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工业大学“寻脉匠心非遗,根植文化自信”理论普及宣讲团社会实践活动纪实总结

2023-09-14 10:04:22 - 中宏网官微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也属于子孙万代。天津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微芒”实践团围绕“非遗文化的守正创新”开展了主题为“寻脉匠心非遗,根植文化自信”实践活动。这次实践活动的目的是通过调研、宣讲、实践等多种形式,了解现阶段大家关注的传统文化项目、宣传和保护传承过程中的痛点和难点,立足高校视角,让“非遗”进社区、“非遗”进中小学、“非遗”进幼儿园,向京津冀广大范围的社区居民和中小幼学生们介绍天津非遗文化,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天津工业大学“寻脉匠心非遗,根植文化自信”理论普及宣讲团社会实践活动纪实总结

天津工业大学“寻脉匠心非遗,根植文化自信”理论普及宣讲团是由天津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会主席、青年志愿者协会负责人、学生部兼职辅导员等12名优秀学子组成的非遗文化宣讲实践团。实践团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微芒”青年志愿者协会为组织依托,充分挖掘和利用学院共建平台,广泛开展调研,深入开展研学和宣讲实践活动,为社区、中小幼定制非遗文化活动方案,加强对京津冀范围内的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鼓励青少年加入保护、传承非遗文化的行列中去。

2023年6月底,天津工业大学“寻脉匠心非遗,根植文化自信”理论普及宣讲团一行在天津、北京、河北等近40余个地点,通过开展研学、调研、宣讲等近百场实践活动。受到学习强国、津云、中国基层网、今晚报等不同平台的报道,累计曝光度达近50万。

扎根中国大地,了解传统文化

“调研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要立足实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真情况、解决真问题,因此在前期准备阶段,实践团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发掘时政热点,组织成员开展会议研讨,将实践主题方向确定为“非遗文化”并制作调查问卷,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调查方式,收集了近千余份的有效调查问卷,发现调研对象中有近百分之五十的人并不了解非遗文化,同时调研结果表示有近百分之七十的群体希望可以接触到非遗文化,尤其是天津的部分非遗文化项目。天津非遗文化作为在地文化受到了大家的重视,因此利用团队成员动画专业和计算机专业优势,将调查问卷中大家想要了解的天津非遗文化项目整理、设计形成并打印了关于天津非遗文化的宣传手册这本手册详细介绍了部分天津非遗文化项目的历史、特点;同时实践团的成员利用专业技能,将调研获得的目标非遗文化项目,结合中小幼儿的特点,通过不断的磨课,开发、设计并形成具备中小幼学特色的“微课”PPT素材库以及部分实践课程的素材库。

天津工业大学“寻脉匠心非遗,根植文化自信”理论普及宣讲团社会实践活动纪实总结

部分调研结果

天津工业大学“寻脉匠心非遗,根植文化自信”理论普及宣讲团社会实践活动纪实总结

宣传手册

天津工业大学“寻脉匠心非遗,根植文化自信”理论普及宣讲团社会实践活动纪实总结

素材库

天津工业大学“寻脉匠心非遗,根植文化自信”理论普及宣讲团社会实践活动纪实总结

调查

 寻脉匠心,乐道拾遗,匠心筑遗

实践团通过调研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天津非遗文化作为在地文化,更受到了天津广大老百姓和青少年的关注,因此设计系列实践活动立足天津非遗文化,辐射京津冀文化圈,将天津作为活动开展的集中地点。

天津工业大学“寻脉匠心非遗,根植文化自信”理论普及宣讲团社会实践活动纪实总结

 寻访非遗文化,传承工匠精神

实践团围绕天津部分非遗文化项目开展“非遗研学之旅”系列活动,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推动学院与北辰区“半亩方塘”文化学院达成共建协议,实践团成员前往了北辰区“半亩方糖”文化学院、西青区杨柳镇民俗文化馆、杨柳青石家大院、静海区杨氏柳编工作室、独流泥塑工作室、西青区白滩寺、京津冀非遗嘉年华—天津动物园等地点开展系列研学活动,在研学参观同时,队员们还采访了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当地街道的居民以及其他参观者,了解非遗文化传承人对于现在非遗项目传承的痛点难点、当地的居民以及参观有课对于天津非遗文化的了解情况。在与非遗文化传承人的交流和采访中,实践团成员通过对于传承项目的了解,看到了他们对非遗文化的努力和奉献,也感受到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责任心,同时也有在非遗文化传承这条路上的困难和挑战,激发了实践团成员在系列实践活动的热情和责任心。

天津工业大学“寻脉匠心非遗,根植文化自信”理论普及宣讲团社会实践活动纪实总结

深入一线基层,传递非遗文化

实践团设计了“非遗进社区”系列暑期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学院与天津市静海区杨城乡镇政府校地共建,深入一线基层,更是在在活动开展进行中,推动学院与西青区精武镇盛兴佳园社区达成共建协议,实践团成员联系天津不同区的社区近20个,组织了一系列宣讲天津非遗文化的活动,在宣讲过程中,结合实践团制作的创意手工系列ppt以及设计开发的非遗“传”承游戏集锦,受到了社区工作人员、社区人员、社区小朋友的一致好评,累计报道近20余篇,曝光度高达10000余人次。

天津工业大学“寻脉匠心非遗,根植文化自信”理论普及宣讲团社会实践活动纪实总结

大中小同频共振,共hua非遗传承

实践团策划了“非遗进中小幼学”的系列实践活动,通过与天津、北京、河北的中小学、幼儿园联系,走进天津西青区大寺中学、静海区独流中学、津南区葛沽启智幼儿园、北京首师大附中永定分校、北京市大峪中学、河北省石家庄市高邑县东关小学、万城乡小学、西蒲底小学、元氏县常山路小学、保定市安国市闫村小学,紧密结合学科专业特色,找准“小切口”、展开“大纵深”,从天津非遗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幼儿园—高中,实践团根据受众群体的年龄特性,不断优化课程PPT,让孩子们在宣讲过程中,深刻了解天津非遗文化的起源、技艺、意义和保护等方面的内容。在剪纸和年画介绍过程中,更是让孩子们通过动手实践、互动游戏的环节体验非遗技艺的魅力。

天津工业大学“寻脉匠心非遗,根植文化自信”理论普及宣讲团社会实践活动纪实总结

结语

活动结束后,实践团基于前期的大量调研结果、实践经验以及宣讲的反馈,将宣讲天津非遗文化的素材库进行整理、归纳和优化,构建了一个天津非遗文化教学讲解素材库、非遗文化实践活动教学素材库。这些素材库包含了宣讲、实践、互动、游戏等不同环节,涵盖了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可以帮助相关主题的实践团更好地开展传承和宣传非遗文化;同时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中,实践团推动学院积极开展共建,为学院实践活动、志愿服务创造了平台,优化了学院实践的模式和路径;最后实践团发出倡议希望天津不同的非遗文化项目互相联动以及与高校元素发起联动,形成“非遗+非遗”、非遗文创创新路径,扩大非遗文化影响力。

天津工业大学“寻脉匠心非遗,根植文化自信”理论普及宣讲团社会实践活动纪实总结

杨柳青木版年画元素与天津工业大学元素结合的文创作品

通过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让更多群体了解到天津非遗文化以及他们独特的魅力,进而激发了老百姓、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以及对非遗文化保护和宣传的意识。通过研学、实践活动、亲身体验,为“非遗”穿上“便衣”,让非遗文化能够飞向寻常百姓家,让更多群体意识到非遗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更加珍视和尊重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也让实践团成员感受到深入社会的实践活动,是互利共赢的,在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同时完成了自我提升、自我成长,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要勇于走出舒适圈、象牙塔,到社会中去。到群众中去,了解国情、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服务人民。(通讯员时梦笛)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