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有个万顺书场

2023-08-14 06:50:49 - 媒体滚动

唐山,有个万顺书场

下图为曲艺家常祥霖(前排左二)、曲艺家崔琦(前排右一)、乐亭大鼓名家赵凤兰(前排左三)、西河大鼓名家钟声(二排左三)、单弦名家崔伟丽(二排左二)与曲艺家唐建文(前排左一)、唐雅靖(二排右一)等合影留念。

7月27日,我应邀同北京曲艺名家崔琦、西河大鼓名家钟声携弟子小米、单弦名家崔伟丽一起,驱车来到唐山“万顺书场”,看望曲艺世家出身的著名曲艺家唐建文先生。

唐建文是著名西河大鼓艺术家段少舫先生的公子,退休前是唐山园林局的干部,家学渊源说评书、弹三弦都是一把好手,在西河大鼓圈内因艺术高超、见识广博、为人谦逊低调,很有威望。唐建文从小受家庭熏陶,和姥爷段荣华学说书,和妈妈段少舫学编书写书,和著名琴师大舅段启会学弹三弦。他天资聪慧、勤奋多才,很早就成为妈妈段少舫的秘书与助手。我亲眼见过唐建文背着妈妈段少舫来往于唐山北京,参与中国曲艺家协会举办的活动之中。唐建文称呼我“老师兄”,既有屈尊称“老师”的意思,也有曲艺门论资排辈称“师哥”的意思,两层意思用“老师兄”三个字,幽默中不失勤俭节约会过日子的好习性。我的恩师李润杰,在评书门是段荣华先生的弟子,论起来就是我的师爷;段少舫是段荣华的女儿,论起来是我的师姑;唐建文是段少舫的公子,论起来就是我的师弟。曲艺辈分讲究伦理规矩,可是我们俩都有机关工作的经历,和地道的曲艺江湖关系多少有些区别,互相称呼“老师”略显生分,称呼“师哥师弟”又有些拘谨,而“老师兄”就成我们“江湖与庙堂”之间最佳名分。

唐建文对曲艺有着不同一般的情感与责任,用属于个人名下的房产开办“万顺书场”,既可以演出说书唱曲之类的小节目,也是观瞻曲艺珍贵史料的“曲艺史话说唐山”特色博物馆。走进门来,墙上挂的是曲艺人物事件的图片,柜台摆的是虽然不说话却胜过语言的曲艺历史文物,陈列有序的琵琶、三弦、二胡、扬琴和唱单弦的八角鼓、说书的醒木、拴着或红或黑穗子的竹板、有百余年历史的说书“坤鼓”、刻着年月的鸳鸯板、当年摆在说书先生桌前的煤油灯、留有名人墨痕的扇子、说书先生为台上仪态优雅又不至于太累的特制“高凳”,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原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陶钝先生在20世纪70年代用工整小楷写的修改《明英烈》的具体意见信。再看看成堆成摞的说书札记、誊抄的书稿,笔画何等细致工整,说明文字深入浅出,书籍里的评点议论又是何等鞭辟入里!我睹物思人平添敬仰。就凭这个墨迹,就得自然而然涌出“向经典致敬”的真情冲动,不由得无限感念前辈极端负责的精神和精通业务的水平。

稍微细致一点再看看“曲艺史话说唐山”对曲艺历史的表述,对曲艺形式特点的介绍,真是见解独到,深入浅出,富有个性。再看看岁月远去、饱经沧桑的一张张老曲艺家照片,看到张寿臣、马三立、李润杰、袁阔成、靳文然、贾幼然等名家前辈演出的剧照,使人百感交集,顿生崇敬之情。这里的布局设计和资料实物展示,处处用心,有设计、有主题、有章法,其实就是唐建文几十年对曲艺的思考与表达。

“万顺书场”看似一家演出场所,其实还是一处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地:是一座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既保留曲艺历史又保留曲艺人深情厚谊的博物馆,更是曲艺青年才俊学习受教的培训班。陈列图片和多样的文字介绍体现了唐建文精细准确的学术修养和坚实厚重的积累功力,形象地表达了其不为名不为利、一心一意为曲艺的高尚品格。

同行的曲艺名家崔琦即兴拿起三弦为钟声等人伴奏,钟声、崔伟丽、小米技痒,唱了一段又一段,唐建文和妹妹唐雅靖以及女儿全家开场,气氛相当热烈。特别是钟声与崔伟丽两人,时隔40年合作了《刘云打母》等正规大活,唱得婉转抒情,配合默契,使人惊讶。更没想到的是乐亭大鼓名家、81岁的赵凤兰老师闻讯赶来,一口气唱了《白蛇传》《双锁山》两个选段,表情动作严谨准确,不亚当年。曲艺友人说说唱唱、互酬知音,堪称在难得的时间、和谐的空间中一场雅集,确是赏心乐事!

在餐桌上我还听唐建文介绍了段荣华师爷、段少舫师姑的动人往事,以及唐山曲艺恢宏的过往,让我深受感动,等于上了极有价值的一堂课。万顺书场的很多珍贵史料让我惊艳再三、极为珍视。我觉得唐建文就是自觉保护曲艺非遗的功臣,是我学习的榜样。我建议他克服一切困难,想方设法把这块一亩三分的曲艺“地”保住,让全家立规矩“不出手,不出租”,为唐山段家曲艺留下一条根,给北方曲艺留下一个魂,给曲艺老前辈留下一个痕!

次日便是“7·28”,曾经的唐山至暗之时,我们永远忘不了!让我们一起致敬与祭奠英烈先贤和远去的亲人,用“小山曲艺”的辉煌历史精神激励并护佑着“万顺书场”在新时期平安顺意。希望“万顺书场”坚持“出人、出书、走正路”,大胆前行,为曲艺增光、为前辈添彩。

(作者为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原副主任、中华曲艺学会名誉会长)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