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组长都是阿姨爷叔,如何让中青年更多参与社区事务?委员这样建议

2024-01-24 14:55:48 -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楼组长都是阿姨爷叔,如何让中青年更多参与社区事务?委员这样建议

“大家还记得曾经活跃在社区里的团长们吗?”1月24日下午的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专题会议上,市政协委员、市妇联副主席李铭发言第一句就向大家发问。在这场主题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专题会议上,她围绕基层社区的治理作了发言。

“如果给团长‘画像’,那一定是30岁左右、风风火火、泼辣能干的女性形象。脑补一下,就是《繁花》里玲子和虹口小汪的合体,她们既能敲开邻里的大门,又能组织货源,成为社区里最受关注、炙手可热的人。”李铭说,社区治理就是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居民自治的过程性管理,但在这个过程中,还有2个问题一直解决不了:一是社区活跃的居民平均年龄太高,二是居民参与社区公共管理的水平不高。

“这‘太高’与‘不高’,两者反差很大。”李铭介绍,参与社区治理的人群以老年人、退休党员、女性为主,特别是楼组长、社团骨干等比较活跃的都是阿姨爷叔,中青年的参与率比较低。居民参与也主要集中在兴趣活动、志愿服务等方面,而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管理的并不多。

对此她建议,要注重社区骨干力量的转化培育。“就我居住的社区而言,只有两个购物群的团长偶而卖货,其他的党员群、志愿者群都悄无声息了。我就在想,社区管理者应该持续地与社区内的这些中坚力量联络好感情,做好标记、建库立档,平日无事不扰,有事即可出山。”

李铭建议,要用好早前建立起的邻里情感和微信群,无论是医生、律师、教师、企业家,只要有时间有能力,志愿服务、邻里纠纷调解、儿童亲子陪伴、社区议事会,“总有一款适合你”。她介绍,妇联组织在这方面已经做了一些探索,浦东的“花木惠姐”就是由“团长”们变身而来,进入了妇联“她创基地”的平台,活跃在社区妇女议事会等平台,甚至带动了身边的“花木姐夫”和热心居民参与到小区的其他志愿服务之中。杨浦的“益团团”公益平台,也是由购物平台转变成亲子活动、家庭教育的抢课平台。

她还建议,要打造独特的社区文化属性,“要想把各种职业、各年龄段的人群吸引到社区的治理当中来,前提是社区能带给居民们什么。”李铭说,每个社区的人群集聚都会形成独特的社区风格,社区管理者应当从中找到规律,打造属于社区特有的文化大“IP”。

她以长宁虹旭居民区“生境花园”为例,小区有一处杂草丛生的临时停车场垃圾遍地,2015年启动了微更新,2017年启动的“生境花园”项目,从刚开始门前的柳树整修一新,到科普花园的打造,越来越多的孩子和家庭也加入进来。到2019年再次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时,发现物种的数量大大提高了,居民的粘性就自然产生了。“由此可见,只有提升社区居民的认同度、参与度,才能真正使社区成为居民热爱的地域生活共同体。”

栏目主编:张骏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