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一个惊人的规律:基层招录公务员人数越来越多,却难以掩盖干部出现的“三思”危机

2024-06-14 20:42:02 - 新浪财经头条

来源:老梁市监论谈

当下,基层招录公务员越来越多,却难以掩盖干部出现的“三思”危机。犹记得,5-10年前,那时乡镇每年也就仅招2-3名公务员,每一个在两三年后基本上都成为单位的中层干部、业务骨干或核心角色,平时也多是带头冲锋打头阵的一把好手。

然而,近些年,基层招录公务员人数有增无减,却鲜有能在三年内做到中层的,连中层副职都屈指可数。取而代之的是,这些人平时也不是不干工作,但基本上就是安排什么做什么,领导不安排的就不敢动,积极主动性十分欠缺,不会主动去思考该怎么把工作干的更好,普遍开始佛系,演变成“三思”干部了:一思能不能不干;二思能不能晚点干,三思能不能别人干。反正就是屎不到腚眼,绝对不着急,所为哪般?

1.传帮带没有做好。乡镇留不住人,也很少有人想真正留在乡镇,都只是把乡镇当成一个跳板而已。基层招录本应该是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然而现在新招录进来的,要么待不下去自己考走了,要么就找关系调上级机关去了,再加上单位内部不是被这个部门缺整材料的要走了,就是被那个部门缺会电脑的又要走了,最后乡镇能留下一两个就是烧高香了。

这导致的后果就是,真正和老百姓打交道的一线基本都35岁以上的,很多新人还没完全熟悉上手工作,中途就尥蹶子跑路,老实留下来的基层历练没有,做群众工作更是两眼一抹黑,有的还没劳务派遣的临时人员干的利索,徒留老人唏嘘长叹,又无可奈何。没法独当一面,自然也就没法提到中层干部的位置上。

2.奋斗贬值,没人愿意奋斗了。现在体制内工作一点都不轻松,乡镇新考进来的年轻人,没关系,想提拔?只能微微一笑!对于某些人,的确到点就提拔,对于其他人,熬呀熬,一辈子都未必能提拔到副科。他们中很多人没日没夜的干,年底连个优秀安慰奖都捞不到,更甭说提拔了,谁爱干谁干去!

只因为没关系没背景不是领导心腹,想通过工作获得提升,结果提不了又不想放弃,就陷在了死循环,很累。最后,当年龄大了,不在组织的视野里了,自然就……躺平了,也自然会把权力看的淡淡了。

3.瞎忙,天天在做无用营生!理想和现实之间,很多人放弃了理想,向无耻的形式主义低头。他们日常的工作,被各种考核巡检填满。每天除了填表就是写报告,干的越多,责任越多,问责越多,考核越多,而不干的都是能人!一年做事大N件,要是一件没搞好,挨了处分,没了这1,哪怕你后面添了再多个0,照样成绩都是零。即使你别的成绩可能受到表彰,全年绩效照样泡汤,因为你挨过处分!

更何况,现在上头样样想管却又样样管不好,底下样样都忙却忙不出个名堂,有问题又解决不了,只能以形式主义去应付形式主义,踏实工作深入群众的人越来越少了。干活的总是被折腾来折腾去,干多干少工资就那么点,钱不多挣,事情翻倍,即使干副科也没奔头,前途渺茫,最后基层的大头兵,心气都没了,也自然得过且过没那个念想了。

基层这样的情况,真心不在少数。当下老的老,小的小,老的干不动也不想干,小的干得动也越来越不想干。试问,基层的堡垒作用究竟应该如何保障?全仰仗老实人?全依赖冤大头?全靠老黄牛?殊不知,即使再有情怀,也终有消耗殆尽的一天吧?呜呼,我们什么时候能真正实现“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良性竞争?又何时能够彻底将人员绩效考核落到实处?让那些尸位素餐、毫无作为躺平式干部无处遁形?哎,任重道远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