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革命文物系列④:“发展创造力,任何困难可以克服”

2024-08-14 10:32:00 - 媒体滚动

随着“嘀嗒——嘀嗒——”声响起,耳畔仿佛传来发报员那无数次的指尖按动,穿透时空,激荡人心。通过无线电波,中国共产党和各根据地之间的联系得以保持,信息得以快速传递,从而推动了革命战争的胜利和建设事业的发展。一部电台指挥千军万马,电波在长空中回响,见证了我们党的无线电通讯事业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发展壮大的历程。今天,让我们一起重温那令人心潮澎湃的红色电波的故事,感悟共产党人的不懈奋斗与无私奉献。

走近革命文物系列④:“发展创造力,任何困难可以克服”

中央军委总部在延安时使用过的收报机,是1942年由延安通信材料厂生产的,长31.5厘米、宽20厘米、高19厘米。抗日战争时期,该收报机被中央军委总部用于收听被敌人分割合围的抗日根据地的战斗实况、汇报和请示等信息,在中央军委及时准确掌握斗争情况方面起了很大作用。

“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里这句经典台词,曾经感动了无数观众。影片中主人公李侠的原型是中共情报和通讯战线上的优秀战士李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李白负责上海秘密电台与中央情报部电台通信联系。1948年12月30日深夜,李白正在向中央情报部电台发送国民党长江防线布防的绝密电报时,被国民党特务侦破抓捕,面对敌人厚禄劝降和酷刑拷打,他始终坚贞不屈,数月后英勇就义。

无线电通信在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党用于军队指挥调度的无线电台和用于情报信息传递的秘密电台,保障了党中央对全军的战略指挥,为党中央正确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展出了一部珍贵的中央军委总部在延安时使用的收报机。该收报机在为中央军委及时准确掌握各抗日根据地斗争情况、指挥前方作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见证了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边区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制造无线电设备的历史。1959年,该设备由通信兵部移交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保管。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就开始重视无线电通信,着手培养无线电人才。1929年10月,周恩来领导中央特科在上海研制出中共第一套收发报机,并建立了第一座秘密无线电台。1930年12月,红军在第一次反“围剿”战斗中缴获了只能收信不能发信的“半部电台”。1931年1月,红军又缴获了一部完整电台。利用这“一部半电台”,红军组建了第一支100余人的无线电队。从1931年2月到1934年10月,中央红军总部共培训各类通信人员2100余人,培养造就了一批无线电技术人员,为抗战时期无线电通信事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抗日战争初期,中央军委多次派人到国民党统治区,秘密采购通信器材。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敌人对根据地的严密封锁,采购通信器材日益艰难,军委三局决心自制通信器材。军委三局是党中央、中央军委负责保障全军通信联络的领导机关,下辖通信联络、技术材料、行政管理3个科,以及军委通信学校和4个无线电分队,局长为王诤。1938年春,延安通信材料厂开始筹建,6月正式成立。当时,原材料严重短缺,技术人员只好从战争中缴获的破飞机、旧汽车、旧铁轨及民间散存的银、铜、铁、锡等金属制品中搜集原材料。中共中央领导极为关注通信器材短缺的问题,1940年5月,朱德从华北前线经西安回延安时,就曾亲自带队押运一批通信器材。周恩来每次回延安都会想方设法帮助筹集通信器材送回延安。1943年他回延安时,一次就带回几车的无线电器材。

建厂初期,通信材料厂的主要设备仅有小型车床、刨床、钻床、砂轮各1台。生产工人和技术人员是从上海、重庆等地和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中央军委三局工人训练班调入的,工厂短期内就具备了生产试制条件。

在条件艰苦、资源严重匮乏的情况下,材料厂的同志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不断攻坚克难,相继制成可变电容器、可变电阻器、波段开关、电键等多种无线电元器件。用杜梨木做度盘,用牛角做旋钮,手工绕制高频阻流圈,用飞机残骸铝皮做机器面板、底板,先后装配数百部由电池和手摇发电机供电的小型电台、电话单机和总机。到1938年底,元器件自给率达到40%,两年后达到70%。

材料厂不满足已取得的成绩,不断制造出新设备。1942年华北前线部队缴获一部日军小型手摇发电机,体积小,机器精密,但是已经残缺不全。材料厂决定3个月内仿制出来,按照当时材料厂的技术条件,仿制难度非常大。但是同志们攻克难关,终于试制成功,创造了奇迹。

材料厂制造的这些设备,不仅有效地保障了党中央、中央军委与全党全军联络的需要,还保障了全陕甘宁边区通信联络的需要,并且源源不断地供应给各抗日根据地,缓解了通信器材短缺问题。

1940年7月7日,王诤带着材料厂自制的收发报机向毛泽东、朱德汇报演示。听完汇报,毛泽东十分高兴,当即挥墨题词:“发展创造力,任何困难可以克服,通讯材料的自制就是证明。”1941年10月10日,毛泽东在军委三局创办的《通信战士》创刊一周年之际,为全军通信兵题词:“你们是科学的千里眼顺风耳。”

走近革命文物系列④:“发展创造力,任何困难可以克服”

抗日战争时期,无线电通信广泛应用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敌后抗战中。图为晋察冀军区无线电训练班学员使用手摇发电机,保证电信联络畅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档案馆供图)

抗战期间,延安的无线电台发展到12个分队,组建了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等为中心的8个无线电网,逐步构建以延安为中心,联络党政军,辐射全国各部队、各根据地、游击区的无线电通信网络。中共中央组建了八路军、新四军无线电通信机构,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自上而下的指挥系统,从而保证了党中央运筹帷幄,指挥前方作战及指导隐蔽战线的斗争,因此,无线电通信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也为新中国成立后的无线电通信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党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培育和形成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保持延安时期那么一种忘我精神、那么一股昂扬斗志、那么一种科学精神,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作者:任建玲,系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藏品保管部馆员)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