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丨孑孓:在肥胖的时代,品清瘦的诗

2023-09-14 06:39:35 - 上游新闻看点

读书丨孑孓:在肥胖的时代,品清瘦的诗

在肥胖的时代,品清瘦的诗

文/孑孓

你还记得几年前,有一首诗歌火遍网络吗?它的名字叫《我想和你虚度时光》:

我想和你虚度时光,

比如低头看鱼,

比如把茶杯留在桌子上,

离开,浪费它们好看的阴影

我还想连落日一起浪费,

比如散步一直消磨到星光满天

我还要浪费风起的时候坐在走廊发呆,

直到你眼中乌云全部被吹到窗外

我已经虚度了世界,

它经过我疲倦又像从未被爱过

但是明天我还要这样,

虚度满目的花草,

生活应该像它们一样美好

一样无意义,

像被虚度的电影

那些绝望的爱和赴死

为我们带来短暂的沉默

我想和你互相浪费

一起虚度短的沉默,长的无意义

一起消磨精致而苍老的宇宙

比如靠在栏杆上,低头看水的镜子

直到所有被虚度的事物

在我们身后,长出薄薄的翅膀。

一段时间里,这首诗被各大平台以及网友分享转发。与诗歌的高传诵度形成反差的是,它的作者却“籍籍无名”,鲜有人知道他姓甚名谁。当然这也包括我在内。

直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这本《我和所有事物的时差》摆在我的面前。读罢,我禁不住感慨,原来那么多的好诗都是他写的啊!他就是李元胜。李元胜曾是一位媒体人,他掌管过重庆报业集团的三家媒体,却在50岁时选择退出,重拾诗歌,确实有魄力。其实,李元胜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写诗了,拿到了包括鲁迅文学奖在内的国内几乎所有重要的诗歌奖项。只不过,除了业内,普通读者对他知之不多。由此看来,这也算是网络信息时代的一个好处吧,它能让优秀的文学作品能迅速地进入大众视野,并广为传播。

李元胜的诗歌洗练、安静,流行度非常高,他被一些网友誉为“现代都市里的自然派诗人”,我觉得尤为贴切。

当然,也有不同的声音出现。网上有人说,李元胜的诗歌通俗,风格多变,像《我想和你虚度时光》如流行歌词一般,就有迎合大众之嫌……

的确,对于每一位作者而言,创作的多元化与个人风格化有时是矛盾的。比如李元胜的诗歌题材,既有自己的生活经验、人生感悟,也有对自然万物的感知以及人性的复杂,情绪等,题材流转,下笔成趣,细想想真的难以把他固定在某一种风格的框架之中。

然而,在我看来,这恰恰是李元胜对于诗歌游刃有余,自信的一种表现吧。

过度强调文学的风格化,无形中会制造出读者与作品之间的阅读屏障,尤其像诗歌这种相对小众的文学形式,不应仅仅拘泥于“金字塔”中,成为某些人的炫耀资本,而如果能得到更多大众读者的回响,或许才是诗歌的本真意义。

譬如我们儿时就熟读过的一些古代的经典诗词以及现代新诗,它们并非艰涩难懂,而是深入浅出,传诵度极高。难道当代诗歌离大众反而要渐行渐远了吗?

就像李元胜自己所说:“我可能是中国唯一一个,不考虑自己是哪一个风格哪一个流派,根据诗意的需求来定制风格的诗人。”

没有炫技和过多的修饰,朴素的语言却直通人心,引发共鸣。换个角度来看,李元胜的“去风格化”本身也是一种风格吧!

传播度高也并不代表就是“低门槛”,一首诗作者写出了九成,剩下的一成等待读者的理解去“成全”。同样的作品,不同的人解读深浅也不同,而这种差异就是门槛。

我个人比较喜欢这首《在肥胖的时代,写清瘦的诗》:

时代越大,诗越小

时代越傲慢,诗越谦卑

每读一次,它就缩短数行

它从森林,缩小到树枝

还在不断缩小,直到

变成坚硬的刺

——李元胜《在肥胖的时代,写清瘦的诗》

秋日宜读诗。

浅秋八月,落字为安。

2023年8月31日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