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不给孩子吃的食物,学校竟然天天吃?

2023-09-14 19:02:52 -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环境报

近日,武汉大学食堂一档口使用预制菜料理包的话题被推上微博热搜,话题一出即刻引发网友广泛热议。9月,随着全国各地的学校纷纷开学,有关预制菜进校园的新闻也层出不穷。社交平台上,甚至出现了“抵制预制菜进校园”“预制菜岂能进学校食堂”等话题标签。

如今,预制菜经常“现身”于人们的餐桌,很多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会主动尝试预制菜,喜欢的产品会反复购买,一些餐馆则使用预制菜,消费者在知情的情况下依然客源不断,但为何预制菜进校园会引发社会的广泛抵制?

昧良心?预制菜进校园遭抵制

在社交平台上搜索预制菜进校园的信息,很多家长和网友纷纷反映,预制菜不仅走进了大学校园,甚至还进入中小学及幼儿园。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向来是家长关心关注的重点领域,预制菜进校园无疑引起了家长对校园食品安全及营养健康的担忧。对此,公众纷纷表示不解和抵制:工业化流水线上大规模生产的预制菜,一旦走进校园成为孩子们日常主流饮食,将会带来很多潜在和未知的健康风险。

在公众的认知里,预制菜除了口味上的不尽如人意外,还有可能存在营养流失、以次充好、食材不新鲜,使用了添加剂、防腐剂等缺点,与新鲜的食材相比,在营养健康和食品安全上会有很大隐患。

不难看出,预制菜进校园之所以引发热议,是因为它关系到孩子的饮食健康。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小学、初高中的孩子都处于重要的成长发育阶段,日常饮食须要兼顾安全、营养、美味等诸多方面。在这些方面,当前的预制菜产品显然并不能满足家长们的期待,于日常生活中是否会给孩子选择预制菜都会小心谨慎,更遑论要成为在校期间的主要食物。

相关专家也表示:“校园用餐不仅需要满足孩子们的生理需求,还要兼顾他们的心理健康。如果校方提供集中配餐形式的营养午餐品质不佳,孩子们长期吃不好、吃不下,很可能会导致他们发育不良、产生厌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一旦出现,将会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深远影响。”

实际上,预制菜进校园引发争议的背后,并不是单纯地抵制预制菜进校园,而是对“把校园食品安全及品质放在首要位置”的积极诉求。相关专家表示:“预制菜不是一定不能进校园,中央厨房烹制的菜品也不是一定难吃,只是这些菜品在送进孩子们的嘴里之前,所涉及更快的冷链物流速度、更好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更短的食材采购和贮存周期等方面都亟待优化与提升。”

借东风,预制菜产业正“做大做强”

与预制菜进校园遇冷不同,预制菜产业实际正迎来发展的东风。

今年,预制菜被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不少地方出台政策和标准,规范预制菜产业发展。因为方便、快捷等优点,它不仅俘获了很多没时间做饭、不善于做饭的上班族的心,同时,也给一些餐饮品牌带来了巨大的利润空间。

消费者为何青睐预制菜?在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曾伏娥看来,烹饪耗时少、操作简单、餐后收尾打扫方便等优势,是消费者选择预制菜的重要因素。

往深层次看,人口结构、消费习惯改变的趋势也是预制菜走红的原因。这些年“宅经济”的兴起,加速了预制菜市场的升温。曾伏娥曾在采访中表示,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趋势凸显,生活习惯转变,预制菜更能迎合快节奏下无暇下厨的年轻消费群体。

不仅如此,预制菜产业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消费者的餐桌,是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有力抓手,对于推进“菜篮子”工程提质增效,带动农民“接二连三”增收致富,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一般而言,各地的预制菜产业品类布局和发展都与当地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相关联。以湖北为例,广受欢迎的预制菜包括荆州鱼糕、公安牛三鲜、洪湖莲藕、潜江小龙虾等。而在云南,则以野生菌、宣威火腿、德和罐头等品类广受消费者喜爱。当地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得以将具有品牌影响力的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形成农产品生产、流通、加工的全产业链,进一步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吃上“生态饭”的美好愿景。

正是适应这种新的时代需求,近年来预制菜产业在全国各地得到迅速发展。不久前,辽宁省大连市政协召开首场专家协商会,主题锁定“加快推动预制菜产业发展”。早在今年2月,四川省食品饮料产业协会、四川省预制菜产业联盟联合发布“预制川菜团体标准”。4月,湖北省农业农村厅、省农业发展中心面向海内外首次发布“地道荆楚味”湖北预制菜推荐菜谱。本月,山东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将在济南举办“2023首届山东供销预制菜产业博览会”。

为发展预制菜产业,从操作规范,到省级行业标准,各地纷纷在预制菜领域出政策、定规范、求发展。不过,在预制菜势头正劲的同时,还应在预制菜所涉及的产业完善相应标准,各环节共同守牢底线,建立全国统一的强制性标准。

总之,预制菜产业要健康长远发展,让消费者省时的同时,相关标准不能“省事”。只有既让消费者吃得放心、吃得美味,还能放心消费,方能香飘万里。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