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着一大袋药品回国!他的研发成就给这项调控技术带来重大提升

2023-07-14 16:30:29 -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背着父亲的嘱托和一大袋药品回家

背着一大袋药品回国!他的研发成就给这项调控技术带来重大提升

1951年5月6日,21岁的李友荣和堂兄李镜荣一起告别父母家人,在马来西亚的槟城登上了回国的安庆货轮。他们一路经过新加坡、中国香港,历经19天的行程,终于到达广州。同船还有很多来自马来西亚和印尼的华人学生。

李友荣坐在沙发上,将那段往事缓缓道来,“那时候我们就住在一个统舱里面,没有床位,我们就地铺张席子,然后带着行李就回来了。”除了日常用品,李友荣和堂兄的行李中还有一大袋药品,“在马来西亚,我父亲是经营药行的,自己出品西药。临行时,他拿了各种各样自己出品的药品,装了一大麻袋,交给我们两兄弟带到国内,献给我们政府。”

李友荣的父亲开明而爱国,平时就教育孩子们,以后有了能力,要为祖国服务。受父亲影响,长大后,李友荣有了回国的念头。1950年,马来西亚,李友荣父亲卖掉了一所房子,为李友荣和堂兄置办了回国所需的路费及其他需要的一切。回国后,李友荣与堂兄将带回的药品都献给了政府。

桃李不言,传承不息

背着一大袋药品回国!他的研发成就给这项调控技术带来重大提升

回国后不久,李友荣和堂兄踏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而后李友荣和大批侨生被安排在北京的一所财经学院补习功课。大约半年后,他考入燕京大学的一年制先修班。后来燕京大学和北京大学合并,李友荣就此成为北京大学的学生。

1956年,李友荣毕业,恰逢国家进行第一次研究生招生。他考入被称为“中国青霉素先驱”的马誉澂教授门下,跟随老师来到华东化工学院(华东理工大学前身)。当时国家对研究生的培养刚刚起步,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教学方法和教材,学生的培养全由老师安排。

“马誉澂安排我学了很多专业课,到研究所,到科学院,还有药厂,等等。”除此之外,李友荣自己也选了一些其他老师的课学习。由于导师非常忙碌,加之后来马先生的身体不太好,李友荣在就读期间经常被当作助教,协助老师讲课、带实验,做班导师、下厂带学生实习。这些训练让李友荣掌握了一套理论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的方法。

毕业后,李友荣留校任教,主讲《抗生素生产工艺学》《发酵生理学》《生化工程导论》《发酵调控学》《科技英语》等课程。1989年他主编出版的《发酵生理学》是国内第一部从微生物生理代谢的角度去解释和调控发酵工艺的教材。很多学生后来谈起来,都说读了这本教材对他们的影响很大,很多人由此考上了研究生和博士生。

任教多年,李友荣指导过约24届本科学生的毕业论文,培养了20多名硕士研究生,不少人已经成为学界精英和行业翘楚。

科研主要成就:溶氧电极和试验发酵罐

背着一大袋药品回国!他的研发成就给这项调控技术带来重大提升

溶氧电极和试验发酵罐是李友荣的重要研究成果。

1974年他不幸得了甲状腺癌症,病愈后重新回归工作,教研组主任让他接手一项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进展缓慢的研究——一个能够监测发酵罐培养液溶(解)氧情况的设备。

接手后,李有荣拖着大病初愈的身体,广泛查阅相关资料,在三个月内研究便有所突破,一种能在生产罐内经受高温灭菌的溶氧电极“出世”了。

“安装了这个电极,可以用来描述它(罐内)的溶氧变化。研发成功后,马上就到工厂里推广应用。”

由于研发成功,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反响,李友荣为了推广应用,几乎走遍了全国。

背着一大袋药品回国!他的研发成就给这项调控技术带来重大提升

李友荣的研发成就给国内发酵行业的调控技术带来了重大的提升。1977—1985年间,他曾先后荣获多项荣誉。

丰富多彩话夕阳

背着一大袋药品回国!他的研发成就给这项调控技术带来重大提升

1995年,李友荣正式退休,退休后他的生活也充实而丰富。

离开了讲坛,他开始沉下心来编撰专业书籍,参编的《现代工业发酵调控学》《现代生物工艺学》也在国内引起很大反响。

他平时注重养生,坚持每天步行8000步,风雨无阻。编书之余,他寄情书画,拨古筝、弹钢琴,还在91岁生日的时候考到了驾照。

对于自己回国的选择,李友荣说,“我非常幸运,回到我的祖国,为我们国家服务,我觉得我的一生,回国是我最大的幸福。”

记者:李梦婷

编辑:吴峰琳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