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疗科技成果惠及全球患者

2024-09-14 14:01:04 - 北京晚报

北京医疗科技成果惠及全球患者

北京市严重创伤区域性救治体系建成后,多发伤患者救治时间缩短53%;子宫内膜癌精准诊疗体系建立及应用项目创建子宫内膜癌北大分型,让高危患者的5年生存率提升至84%;肿瘤智慧放疗关键技术研发与转化项目将放疗全流程质控时间,由一小时减至约10分钟……前天,在服贸会公共卫生国际论坛上,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2012—2023年第二批十大成果发布。

医学创新十大成果发布

北京是全国医学水平最高的城市,已建设12类国家医学中心、330个国家重点专科,在全国处于第一位。市卫健委党委书记钟东波表示,现在我国医药产业已经进入创新驱动阶段,医院在医学科技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开展三批研究性病房示范项目建设,通过医师科学家培养计划等项目推进源头创新,畅通创新药械进入医院……近年来,本市陆续出台新政,进一步强化医疗机构原始创新能力,提升临床研究能力,提高疾病诊疗技术水平。

本次发布的首发专项十大成果,展示了本市医学科技创新在肿瘤、脑血管病、儿童白血病等多领域产出的科技成果。其中,多项成果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甚至惠及全球患者。

依托首发专项,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教授姜保国带领团队开创中国严重创伤救治体系,并在全国2600余家医院广泛推广,使多发伤患者救治时间缩短53%,院内严重创伤患者死亡率下降39%。

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教授杨新健团队两次承担首发专项,历时10余年,牵头编写《颅内动脉夹层的影像诊断中国专家共识》和《颅内夹层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相关分型方法在国内推广,治疗患者5000余例,术后并发症比例由26%降低至12.9%,术后复发率由26%降低至9.2%。

聚焦12个病种开展科研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钟东波看来,凝练关键科学问题是开展高质量研究的前提,本市围绕重大健康需求、重要临床问题,聚焦12个重点病种开展有组织科研。接下来,本市将围绕首都重要医学科技问题清单,通过科研项目和资金引导医学科技创新研究方向,推动专业化分工协作。

医院提出问题和需求,高校和科研机构寻找原因和机理,企业提供产品转化……目前,本市已有24家医院与29所在京高校开展了287个合作项目,9家市属医院与22家企业开展协同创新。本报记者刘苏雅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