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自然,只此青绿——看美丽长沙背后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密码

2024-08-14 15:57:00 - 长沙晚报

转自:掌上长沙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8月14日讯(全媒体记者范宏欢)“抬头望天,湛蓝;俯身亲水,碧绿;风从江边吹来,清新……无需羡慕诗和远方,家门口即是最美的风景。”8月14日,长沙市民周女士在朋友圈里,分享了她在湘江边散步的“遇见”。8月15日是全国生态日,今年的主题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从一江水、一片沙,到一座山、一角城,美丽长沙建设的故事里,尽是守护绿水青山的不懈努力。

近年来,长沙自然资源规划系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力践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积极推动自然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布局实施山水工程、矿山生态修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促进长沙自然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一幅山水交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画卷正徐徐展开。

守护自然,只此青绿——看美丽长沙背后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密码

昔日废弃矿山披绿生金

生态修复的底色是绿色,给矿区重新穿上“绿衣裳”,是疗愈矿山伤疤的“特效药”。

位于湖南湘江新区坪塘街道的湘江欢乐城,原本是一处采石场留下的巨型深坑。湖南湘江新区以生态修复和城市更新为落脚点,摒弃常规的填埋处理方式,综合运用科学手段和建筑艺术等独到处理手法,巧妙利用巨型矿坑的地势,建设悬浮于深坑之上的欢乐雪域和欢乐水寨两大乐园。如今,这里摇身一变,成为生态修复新典范、产业转型新样板、文化旅游新地标。

而当记者走进望城区丁字湾街道的麻潭麻石厂历史遗留矿山,满眼翠绿,鸟语花香。很难想象,这里曾是尘土飞扬、满目疮痍、寸草不生的废弃矿山。

上世纪80年代,由于麻石厂长期大量开发采集麻石,导致部分山体和植被破坏严重,各种地质灾害隐患成为地方发展的沉重“包袱”。去年,望城正式启动麻潭麻石厂历史遗留矿山修复工程,根据分类制策、分区修复,不仅种植了樟树、桂花树和红叶石楠等树木,还在坡脚整修沟渠。后续,这里还将探索打造露营、研学基地,重塑生态经济发展秩序,推动生态经济多方位发展。

守护自然,只此青绿——看美丽长沙背后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密码

放眼星城大地,越来越多生态修复与创新发展深度融合的故事正在上演。

据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人介绍,自2022年全面启动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以来,长沙目前已完成141.19公顷历史遗留矿山图斑以及107.61公顷有责任主体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全市已建成绿色矿山24家,实现了全市绿色矿山创建全覆盖。

此外,今年长沙还联合株洲、娄底、永州、郴州、湘潭成功申报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国家示范工程项目,并获得中央和省级资金,2025年全部完工后,长沙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率将达90%以上。

净土青山变成幸福靠山

浏阳永和镇七宝山乡位于浏阳市东部,因历史上盛产铅、铁、硼砂、青矾、胆矾、土黄、碱石“七宝”而得名。过去,由于对这“七宝”的开采中环保意识不足,重金属复合污染和生态破坏退化等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其中浏阳市铁山桥、宝山河两个断面锰超标严重。

长沙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宝山河锰污染综合治理工作,立即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目标、整改措施、整改时限、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浏阳市成立宝山河市控断面锰超标问题达标整改领导小组,实施以“控新治旧、综合防治、风险管控、质量改善”为总抓手的一系列攻坚措施,推动宝山河市控断面整改工作抓实抓细抓到位。

“我们按照近期、中期、远期三个时段目标推进问题整改,通过完善管网系统、改造废水处理装置、新建废水深度除锰设施等措施,从源头上减少了排入宝山河的锰因子,并对5.8万平方米的受污染地块土壤进行了修复治理并复绿。”浏阳市永和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通过多管齐下抓环保,如今的宝山河水草茂盛,水质清澈见底,放养鱼类存活率高。“长沙市宝山河市控断面锰超标问题整改”还被评为湖南省2023年第一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典型案例”。

浏阳宝山河的蝶变,是长沙加强土壤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持续推进土壤污染防治,聚焦突出环境问题,稳步实施土壤管控修复,大力支持、配合生态环境部门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修复治理及效果评估等工作,努力让“净土青山”成为老百姓的“幸福靠山”。

水清河畅绘就生态美景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治水营城”历来是长沙规划建设者们的孜孜追求,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持续加强水安全保障与水生态修复,不断推进城市永续发展。

在雨花区“民间河长”刘科的电脑桌面上,并列着两张截然不同的照片:一张是浑浊的水面,水上还漂浮着一张看不出颜色的破沙发,岸边枯枝和垃圾遍布;另一张,黑嘴白羽的白鹭翩跹起舞,在清波上划出道道涟漪。

守护自然,只此青绿——看美丽长沙背后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密码

自2010年起,刘科几乎每周都会来到圭塘河。定格在相机里的上万张照片,记录了圭塘河从忧伤到欢快的表情,讲述着从“龙须沟”到景观带的逆袭故事。

上世纪90年代,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圭塘河利用与保护失衡,污水直排、雨污合流、侵占河道等现象频繁,水体黑臭、生态退化等问题凸显。这条河一度成为人们眼中的“臭水沟”,多处水质呈现劣V类。

痛定思痛,一场“大治理”在圭塘河展开。“我们坚持系统治河、精准治河、制度治河、长效治河的治理路径,集中解决圭塘河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雨花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圭塘河水质已基本稳定在Ⅲ类标准,沿河还规划建设了100公里绿道网、15万平方米游乐场和8座文化屋等便民设施,流域治理取得显著成效。2023年,圭塘河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当绿色成为发展的底色,美丽便会作为回馈,赋予这片土地更强的竞争力与无限的生机。如今,山变绿了、水更清了、林更密了,多种多样的野生动植物有了庇护所,美丽长沙的轮廓愈发清晰。

生态保护修复擦亮美丽长沙底色

美丽长沙,规划先行。以生态文明为基调,守护好绿水青山的自然底色,建立起生态资源系统保护修复的有机格局,是长沙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围绕美丽长沙建设,长沙市持续深化多规合一改革,不断健全“一盘棋”规划统筹管理机制,积极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筑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长沙画卷的基底。

守护自然,只此青绿——看美丽长沙背后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密码

开展《长沙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和绿地系统、生态修复、矿产资源、矿山地质等专项规划编制、实施,系统性保护好“山水林田洲垸”的长沙基底,全面构建长沙“一江六河、东西两屏、南心北垸”的市域生态安全格局。严格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重点加强保护全市25处自然保护地,建立自然保护地分区管控体系。并以生态修复为抓手,围绕绿心地区、湘江北垸、沩水中上游、捞刀河中上游、大围山、煤炭坝-大成桥、永和、文家市-澄潭等重点修复区,修复受损自然生态系统,提升生态系统功能。同时,科学推进国土绿化行动,全面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重点加强全市森林资源保护修复、提质储备林建设,积极推进生态公益林建设,增强森林固碳功能。后续将持续抓好规划实施工作。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上,长沙越走越笃定、越走越坚实、越走越宽广,“美丽幸福山水洲城”的愿景正在悄然成真。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