强调安全、智能、性能等,以塑造豪华新标杆,体现了品牌对市场趋势的深刻洞察。

02

那智能化是不是消费者关心的呢?

智能不是中国购车用户的主要关注点?

到了2024年,智能化是汽车行业的未来,并提出了三大趋势:

● 电车智能化大升级:电动车的智能化水平将显著提升,不仅在驾驶体验上更加智能,还将在安全性和便利性上取得突破。

● 油车智能化:传统燃油车也将逐步智能化,特别是在座舱和驾驶辅助方面,将向混动技术演进。

● 智能驾驶规模商用元年:2024年被认为是智能驾驶大规模商用的元年

我们可以看到现实中降价卷价格是一条路,没有特点的企业确实是容易被淘汰,但是卷价值和卷起点,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智能化是一个底座,它决定了这一轮汽车企业是否能生存下来。

易车的结论比较极端,认为中国购车用户的关注点集中在价格、品牌、品质和安全上,但不同群体有其独特的偏好和需求。智能不是目前消费者购车首要关注的因素,但除了是个加分项,还是车企长期发展的技术基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