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菌丝撑起富农大产业
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杜晶玉陈璐媛
盛夏时节,衢州市翔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翔龙农业”)的猪肚菇培养库却有一丝凉意。菌包们整整齐齐地“列队”在高约10米的6层架子上。据悉,一个培养库大约有1.5万个菌包,这样的培养库,翔龙农业有70个。
2015年,身为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农合联理事长的黄云龙被衢州市食用菌产业规划吸引,开始种植猪肚菇。这种菇脆如竹笋,滑如猪肚,而且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但种植的人并不多。
“双腿跑不赢机器。”黄云龙从事农业多年,深刻明白这个道理。在参加了多场省、市级的菌菇论坛,走访了多家现代化菌菇场之后,他一心决定要将数字科技引入菌菇种植。
翔龙农业一期项目于2016年正式投产。当时的生产规模达到了50余万袋菌包,年产值为300余万元。“我租了80亩工厂用地,政府给予资金补贴,这才让我可以顺利生产。”黄云龙说。
但是,要实现全年化生产猪肚菇,翔龙农业在技术上还有很多难点,不仅需要资金来搭建设备,也需要专业人员的指导。恰巧此时,民泰银行衢江支行的乡村金融服务队开展常态化金融服务下乡活动。得知翔龙农业资金上的困难,该支行工作人员上门调查走访,了解目前菇棚的生产情况,给予翔龙农业500万元纯信用贷款。从接洽企业、授信申请到发放贷款仅用了3个工作日。
资金到位后,翔龙农业先后搭建了智能温控系统、标准化出菇房、恒温无菌培养室、冷库等基础设施和物联网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光照、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全自动控制。再加上省、市农科院专家在培养料配方、菌包制作方法、出菇参数设置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指导,食用菌终于实现了全年化生产。目前,菌包生产规模达到了每年200余万袋,年产值可达1500多万元。
作为衢州当地食用菌龙头企业,翔龙农业一步步破译了菌菇的“生长密码”,被评为浙江省科技示范户,曾凭借一朵重达1242.1克的猪肚菇,打破浙江省最重猪肚菇的纪录。
近年来,衢州市以“1+N”模式——龙头企业带动农场,统一菌种、统一技术、统一品牌,充分发挥龙头效应,带动产业整体发展。据悉,翔龙农业还注册了“菇鲜生”品牌,提出“翔龙共富合伙人计划”,由翔龙农业全额垫资菌包成本,各家庭农场直接领取菌包,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领当地10多户农户走上创业道路。
浙江金融监管局积极探索农村金融创新与改革,让利惠民,降低“三农”融资成本。民泰银行通过选派驻村信贷员、建立乡村金融服务队等形式夯实银村合作基础,定期开展村居活动,深入乡村走访调研,建立“伙伴银行”机制,提升金融服务乡村质效。截至6月末,该行各项贷款余额1842.82亿元,其中涉农贷款909.7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