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如磐 雪域高原闯难关——忆中铁科研院冻土专家黄小铭
怀揣着朴素的初心和攻克冻土难题的决心,他从福州来到了兰州,一张车票,几样简单的行李,开始了他深耕祖国交通事业建设的步伐。“我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中铁科研院冻土专家黄小铭大学毕业时的誓言,也是坚守西北40年,攻克冻土难题的承诺。
从海滨到西北,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1964年,黄小铭从唐山铁道学院毕业后,主动放弃了大城市优渥的条件和环境,申请来到了兰州。他到原铁道部科学研究院西北所工作后,历任副研究员、研究员、冻土研究室副主任、主任,西北研究所副所长、所长,铁科院西北分院院长,是西北院冻土科研的主要组织者和积极实践者,参加工作50多年来,从来没有间断过对青藏铁路盐湖和多年冻土区筑路理论和技术的研究。
破冰西进,在冻土上动土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天路》,唱出了藏家儿女的幸福,也唱出了那条海拔最高、线路最长、速度最快高原铁路的壮丽。
这条铁路经受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的考验,穿越戈壁荒漠、茫茫雪域、人迹罕至等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成为人类工程史上的奇迹。
青藏铁路从1965年正式开始规划、勘测、设计,到2006年建成通车,整整花了半个世纪的时间。这半个世纪的时间,也是黄小铭与青藏铁路同频共振的心跳。
1969年,冻土研究工作第三次启动,铁科院西北所、原铁道部第一勘察设计院和中科院冰川冻土沙漠研究所,组建了青藏铁路科研工作“铁三角”,组成冻土队开展了一系列科研和工程试验,这是一场科研大会战,科考队员通过全面调查、剖析,写出了研究报告,分析了设计中的结构缺陷和失败的原因。
1971年,冻土科研工作再次中止,但是黄小铭和团队成员只要一有时间就会扑向环境严酷的高原,不管时间长短,“乐”此不疲。由于目标明确,每次“上马”,科研工作都有新的收获。当时的西北所虽然处境艰难,但黄小铭和团队成员一致认为冻土科研队不能解散,坚信青藏铁路早晚是要修建的,他们要责无旁贷地做好技术储备。
1974年至1981年,是青藏铁路冻土科研工作得到极大推进的黄金时期。全国9个部委和19个省、市、自治区68个单位的1700名科技人员参加了青藏铁路科技攻关大会战,风火山定位观测站四周搭起156座帐篷,聚集了各路精英和大批机具、仪器、设备,被誉为“青藏高原科学城”。
风火山上的科学城
在此期间,黄小铭作为分管高原冻土科研的研究室副主任,负责主持和参加多年冻土各课题的安排和协调工作,主持有关路基、桥涵、给排水等工程人为上限大课题的攻关。1975年5月、6月间参加了赴加拿大的考察,这是新中国派出的第一个冻土考察组,黄小铭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考察机会,凡是有冻土工程的工地,他都跑了一遍,收获颇丰,为后续的科研提供了借鉴。
1981年,黄小铭主持的大课题有七项成果报告通过鉴定并获奖,执笔撰写的论文《青藏高原腹部地区天然地层冻结和融化的某些特征》作为铁道部门唯一的代表,参加了“国际青藏高原科学讨论会”。
1984年,黄小铭被任命为西北研究所所长。此时不仅是青藏线科研的萎缩期,还面临科研单位减免事业经费的改革,境遇十分艰难,由于没有固定科研经费和课题的支持,少量专项经费只够维持西北所风火山定位观测站的正常观测。
在此期间,黄小铭主持了大兴安岭特大火灾后东北多年冻土区铁路路基稳定性的课题,两次率组赴东北现场调查,并设点观测研究,他参研的成果《厚层地下冰的重复分凝机制》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
1994年7月,在中央召开的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抓紧做好进藏铁路建设前期准备工作”的要求。借此契机,黄小铭发表了“为修建青藏铁路继续做好技术储备”,“青藏铁路与南亚通道”等论文,在铁道部进藏线路方案论证会上作了汇报。同时争取了新的研究课题,主持开展了气候渐暖条件下青藏线冻土路基适应性的先期研究。
2001年6月29日青藏铁路在万众期待中开工建设,几代冻土工作者的心愿终于实现。
在青藏高原上,黄小铭带领团队筚路蓝缕闯难关,他们以风火山冻土观测站为基地,在多年冻土区开展了一系列科研活动,攻克了青藏铁路修建中的一个个技术难关,用心血和生命凝结成的29项重大科研成果,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为青藏铁路的勘察设计和施工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抛家舍业,在高原书写青春之歌
这样几十年的工作下来,黄小铭一直觉得有愧于妻子、孩子,面对国家建设的需要,他毅然选择扎根青藏高原,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献给了祖国的交通事业。他深知,个人的利益得失在国家的建设大局面前微不足道,他始终怀着一颗赤诚之心,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最初的承诺。
60年来,黄小铭和团队用青春和生命铸就了“以苦为荣、勇于创新、孜孜以求、献身科学”的风火山精神,至今都在激励新一代科研工作者在各个领域创新突破。
2021年黄小铭突发恶症医院抢救,但他仍没有停止撰写和完善《风雪高原40年》,在他的坚持下,这本书2021年顺利出版。翻开黄小铭编著的《风雪高原40年》,一页页的文字,记录了他40年在高原从事科考工作的苦与乐。两下三上,是十多万青藏铁路建设者共同谱写的伟大华章。
从意气风发的少年,再到白发苍苍的老年,他经历了风餐露宿、冰原雪海的严酷洗礼,看到青藏铁路的顺利通车……
2024年9月5日,黄小铭同志因病去世,享年85岁,磕磕绊绊一甲子,黄小铭无怨无悔地奉献出了半生的青春和血汗,他一心扑在科研事业上,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献完青春,献终身。”
人物简介
黄小铭,男,福建福州人,1940年2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研究员;1964年毕业于唐山铁道学院铁道建筑专业,同年到铁科院西北研究所工作;历任冻土研究室副主任、主任,西北研究所副所长、所长,铁科研西北分院院长,2000年4月退休。参加工作以来,长期从事青藏铁路冻土区冻融土热物理性质、冻土地区路、桥、涵、给排水工程热稳定性的研究和工程实践,在冻土研究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
责任编辑:李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