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金融总量增长基本稳定 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2024-08-14 06:56:00 - 中国经济网

转自:经济参考报

7月金融统计数据出炉。8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统计数据显示,7月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6.3%,1至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为13.53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8.87万亿元。业内专家表示,7月金融总量增长基本稳定,月末增速与上月基本相当,社会融资规模增速高于上半年名义GDP增速约3.2个百分点,保持合理增长,反映金融持续发力支持实体经济。不过,随着经济转型升级、有效需求不足和治理资金空转,金融总量增长整体“减速提质”。

从贷款来看,7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51.11万亿元,同比增长8.7%。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1.25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60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19万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1.13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56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8.21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2146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5946亿元。

多重数据显示,金融对于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依然稳固,信贷结构也持续优化。7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6.9%,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5.5%;“专精特新”企业贷款同比增长15.0%;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长17%。以上贷款增速均高于同期全部贷款增速。

值得注意的是,从最新金融数据来看,近期融资方式呈现新特点。一方面,直接融资加速发展。7月企业债券净融资约1600亿元,同比多约310亿元。

“在防范化解地方债务、城投债务融资规模整体收缩的背景下,这个结果其实是很不容易的,说明一些企业通过发债替代了贷款。”业内权威人士认为,近年来我国直接融资市场快速发展,企业债券融资渠道更为通畅,也更好与经济转型相适配。此外,7月中国政府债券净融资约7000亿元,同比多约2900亿元,有力支撑社会融资规模平稳增长。

另一方面,票据融资增长较多。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任涛称,应看到,表内票据是贷款的组成部分,是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的重要融资渠道。在满足真实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要求下,票据期限短、便利性高、流动性好,中小企业利用票据从银行进行贴现,与从银行贷款获得资金是一样的。

在业内人士看来,金融数据的变化一定程度也反映了新旧动能转换的阵痛。“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加快,传统上高度依赖于信贷资金的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等贷款‘大块头’逐渐调整,反映到信贷数据上是不增长甚至收缩,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等新动能领域贷款需求短期内难以完全接续,补不上传统领域贷款下降形成的‘坑’,导致信贷增长出现波动。”业内权威专家表示。

“短期看,金融数据挤水分对总量指标仍有影响。但‘挤水分’促进金融总量数据更真更实,且有利于金融经济的良性互动。”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指出,过去一段时期,企业债务增长中有一部分资金存在空转。在金融管理部门对这些行为规范后,套利空间消失,部分企业资金腾挪出来扩大投资、增加研发投入等,未来会更有利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随着经济逐步恢复良性循环,有效融资需求也将回升。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未来经济政策着力点将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内需,随着消费恢复,经济循环会更加顺畅,也将创造出新的有效融资需求。

温彬预计,伴随海外环境改善信号更趋明朗,国内宽货币空间进一步打开,年内降准、降息等总量工具仍可期待;结构性政策工具强化顶层设计和政策安排,科技金融、养老金融、消费品以旧换新以及住房租赁领域将加快推进。同时,财政政策加快发力,地方债发行明显上量提速,托底经济和稳定融资。

(责任编辑:佟胜良)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