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23北京文化论坛丨著名作家王蒙发表演讲:传统文化活在我们的灵魂和生活中

2023-09-14 17:48:08 - 四川在线

四川在线记者肖姗姗

9月14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北京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的2023北京文化论坛在北京开幕。在开幕式暨主论坛上,著名作家王蒙发表主题为《中华文明特性与人民精神品质》的演讲,他认为,学习传统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是建立人类命运的共同体。

以下为演讲节选:

文化传统的载体,当然首先是各种的历史的遗址、废墟、文物和汗牛充栋的典籍。但是传统文化包括各种典籍的重要与力量,尤其在于它们还活在我们的人民、我们的乡土、我们的生活方式之中。例如劝善、劝学、勤劳、孝悌、仁义观念的宣扬,家庭、子女对于教育的重视等等,都表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表现在各种俚语、成语与地方戏曲地方曲艺的唱词当中,传统文化活在我们的灵魂、我们的习惯、我们的思路、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第一,连续性。连续性并不等于平坦和笔直,为什么饱经忧患的中华文明能够绵延不断呢?这说明了中华文明的伟大顽强的生命力,她的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刑天舞干戚、卧薪尝胆的奋斗精神,她的实事求是,自我调节的应变能力、消化能力、化解能力与智慧,这些都是无与伦比的。

第二,文化有内在的稳定性与持久性。创造性与包容性是连续性与统一性的源泉之一,是对于连续性的一种保障,是生命力与选择空间的源泉,是改革开放的一种动力。创造性离不开中华泱泱大国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更来自中华传统文化的实践性,经世致用性,对实学的提倡。

孔子追求的不是做学者与专家,而是做挽狂澜于既倒,克己复礼,天下归仁。所以黑格尔不理解孔子,他说他读了孔子以后感到失望,因为黑格尔是专家是学者,孔子嘲笑自己“我算什么专家呢?种地不如农民,种菜不如菜农,我如果算专家,也只能算会赶车而已”。但是孔子要做的是圣人,是要端正整个社会发展的方向,是要当全民的师表。伏尔泰因为本身是启蒙主义者,他就懂得孔子的伟大,东方圣人的伟大,因为孔子能够不引用上帝,也不用引用圣母,就能够讲清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这样一个非常复杂的人际关系的道理。

创造性和包容性来自儒家的劝学精神,“学而时习之,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统一性表明中华传统文化的整体性与凝聚力,文化与文明的统一包含了权力治理与道德文化的统一。各地域各民族的多元一体所形成的中华民族的统一,还有知与行的统一,三观与信仰的统一。天地、大道、人伦与自然的统一。这是文化立国,文化治国。我们面对世界变局的合作共识,我们的合作共赢主张,可以追溯到自古以来,我们所主张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利而利人,己欲达而达人”,以及当代所提出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明传统。

老子则是提倡以道治国,“道法自然,是无为而无不为,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道是中国文明的概念神,是超越了儒道之争的大概念。

孟子强调“得民心者得天下”“性善”,孟子强调“仁者无敌”,孟子强调“治国一定不违农时,欠收的年份一定不能饿死人,四十岁以上可以穿上丝绸,七十岁以上可以经常吃肉”,看起来吃肉比穿绸缎还要更艰难一点。各种的政策要有利于商贾。

荀子则强调,一个诸侯国需要有一些战车和硬实力,但更重要的是敬老、爱民、王道、仁政,这种和平性也是中国文化自古以来的理想。

第三,我们还要努力联系当下,联系实际。学习传统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是建立人类命运的共同体,一方面要强调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根基与渊源,一方面要强调,对于中华文化文明的创造性的转化与创新性的发展。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