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石油青年巡礼 | 石兆源:没有比脚更远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2024-09-14 09:30:13 - 中华儿女

作者 | 《中华儿女》记者李玲

编辑 | 陈晰

她拥抱变化,在多个岗位历练,成长为一名“六边形战士”,成为了能干事、能成事的优秀工作者。她跳出舒适圈,以迎难而上的姿态,以奋斗成就梦想,用实干笃定前行,成为用创新搭建“产”“研”桥梁的巾帼干将,她就是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以下简称吉林石化)乙烯厂低密度聚乙烯车间副主任石兆源。

新时代中国石油青年巡礼 | 石兆源:没有比脚更远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工作近十年来,从综合办公室文字秘书到低密车间工艺员,从技术科项目管理到车间技术副主任,石兆源始终坚信:“没有比脚更远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做能干事、能成事的优秀工作者

石兆源一天的工作从每天早上八点钟交接班开始。在前一个班组汇报整体装置的生产状态,接班班组汇报预检情况后,石兆源会对当天工作做简单要求,对有关信息再进行通报和传达,不到十分钟的交接班会议简短而高效。

紧接着,她来到控制室,掌握一些重点的参数指标后,又赶往现场装置区,对现场情况进行查看,直到这套检查流程一一走完,她才回到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

几年前,坐在办公室里写材料的石兆源未曾想到,几年后的自己将“转战”车间,在生产一线忙得乐此不疲。

2015年,石兆源从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硕士毕业,回到家乡吉林,入职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由于文字功底和写作水平突出,刚工作不久,就被借调到综合办公室,从事文字秘书工作,一干就是两年多。

两年后,在公司新的人才培养计划推动下,化工专业出身的石兆源“服从分配”从综合办调至车间。从行政到技术的转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自己能行吗?这份压力,她沉默于心。

石兆源开始有意识地让自己跳出舒适圈,做一些更有难度的事情,她想要证明自己:离开办公室,来到车间,自己同样能干得了,干得好!

为了“一探究竟”,35米的反应器和70米的脱气仓,石兆源一天爬上去2次。她上班时跟着师父爬管线、学原理,下班回家画流程、查资料。为了深入掌握工艺原理,她主动参与检修工作,为了学习,吃住在工厂也是常事。几年里,她针对装置瓶颈和技术管理问题,先后提出合理化建议28项,累计创效289万元,获公司二等奖3次,三等奖4次。

石兆源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继续自我加码,默默卯着劲不松懈。“我认为自己并未达到内心所认可的标准。”一种“还差那么一点儿”的拉扯感始终困扰她,直到经历一场竞赛。

2023年5月,石兆源被推选参加中国石油第二届技术技能大赛青年炼化工程师竞赛。作为公司的三名参赛选手之一,石兆源是唯一的女生,年龄也是三个人里最大的,但是得益于多年来持续学习的习惯和工作上的积累,她保持住了良好的心态和竞赛状态。

决赛备考期间,她每天学习到后半夜。繁杂的知识点记不住就反复背诵,不熟悉的流程做成音频每天在路上、睡前反复强化记忆,没接触过的装置工艺就一遍遍画图加深理解,集训期间每天的学习时间达到15小时以上,最终,她在大赛中顺利完成理论知识、综合笔试、HAZOP分析、安全技能、现场答辩五项竞赛内容,摘得化工组个人银牌。

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石兆源终于得到自我肯定,“证明这件事情我是可以做好的,在男性占比远高于女性的车间里,专业的事情我不比他们差。”

石兆源说,过去几年在“安稳”且擅长的文秘岗位上干得如鱼得水,似乎已“麻痹”了自己对职业道路的深刻思考与重新选择。当再次拥抱变化时,跳出舒适圈,主动挑战有难度的事情,自己慢慢开始学会享受迎难而上的状态。“害怕的事情要勇敢去面对,在挑战面前,如果不尝试当然不会失败,但肯定不会成功。失败也并不可怕,拒绝尝试才是故步自封的起点。”

培养成长型思维,成为“六边形战士”

今年是石兆源工作的第九个年头,入职以来,她经历过6个岗位。在行政岗位工作期间,考取了二级人力资源师证书,做项目管理时,一次性通过了监理工程师的四科考试和PMP国际项目管理认证考试。她就像是一个“六边形战士”,以“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自我要求,让自己在每个岗位上有收获、有成长,对岗位作出贡献。

新时代中国石油青年巡礼 | 石兆源:没有比脚更远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2024年3月,石兆源走访客户,并提供技术服务。走访中,哈尔滨一家下游客户反馈,产品在吹膜过程中存在大量杂质与晶点,导致吹膜产品不合格。根据对自身产品的了解和日常吹膜过程中产品质量的把控,石兆源怀疑大批量杂质并非来源于产品本身,而是下料过程中有异物混入吹膜机导致。

经过现场对料斗检查、剔除产品额外添加剂、换用其它无问题产品吹膜等操作后,石兆源推断杂质来源于厂家设备内部,建议客户对吹膜机进行清理,并对膜口前置过滤筛网进行更换。

果然,设备清理后重新进行试验,杂质和晶点问题消失了。石兆源快速、准确、高效地帮助客户解决了产品使用过程中的问题,让客户对吉化的产品质量、技术服务更加信任。

“这次经历带给我很大的成就感,也更加相信自己可以做好事、做成事。”这也让石兆源更加体会到善于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在工作中,学会从创新中寻求突破,从根源上分析问题,让她在一次次挑战中得以成长、蜕变。

2019年,石兆源负责工厂技术改造工作,把控项目全流程设计管理,在保证设计内容符合项目要求的基础上,随时协调解决施工期间遇到的设计问题。

全新的领域涉及相关方单位多,头绪繁杂,需同步推进多线工作,她每天撰写工作日志,梳理当天工作内容及问题并进行总结复盘,针对不同项目明确工作节点、优化管理流程,及时协调解决现场问题,最终形成“项目多样化、流程标准化、材料全覆盖”的标准化管理模式,在多次迎接各方检查中,均得到检查组的一致好评。与此同时,她有序推进“低密度聚乙烯粉料包装线改造项目”“乙烯装置裂解炉辐射段炉管新技术应用”“乙烯厂异味综合治理项目”等资本化项目落地18项,完成检修项目91项。改造项目获吉林石化公司优秀技改项目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2020年,公司聚烯烃研发中心成立并与工厂深度融合,石兆源开始全面负责科研管理工作,肩负起产研结合沟通的桥梁。针对过往科研项目多以辅助为主、与生产较为脱节的情况,她创新提出“大跨步、多融合、强攻关”的立项方式,从强化新产品研发、加强装置瓶颈攻关和建立指标数据库三个维度加强立项审查,定期收集装置反馈,与项目负责人共同跟进项目进程,确保项目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2023年4月,石兆源开始全面负责聚乙烯领域新产品开发工作,新产品开发需要更清晰的领域视野和准确的定位规划,是从“产研结合”向“产销研用”迈进的一大步。转型升级项目中聚乙烯领域新增了一套高密度聚乙烯装置,其未来装置规划和产品布局尚无细分方向。石兆源根据现有聚乙烯装置历次改造经历和装置特点进行梳理分析,明确了现有装置存在的问题与短板,并根据三套聚乙烯装置的不同特点进行初步定位,撰写完成《聚乙烯装置发展规划》,提出“定制化排产、个性化服务、高端化发展”的装置定位和产品储备目标,力争实现从“迎合市场、占领市场”向“培育市场、引领市场”方向转型。

她积极了解行业前沿,根据集团公司板块新产品深入对标兄弟单位新产品开发领域,整理分析市场产品需求规律,了解各大区销售市场情况与建议,完成《聚乙烯产品用户分析及下一步走访计划》,提出“地产地用、地产地销、互配互采、优先供应”的东三省开发理念,形成“互为上下游、形成产业链、地域自循环”的内部发展格局规划。

石兆源说,这是成长型思维带给她的稳定内核,让她在技术转型的道路中经历了无数次的自我否定和自我怀疑,努力去克服困难,啃下一个个硬骨头。

做好新时代的接棒者

夜幕降临,在不远处的高架火炬顶端,倏然有火苗升腾,半边天空亮了起来,这是生活在吉林石化厂区附近的石兆源儿时常常看到的景象。

火炬、烟囱在二十年前曾是工业化的象征,而如今,石油化工企业为了增加有机气体回收利用、提高经济效益,已尽最大可能减少火炬的排放。

“新中国第一桶染料、第一袋化肥、第一炉电石,都在这里诞生。”石兆源说。70年历史沉淀的吉林石化,培育出了“麻袋毛、矛盾乐、背山、登天”四种精神,在这些精神的熏陶下,石兆源对于自己的工作始终怀有敬畏之心。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接棒者,她以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争当企业发展的排头兵,交出了一份新时代的满意答卷。

吉林石化公司是典型的炼化一体化,化工链长且完备,产品数量多。企业正在积极从“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借力转型升级项目,重新焕发老工业基地风采,朝着成为“第一方阵,领军企业”的目标迈进。石兆源介绍,集团公司内,拥有炼化一体化的企业一共有8家,吉林石化是其中之一。在整个化工链条中,乙烯是整个有机链的初始点。乙烯炼化一体化装置的建设和运营需要高度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同时也需要遵守严格的环保和安全标准。在运行管理方面,需要对装置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随着全球化工市场的发展,乙烯炼化一体化装置也在不断升级和改进,以适应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石兆源从未停下学习的脚步。在不断的摸索实践中,逐渐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事业方向。如今,作为乙烯厂低密度聚乙烯车间技术副主任,她正在致力于新产品开发和产研结合相关工作,同时辅助统筹规划工厂三套聚乙烯的装置布局。一方面,在生产车间,她对装置安全平稳生产负责。另一方面,对于新产品开发,她正在主动作为,聚焦产销研用一体化发展。

“党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作为石油青年,我将更努力地聚焦当下,奋勇争先,精神焕发,脚踏实地,用自己的努力和实干,提升装置的抗风险能力,做好新产品开发,使其在行业内具有一席之地。”

回望这些年,从年轻气盛到逐渐稳重,石兆源在工作中寻求答案,获得力量,也收获了成长。她完成科研项目共21项,累计创效994万元。参与开发的5个新产品,累计生产6.18万吨。项目获吉林石化公司科学进步一等奖2项,科学进步三等奖1项,“聚烯烃新产品开发与应用创新团队”荣获吉林石化公司科技创新团队。“从毕业到现在近十年时间里,公司、工厂给予了我展示才华的舞台和机会,让我不断成长。我将矢志不渝、逐梦前行,把自己的青春、智慧和汗水都奉献给我深爱的企业。”

[ 本文刊于《中华儿女》杂志2024年第9期 ]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