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干”花名之奇

2024-07-14 14:35:39 - 北京晚报

▌吴凤

“射干”花名之奇

夏日炎炎,在北京一些公园、山林的草地上,会开出一簇簇橙红色“小豹花”,如彩蝶纷飞。这种小草花名叫“射干”!

射干花不大,超不过3根手指,花瓣6枚,大小不等,略有间隙,正面为橙色,上面散布红色的斑点,豹纹似的。最有趣的是,在“内卷”与“躺平”之间,射干花选择了“内卷”,从古至今都这样。一朵射干花早晨开,晚上合,次日早晨就已顺时针卷成麻花,长在果子顶部。有机会,您可以和我一样,在一朵射干花上绑个小布条,观察两天。射干果很萌,像小小佛手瓜,黄绿色,结实。盛夏,我们可以花果共赏;立秋后,花比果少,有些果会开裂,露出一嘟噜黑籽。

射干叶似鸢尾叶,剑形,叶子互生,在一个平面里相嵌式向上,有力支撑着中心的一根茎往高处长啊长,茎到一定高度会分枝再分枝,花梗多,花序顶生。这种茎梗长法,很像萱草。我看到的射干植株能长到1米以上,分枝上的花此起彼伏,开个不停。

听到“射干”这个名字,您会不会奇怪:这花怎么叫这么个名字?您念“shègàn”还是“yègàn”呢?

我纳闷过,所以去查资料,发现古代也有人纳闷过,所以古代就有人去探索答案了;同时,发现自己之前只知苏轼不知苏颂,只知《本草纲目》不知《本草图经》。

苏颂是北宋著名政治家、科学家。苏轼的父亲苏洵与苏颂联过宗,两家交往密切。苏颂奉旨主持编修《本草图经》,于1061年完成,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有图的本草。苏颂还懂天文、懂机械,研制成功了水运仪象台。据苏颂考证,“射干之形,茎梗疏长,正如射人长竿之状,得名由此尔。而陶氏以夜音为疑,盖古字音多通呼,若汉官仆射,主射事,而亦音夜,非有别义也。”这里,“射人”是《周礼》中记载的官职,手持长竿,掌管射仪等礼仪。“射”音“yè”,就如同汉代重要官职左、右仆射读左、右“púyè”一样。“射干”之名,取自这种形容,即射干高茎开花的样子,类似于“射礼”中那挑着饰物的长竿。明朝李时珍同意此说。中医界都知道射干,它的干燥根茎是一味药,有清热解毒、消痰利咽之功效。

我对射干这种小花特别早就感兴趣,是因为喜欢荀子的《劝学》。

《劝学》强调“学不可以已”,其中有一个“蒙鸠与射干”的寓言。“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讲的是和盲目选择落脚点的蒙鸠相反,有一种叫射干的草,只有四寸高,却能俯瞰百里之遥。不是草能长高,而是因为它选择长在了高山之巅。我们知道射干能适应平原、山坡,但在西南山区,海拔二千多米处它也可生长。荀子这里说的是生长在高山之巅的射干。由此,射干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有着君子风范、居高望远之意象。后来的魏晋诗人阮籍、宋代的梅尧臣等,在他们的诗作中传承了这一意象。

当然,射干也被用于园囿。汉朝司马相如在他的《上林赋》中也写到了射干,把射干当作和兰草等齐名的香草。现在,一些公园,一些人家也会种射干,用于绿化美化环境。

射干原产于我国,后来经传教士或“植物猎人”传到欧洲等地。关于它在国外的早期种植,比较有名的人物是托马斯·杰斐逊,美国第三任总统,他爱种花种菜。他把射干称为“中国小鸢尾”,将这种漂亮的花种在自己的花园里。《中国植物志》按照林奈植物双命名法,给出射干的拉丁名为“Belamcandachinensis(L.)Redouté”,即:射干,鸢尾科,射干属。

射干生长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历史悠远,虽然在一些地方有过乌扇、黄远、扁竹、交剪草、野萱花等小名;虽然有人叫它“shègàn”也有人叫它“yègàn”,但在中国典籍之中它一直被写作“射干”。这也是一个奇迹!但愿这个名字永远传下去——因为,射干这种小草花,不仅有生物“DNA”,也有文化“DNA”!

王金辉插图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