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黄山样板”

2024-01-24 09:01:08 - 媒体滚动

转自:新安晚报

构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黄山样板”

黄山市现有中国传统村落310个,数量居全省第一、全国第二。近年来,该市加强传统村落和传统建筑保护传承,加大活化利用力度。2023年,住建部印发《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可复制经验清单(第一批)》,3个“黄山案例”入选。当年底,《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黄山倡议”》发布。

  机制保障高规格

黄山市将传统村落保护传承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严禁大拆大建和破坏性开发建设,加强乡村风貌管控。先后出台一系列地方法规,保护传统村落及建筑,落实消防安全管控。

先后编制《黄山市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总体规划(2018-2035)》《黄山市传统村落集中连片利用示范市总体规划》及310个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制定《徽派传统村落保护标准》《村落徽州徽派民居建设技术导则》《传统村落建设正负面清单》等地方标准,加强徽派民居建设管理。建立传统村落保护巡查管控机制,加强日常保护管理。

该市着力保护和恢复村庄、村落形态,实施古村落生态修复、古建筑单体保护等项目,135个中国传统村落建成美丽乡村。利用毛竹、鹅卵石甚至建筑废料等农村资源,在村落街巷等融入乡土文化、乡土元素。

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完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选择适合传统村落的改厕模式,推动污水管网向传统村落延伸覆盖,保护传统村落生态环境。“黄山模式”入选了中央党校干部学习、研习的重要读本。

 产业发展高融合

黄山市合理挖掘利用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等资源,在不破坏传统村落、传统建筑外形和元素的基础上,形成保护与利用的良性循环、互动发展。

分类明确传统建筑修缮主体,产权人或使用人是维护修缮的责任人,产权人或使用人不明确的,所在地的乡(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为责任主体。统筹各类资金用于传统建筑修缮。加强与高校院所合作,提升安防、人防、技防水平。

将传统村落优先纳入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计划,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市县财政每年统筹安排资金,并整合各类资金,支持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创新推出“村落徽州”绿色金融项目,示范效应和推广价值日益凸显。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传统建筑和传统民居活化利用,推动行政村或自然村的整村运营和“1+N”单栋或整体的传统建筑的利用,推出皖南古村落“满天星”,开展首批50个村推介合作。

打造“徽州美宿”品牌,利用传统村落金字招牌,建设了塔川书院、西街一号等一批精品民宿,建设了休宁祖源、徽州区西溪南等一批民宿集群,截至目前,全市各类民宿已发展至3200余家,占安徽省总量70%以上。

 彰显魅力高品质

该市举办黄山乡村生活美学设计公开赛等一系列活动,鼓励艺术赋能乡村,推动地方政府与艺术院校共建艺术乡村,涌现出西溪南、汤家庄、奕棋朱村等艺术家聚集区。

深入实施“迎客松英才计划”,培育乡村规划师、乡村推介官、乡村运营师,近两年累计引育徽创客、土专家、田秀才、乡村运营师、乡村艺术家等各类人才千余名,众多新黄山人在徽州传统村落实现梦想。通过“烟雨徽州·中国黄山乡村生活美学设计公开赛”,推动规划、设计人才下乡,服务村庄规划设计和村庄节点的微改造精提升。

该市以“挖掘、提升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抢救、保护一批传承人,设立一批传承基地,开展一系列展览展示活动”为重点,注重非遗资源融入现代生活。有序推进传统村落研学旅行基地申报认定工作,推动研学旅行与徽文化的融合。

黄山市徽州区西溪南村、屯溪区南溪南村、黟县丰梧村等传统村落,通过引进国内外领军人才,打造了“田野驿站”“徽州巷陌”“水渠廊桥”等一批乡村网红打卡地。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