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证券研究 7月14日最新观点:一份很难挑剔的金融数据——6月金融数据点评

2022-07-14 08:52:03 - 市场资讯

【财联社7月14日早间新闻精选】

1、李克强7月1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要加快释放绿色智能家电消费潜力。在全国开展家电以旧换新和家电下乡,鼓励有条件地方予以资金和政策支持。

2、美国6月份CPI同比上涨9.1%,为1981年11月以来最大增幅,预估为8.8%,前值为8.6%;美国6月季调后CPI环比上涨1.3%,创2005年9月以来新高。

3、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7月13日表示,6月末,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16%,下阶段,央行将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保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4、农业农村部在河北省沧州市召开生猪生产座谈会。会议指出,由于能繁母猪产能充足,猪价后期不具备持续大幅上涨的基础条件。稳定并落实金融、用地、环保等长效性基础政策,防止政策“翻烧饼”。

5、据央视财经报道,随着光伏市场的火热,对于储能的需求也持续增长,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有储能企业订单量翻8倍。

6、澳洲锂矿商Pilbara第七次拍卖收盘价6188美元/吨FOB,较6月23日成交价跌幅2.55%,较5月24日拍卖价涨3.91%。按照90美元/吨的运费测算,电池级碳酸锂成本约44万元/吨。

7、13日,国家能源集团日发电量突破38.5亿千瓦时,创历史新高。

8、北向资金13日大幅净卖出68.74亿元。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宁德时代分别获净卖出9.25亿元、8.95亿元、6.72亿元。贵州茅台净买入额居首,金额为3.07亿元。

【太平洋宏观尤春野】一份很难挑剔的金融数据——6月金融数据点评

1.融资总量及结构均向好。

6月社融新增5.17万亿元,同比多增1.47万亿元,高于市场预期。其中政府债券高增是市场预期到的,新增人民币贷款的高增是主要超预期的方向,这意味着信用扩张已经从政府加杠杆演变为社会信用全面性的回暖。信贷结构出现明显改善。票据融资大大减少,而中长期贷款补位。6月票据融资增加796亿元,同比少增了1951亿元,结合总体融资情况的好转,可以看出由于信用扩张加速,商业银行不再过于依赖票据冲量来完成考核指标。居民短期贷款增加4282亿元,同比多增782亿元,这是去年3月份以来最大的同比增幅,预示着当前居民消费复苏势头较强。中长期贷款增加4167亿元,同比少增989亿元,这是今年以来同比最低降幅,指向居民购房需求正在回暖。与6月高频数据显示的商品房销售面积上升相互印证。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1.45万亿元,同比多增6130亿元,这是去年2月份以来的最大同比增幅,反映出疫情好转之后企业信用扩张明显加速,长期投资意愿增强。政府债券是信用扩张的另一重要力量。6月政府债券融资1.62万亿元,这是2017年有数据统计以来最大的单月增幅。因为财政部要求地方政府专项债要在6月底之前完成发行,所以6月政府债高增在意料之中。这将为未来财政发力尤其是基建投资提供资金支持。

2.货币供给增速达到近年来高位。

6月M2同比增长11.4%,这是2016年11月以来的最高增速。这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央行货币投放确实较多,M0同比增速近两个月分别为13.5%和13.8%,这是十年来春节期间之外的最高增速,央行宽货币的态度十分明显。第二,信用派生也在加强,融资规模的快速上升拉动了银行资产负债表,带动货币供给量增加。第三,财政正在发力。6月份虽然政府债发行量高增,但财政存款下降了4367亿元,反映出财政支出力度加强,也有助于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此外,M1与M2增速之差止跌回升,反映出经济活力正在提升。

3.信用扩张在加速,货币政策加码的必要性减弱。

6月社融大增、信贷结构好转,都反映出当前经济复苏的势头较为强劲。此前几个月金融领域流动性十分充足,但是实体经济信用扩张力度很弱。如今信用扩张加速,冗余的流动性开始流向实体经济,显示出央行的宽松政策已经取得了一定效果。同时在M2创多年来新高的背景下,央行货币政策继续加码的必要性已经减弱。市场利率面临着一定的上行压力。不过我们认为货币政策转向还言之过早,目前国内散点疫情仍然频繁爆发,经济不确定仍大,且我们认为下半年整体经济复苏动力将先强后弱。货币政策将进入一段时间的观察期。

上市公司速递

【太平洋电子】新莱应材:半导体零部件持续紧俏,三驾马车驱动业绩高速成长

事件:2022年7月7日,新莱应材发布2022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公司2022年上半年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4,500.00万元–16,500.00万元,同比增长113.59%-143.05%。

半导体设备高度景气,零部件持续紧俏。国际半导体研究机构SEMI近期表示,半导体设备全球总销售额预计将在2022年达到创纪录的1175亿美元,比2021的1025亿美元增长14.7%,并预计在2023年增至1208亿美元。半导体设备的高度景气正带来相关零部件的需求走俏,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6月下旬表示,半导体设备交期面临延长至18~30个月不等的困境,究其原因,零部件的短缺是当前半导体设备厂商正常交货的重要痛点。上半年,ASML、AMAT、KLA等全球半导体核心供应商表示,镜头、阀门、泵、微控制器、工程塑料和电子模块等零件较为紧缺。新莱应材作为国内稀缺的半导体零部件供应商,深耕半导体零部件十余年,产品涵盖真空阀门、特气管道、管路接头、反应腔体、气体钢瓶等多个品类,且与国内外众多一线半导体设备及晶圆厂建立合作关系,有望显著受益于当前半导体零部件的紧俏行情。

积极扩充产能,夯实成长基础。为应对不断走俏的市场需求,公司于2021年12月20日与江苏淮安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订《项目协议书》,拟通过在江苏淮安经济开发区设立全资子公司,投资建设“超高洁净及超高纯管路系统项目”,项目达产后,预计将增加年销售额约15亿元人民币,对公司未来的经营效益产生积极影响。除自建厂房外,公司也同时在淮安实施租赁厂房扩产。公开资料显示:公司目前淮安工厂租赁厂区计划在7月份开始试生产,达产后预计年增营收3亿元。

子公司碧海包装市场拓展顺利,静待原材料价格回归正常。自2018年收购山东碧海包装以来,新莱应材与碧海包装正形成良性的业务协同,公司包装业务收入规模稳健成长。此外,在市场拓展方面,2022年上半年,公司顺利与伊利集团达成战略合作,1-4月已共交付8台无菌纸盒灌装机,后续还有多台设备将陆续交付。这标志着公司产品获得国内头部客户的认可,后续成长潜力可期。然而,最近两年受原纸、聚乙烯和铝箔等大宗商品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影响,碧海包装业务总体呈现增收不增利的局面。未来随着大宗商品价格回归正常,碧海包装的盈利能力有望恢复,并增厚公司业绩。

生物医药稳健发展,品类扩张促进业务成长。自2003年进入生物医药行业以来,公司先后通过ASMEBPE管道管件双认证,产品形态涵盖洁净管路系统到洁净控制系统、无菌反应釜等,并成功做到进口替代。此外,随着高性能无菌隔膜阀等新产品研发成功并推向市场,公司在生物制药领域的市场空间也正在进一步打开。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给予买入评级。在Q2国内疫情反复,昆山静态化管理导致的生产停滞、物流受阻影响下,新莱应材二季度仍能实现同比例大幅增长,实属难得。背后原因在于下游需求景气畅旺,以及公司在诸多领域多年深耕所积累的市场口碑。未来,随着公司相关产能逐渐释放,以及碧海包装上游大宗原材料价格回归正常,公司业绩有望实现持续成长。预计公司2022-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71、5.37、7.74亿元,当前市值对应PE分别为34.22、23.65、16.42倍。考虑到公司半导体零部件业务在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同时涵盖科技、消费、医药三大赛道的市场稀缺性,给予公司2022年50倍PE,对应市值185.5亿,坚定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疫情蔓延超预期;2)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3)产能释放不及预期;4)证监会立案调查事项带来的不确定性;5)半导体行业景气度下滑。

免责声明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