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篇|让历史文化遗产焕发蓬勃生命力

2024-08-14 08:18:00 - 媒体滚动

转自:人民政协报

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重大工程。山东是黄河、大运河、长城三大国家文化公园的唯一汇集地,贯通东西的黄河、联通南北的运河、绵延千里的齐长城,在中国东部书写出一个气势磅礴的“大”字,将泰山、“三孔”等众多文化遗产串珠成链镶嵌在齐鲁大地上。如何让历史文化的“珍宝”持续焕发璀璨耀眼的光芒,山东省政协持续发力,为保护传承和利用历史文化遗产建言资政、凝聚共识。

“由于长期受到自然风化、基本工程建设、矿山开采、农田开垦等因素影响,齐长城的毁坏非常严重,保护是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首要任务。”在“努力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月度协商会上,十二届山东省政协常委刘德增发出呼吁。

前期调研中,委员们普遍感到齐长城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欠账较多,基础比较薄弱,多处段落无人看护,保护责任落实有待进一步强化。“保护”成为调研协商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省政协主席葛慧君在月度协商会上提出,要坚持“首在保护、要在传承”的原则,秉持系统性、整体性保护理念,统筹抓好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维护好文化遗产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文化延续性。

系统性、整体性保护的理念,在2024年“加快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建设”调研协商中有了更充分的体现。“要尽快出台《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建设保护规划》。”月度协商会上,省政协常委郝宪印从统筹规划的角度提出建议。“山东沿黄9市有不可移动文物1454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6处、省级1131处。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要落实好《黄河文物保护利用规划》,遵守文物保护原则,科学实施黄河流域文物保护工程项目,重点围绕世界文化遗产、治黄文物遗迹、堌堆遗址、制盐及古港口遗址等,实施一批具有示范效应和引领作用的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重点项目,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省政协委员孙波就文物保护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令人欣喜的是,山东省政协连续两年召开的月度协商会,引起社会各界对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广泛关注。山东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要求,将《关于努力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的协商情况报告》意见建议以台账形式转化为具体落实措施,其中涉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有18项;《山东省齐长城保护条例》《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建设保护规划》也都颁布实施。

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为了更好的传承。黄河、大运河、齐长城沿线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作为一代代人智慧、文化、情感与精神的传承载体,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为把相关工作做深做细做实,省政协开展延伸调研,就“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开展专题调查研究,提出了12条务实可行的建议,让文化传承的载体富有更持久的生命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凝结着中华民族的独特智慧和文化精髓。“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我们既要关注物质文化遗产,也要关心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加快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建设”调研组的普遍共识。在全省186项国家级非遗名录中,沿黄九市有117项,占全省总数的63%;在全省697项省级非遗名录中,沿黄九市有456项,占全省总数的66%。关于如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山东省三级政协联动,委员们在网络议政群纷纷献计出力,从提高思想认识、培养传承人、加强宣传普及、赋能经济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放在第一位,同时要合理利用,使其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方面充分发挥作用。”保护和传承是让历史文化遗产留下来、传下去,而利用就是让历史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建议建设齐长城遗址公园、齐长城文化遗址博物馆、齐长城民俗博物馆等独具特色的展示工程。”“激活文物遗迹数据库,依托国家文物数字化管理平台资源,强化馆藏文物数字化开发利用,开发系列数字藏品、数创产品,让文物遗迹‘活起来’‘动起来’‘热起来’。”“加强文旅、住建、农业、水利、河务等部门单位所属考古遗址公园、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历史文化名城(镇、村)、水利风景区等资源的系统性整合,推动文化旅游资源在功能、业态、消费等方面的全方位融合。”委员们的一条条建议,勾勒出一幅文化遗产惠及群众、造福民生的生动画卷。

今年,正值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东时强调:“山东要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葛慧君表示,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政协责无旁贷,要在前两年推动齐长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建设月度协商会以及今年“担负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加快文化强省建设”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基础上,继续发挥好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做好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专题调研工作,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记者:张文敬

通讯员:李心阳

编辑:洪琳

审核:周佳佳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