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锋 音乐在意识里自由流淌

2023-10-24 05:02:47 - 媒体滚动

转自:天津日报

王晓锋 音乐在意识里自由流淌

王晓锋的音乐人生,就是一部中国流行音乐的“进化史”。走穴、扒带子、玩摇滚、出国学电脑音乐制作、下海做广告歌曲,又在影视音乐创作中施展了才华。《从头再来》使他声名鹊起,《超越梦想》让他再创高峰。热爱自由、迷恋摇滚、坚守意识流创作……这位成功跨界广告、电影、电视剧三大领域不同音乐形式创作的作曲家,如今依然精力充沛,谈笑间,中国流行音乐的过往画面一一浮现眼前。

走穴、扒带子、玩摇滚

亲历流行音乐启蒙年代

1984年,21岁的王晓锋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分配到中国广播艺术团。作为伴奏乐队的键盘手,他开始和众多明星一起组团走穴。“通常就是各个团的大腕儿组成一个草台班子,相声大师侯宝林,已经成名的成方圆、张蔷等,演一场拿250块钱,我们这些乐手和其他唱歌、说相声的一个价,一场30块钱。”

他们经常从黑龙江的最北端一路演到辽宁的最南端。最多一天演七场,从上午9点半开始,两个小时一场,每场中间休息一刻钟。乐队是最辛苦的,别的演员唱完下去了,他们得一直在台上演奏。在一个地方演出,临近地方的剧场经理跟开文艺大会似的,都来看,再确定下一个演出地点。

王晓锋回忆,在东北演出虽然火,却经常拿不到钱,行话叫“火穴水滞”,演出很火,但没挣到钱。“演完就得赶下一个场子,和前面的剧场就失联了,那时候也没有手机。能联系上也没用,真想赖账的,咱们就要不来钱。”日子过得虽然艰苦,但年轻人在一起很快乐,“我们就住在舞台后边,房间的窗户没玻璃,一觉醒来,脑袋上沾了许多稻草,现在回想起来特别有意思,很难忘。”

那时刚刚十五六岁的何勇也是跟王晓锋一起走穴的伙伴。他主打吉他弹唱,随身带一台国产音箱,他父亲何玉笙坐在音箱旁边弹电贝斯。长途奔波,音箱有时也闹情绪,弹半截儿没声音了,父亲对着音箱一掌拍下去。王晓锋在旁边弹键盘,有时候也帮着补拍一下。何勇吉他的声音马上又响了。顺便提一句,王晓锋是北京早期摇滚乐队“不倒翁”的客串键盘手,后来大家熟悉的著名专辑《梦回唐朝》也留下了他的精彩演奏。

那时的音乐圈有两大热门活动:一是走穴,二是扒带子。王晓锋第一次扒带子是跟北京音像公司合作。他记得音乐编辑叫莎光,做翻唱邓丽君的专辑,朱桦演唱。“朱桦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还有赵莉、杭天琪、张伟进等。最快的时候,五天就能做完一盘专辑。”回忆当年,王晓锋十分感慨,“现在很多歌手都不具备当年那些歌手的识谱能力。张伟进也是乐手出身,拿到谱子看一遍,进棚就可以录唱。女歌手里面杭天琪的识谱能力是最强的。”

扒带子给王晓锋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他记得给音像公司做一盘磁带,编曲加合成器演奏,稿酬有三千多块钱。扒带子的核心工作是编曲,那时候称为“配器”,全靠乐感好的人听着原版磁带一点点扒。那个年代没有版税的概念,原创作品也经常是一次性付清稿费。

到1990年前后,受港台流行歌曲的冲击,北京的音乐圈慢慢降温。活儿少了,王晓锋度过了一段闲适的日子。“我经常去田震家里打牌,或者去填词人黄小茂的家里,看国外摇滚演唱会的录像带。黄小茂住在石景山的八角,比较远。常去的人有屠洪刚、景岗山等,大家一起喝点儿酒,聊聊天,打打牌。”

不久后,卡拉OK在市场上火爆起来,扒带子换了“马甲”重生。韩国一家音乐株式会社邀请王晓锋担任音乐编辑,制作华语歌曲的卡拉OK伴唱带。“其实还是扒带子,一首歌一般由四个韩国音乐人完成,贝斯、吉他是一个人,键盘是一个人,唱的部分是一个人,之后由一个制作人合成,再交到我手里,我检查完就可以上市了。”1993年到1996年,王晓锋身在韩国,学会了用电脑软件制作音乐,也接触了大量欧美的流行、摇滚、爵士音乐,眼界大开。

从头再来超越梦想

始终追求新曲风

1997年,捷先广告公司联合央视、联想集团,想做一首主题歌,激励下岗职工再就业。王晓锋得到了这个机会,创作了经典歌曲《从头再来》。他回忆说:“我和刘欢在上世纪80年代就认识了,我带着央视广告部副主任去见他,问他是否愿意唱。公益歌曲没有报酬,但刘欢仍然非常愿意唱这首歌。我们又请娄烨来做MV导演。当时拍了两首歌,一首是《从头再来》,还有一首是小柯词曲、那英演唱的《脚步》。小柯那首歌特别好,作品超前,旋律创新,那英的演唱也无可挑剔,娄烨导演也很棒,镜头运用非常到位。”

《从头再来》气势磅礴、朗朗上口,感觉听几遍就会唱,但从专业音乐人的角度来看,这首歌并没有那么简单。王晓锋解密说:“我通常不按常理出牌,这首歌前面主歌部分用的是4/3拍,但听起来像4/4拍。后来很多选手在歌唱比赛中演唱这首歌,开始主歌部分都没进对,因为4/3拍和4/4拍很容易混淆。我这么写的原因是想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这首歌,因为年轻人喜欢稍微有点儿难度、意识前卫的歌。”

王晓锋创作的歌曲充满流行摇滚特质,那是一种反其道而行的创意,一种不苟同于传统模式的逆向思维。《从头再来》成功之后,1998年,央视导演胡琤找到王晓锋,想做一首申奥歌曲,于是便有了另一首脍炙人口的歌──《超越梦想》。

回忆创作过程,王晓锋说:“在日本东京女子大学当助教的韩葆,也就是我的太太,当时我们还没有确定恋爱关系,她从诺基亚的广告《飞越无限》中得到灵感,写了《超越梦想一起飞》的初稿。我把‘一起飞’去掉,变成了《超越梦想》。我们总说实现梦想,超越梦想我觉得是一种超现实的概念。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事,胡琤导演和央视的领导跟我说,你的作曲没问题,不过,写词的人是谁,怎么没听说过?我知道,如果作者默默无闻,他们就会反反复复地让你修改歌词。所以我耍了一个小心机,说歌词是阎肃老师的女儿写的。结果很快就通过了,哈哈。”

接下来就是找歌手。那时有一首“沱牌曲酒”的广告歌曲,只有15秒,是汪正正唱的。《超越梦想》这首歌也可以说是我为汪正正量身定做的,那种宏大、铿锵、昂扬的感觉,特别符合他的声音和形象。这确实是一首正能量的歌,推出后大获成功。

但王晓锋不愿意重复自己,他又开始追求新的曲风。“我想写一些委婉含蓄的音乐,接下来的《永恒依然》就没有那么高亢了,编曲也用了比较现代的电子音乐,而不是交响乐风格。”

王晓锋还曾与汪峰多次合作,他早期有一张作品专辑,十首歌里有三首是汪峰唱的。他们是中央音乐学院的校友,但相识已是2001年。王晓锋为电视剧《紧急追捕》写了主题歌《重叠》,通过熟人找到汪峰。汪峰表示非常愿意唱,不过自己从没唱过别人写的歌,有点儿犹豫。直到听了歌曲小样,觉得特别喜欢,说这首歌把他嗓音的所有优点都放大了。随后,王晓锋和汪峰又合作了电视剧《忠诚》的主题歌。大家都觉得应该让刘欢或者孙楠来唱,但这部剧的导演胡玫更喜欢汪峰年轻又有沧桑感的声音。两个音乐人成了很好的朋友,汪峰经常半夜跑到王晓锋家里聊人生,王晓锋也特别欣赏汪峰的音乐天赋和后天的努力。

录音时让乐手即兴发挥

音乐的空间感会更强

1998年,王晓锋与霍建起导演合作,为电影《那山那人那狗》配乐,让他走进了一个新的领域。二十多年过去,这部作品终于出版了电影原声音乐专辑,又让他想起当时创作中遇到的困难。“因为经费不足,只能用合成器代替乐手演奏。这反而成了一件好事,我用了很多采样音色,随心所欲,不受节拍限制,这个地方想拖多长就拖多长,很自由,表达空间非常大。如果由乐手演奏,就必须打点录音,否则进不来。不过现在看来,这部作品真的有很多遗憾。如果重新做,一定会做得更好。”

他又为电视剧《刑警本色》配乐,也圆了自己的一个心愿。他的父母都从事公安工作,业余爱好唱歌跳舞,当年在上海公安艺术团合唱队相识,父母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对王晓锋影响很深。

王晓锋创作了大量影视音乐作品,包括为《生活秀》《蓝色爱情》《大唐玄奘》等电影、《潜伏》《让爱作主》《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忠诚》《中国式离婚》《大侠霍元甲》等电视剧创作音乐。虽然产量颇高,但他却极度追求完美,绝无半分应付。“我要从看剧本开始,之后是看初剪和精剪片,然后创作、录音、混音,最后一集一集地配乐。这一整套流程下来,至少要两个月以上。也感谢霍建起、张建栋、姜伟等导演,他们对音乐的认知都非常到位,给了我很大的创作空间,所以合作起来非常默契和愉悦。”

随着创作的积累,王晓锋对电影音乐有了更深刻、更独到的见解。“有人说电影音乐是命题作文,需要围绕情节展开,但我到现在依然觉得,我们可以做不顺撇儿的音乐。比如一个竞争非常激烈、节奏特别快的场景,音乐反而可以慢下来,形成反差。反过来说,镜头很慢,但音乐也可以用特别快的节奏来表达。角色流泪了,不一定非要配上凄惨的音乐,用冷静一点儿的、抽象一点儿的音乐,可能会更打动人。”

2016年上映的电影《大唐玄奘》由邹静之编剧、霍建起导演、黄晓明主演,虽然名气不大,但艺术品质很高。王晓锋为《大唐玄奘》配乐历时半年,运用了特别丰富的音乐元素。比如有一件亚美尼亚乐器,叫“嘟嘟克笛”,和箫有一点儿像,但声音更苍凉。王晓锋和助手们花了很多时间,在新疆找到唢呐乐手亚森,他可以吹奏这件乐器,不过他不识谱,录音时只能跟着小样,晚两拍进入。还有一些新疆当地的特色乐器,北京的乐手演奏起来缺少那种原汁原味的感觉,王晓锋便把新疆的乐手请到北京。录音时,他让乐手们即兴发挥。“我特别喜欢这样的创作方式,比如我要录某件乐器,就让乐手在无伴奏的情况下演奏一段,之后我再来配伴奏和乐队。这样的话,乐手就不会受到限制,音乐的空间感会更强。”这种方法是他自己琢磨出来的,他称之为“意识流创作”。

《大唐玄奘》做了两版音乐,分别是商业片版和文艺片版。“两个版本剪辑的长度不一样,画面也有很多不同。音乐在文艺片里非常淡,经常只使用一件乐器独奏,而商业片的音乐更强烈一些。霍建起导演给了我无限的创作自由,这是我最喜欢的感觉。”

随着年轻音乐人不断涌现,再加上短视频的传播力度,流行音乐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王晓锋对音乐的未来充满信心:“现在的百花齐放令人欣慰,相信流行音乐也一定会越来越好!”

王晓锋访谈

我的创作手法

与声学理论背道而驰

问:当年您为什么没有沿着学院派的道路走下去?

王晓锋:我是中央音乐学院毕业的,但都说我是“叛逆者”。现在我的一些创作手法,我做的音乐,有很多与声学理论是背道而驰的,但我觉得音乐应该不断地发展,所以特别排斥被学院派的条条框框固定住。万事皆有可能,想做新鲜的音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模仿,必须有自己的风格,去琢磨新鲜的声音和演奏手法。我愿意给乐手们提供充足的发挥空间,就是因为他们肯定比我更懂自己手中的乐器,不应该受制于我的创作,而要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

问:您有没有比较欣赏的音乐人?

王晓锋:我蛮喜欢窦唯的。他作为一个摇滚歌手,从创作《无地自容》到《黑梦》《艳阳天》,的确是风格多变。后来他的纯音乐作品都特别有想法。我非常喜欢他的那种“无题音乐”,没有特定的主题、模式,特别随性,天马行空,非常抽象,但内容很丰富。我曾经也想做一张这样的专辑,可能一段音乐中间突然出现人声,哼唱几句,然后戛然而止,不用表达任何情绪和想法。

问:到了现在这个人生阶段,您喜欢听什么类型的音乐?

王晓锋:这几年我听“电音”比较多。很多年以前我就喜欢上了电子乐,但是电子乐很冷、很客观,很难用它为影视剧配乐。我现在试图将电子乐和很多让人感到温暖的音乐融合在一起,听上去有些温度,这样的话,也许能把它带入影视剧的世界。

问:您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给人的感觉非常年轻,是怎么保持这种状态的?

王晓锋:主要还是心态。我每年听的东西都不一样,喜欢的东西也在不断变化,并且我会经常否定自己。比如说,现在很多人一提到我,还是会想到《从头再来》《超越梦想》,其实我不大愿意提起这些歌,因为我认为那时候自己的创作是有瑕疵的,现在我也不会再写这样的歌了。希望大家多听听我现在的作品。

问:您有没有出版个人专辑的计划?

王晓锋:其实我一直想做两件事:一是发表个人音乐专辑,作品有点儿多,可能一张装不下;二是想开个人作品音乐会。没有实施的原因是,我觉得如果真的做完了这两件事,可能意味着就会退休了,哈哈。其实从现在音乐市场的状况来看,出版个人专辑的音乐人并不多。2002年我出版了一张《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影视音乐专辑,之后随着唱片载体逐渐消失,那些作品大多传到了网上,但我依然喜欢黑胶唱片。以前我们所有的音乐都不存放在电脑里,而是保存在DAT磁带里,这是一种将模拟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进行记录和重放的录音磁带。虽然是数字的,但它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掉粉,会丢失一些东西。我出版了《那山那人那狗》电影原声音乐专辑,就是想拯救一下多年前存放在DAT磁带里的作品,将它们修补完好。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