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人大代表吴利梅:乡村任教18年,我的讲台在大凉山|2024四川两会

2024-01-24 18:50:52 - 封面新闻

1月20日晚7点,四川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凉山代表团驻地。

“你吃饭了吗?我给你拿了个石榴。”吴利梅快步走下台阶朝门口走来,一边问,一边将一个碗口般大小的红石榴塞到记者手里。

吴利梅说,这个石榴,是同行的驻会理市省人大代表在动车上送给她的,“看见年纪小的孩子,就总想给他点什么,成习惯了。”

四川省人大代表吴利梅:乡村任教18年,我的讲台在大凉山|2024四川两会

吴利梅在会场

吴利梅是凉山州昭觉县三岔河镇三河小学(原三岔河乡中心小学)教师,在凉山任教21年,其中在大凉山腹地乡村小学任教18年,将山里的400余名孩子送到了更大的世界。

自2023年当选为四川省人大代表后,吴利梅密切关注着乡村教育的动态。去年,吴利梅提出了提高乡村幼儿教师待遇的建议,今年,她准备了4份建议,也都是围绕提升乡村基础教育质量展开。

忆当年:老乡睡火塘旁将她留下

1月10日,三河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放假了,趁着空隙,吴利梅去到了昭觉县的几所幼儿园,收集了一些自己所关心的乡村幼儿学前教育情况。

每当提及乡村孩子的教育,吴利梅总会想到自己当年刚到昭觉的时候。

2003年,吴利梅来到凉山州西昌市任教,3年后,怀揣着一腔热血,她去到了大山更深处——昭觉县三岔河乡红旗村村小。

“当年学校是一所土坯房,全校只有一个班,总共10来个学生,我除了教语文还要教数学。”语言不通、习惯不同,眼前的情况让吴利梅有些伤感。

当地老乡很快察觉到了吴利梅的失落,为了把老师留下,村干部提出,用一年时间重新修一个新学校。“谁知道这个学校修不修得起来呢。”吴利梅心想,她对这件事没抱多大希望。

没想到,第二年9月,学校真修好了。新学校离村民聚集的地方有些远,去新学校那天晚上,吴利梅发现,村里前任村支书悄悄来到了学校旁边一间空房里陪他们,第二天天不亮,老人又悄悄地走了。

一入冬,昭觉晚上气温有时能降到零下五六度,连床都没有的房间里,老人坚持了一夜又一夜。吴利梅很好奇,老人是怎么睡的?“后来我们才发现,老支书每晚都在做饭的火塘旁边睡觉。我们劝他回去了,他也不走。”

“他又有几个孙子要读书?还不都是为了村里所有的孩子,想把老师留下来。”村民用质朴的行动打动了吴利梅,她决心留下。这一留,就留到了现在。

四川省人大代表吴利梅:乡村任教18年,我的讲台在大凉山|2024四川两会

吴利梅

看变化:克服语言不通难点见证家长意识的转变

当选省人大代表以来,学生一放假,吴利梅就开始忙着去昭觉县各个学校里了解学生教育的情况。做调研、记笔记、问问题、找答案,将数据和案例写进自己的建议。乡村基础教育的种种变化,也记录在了吴利梅的心里。

民族地区的乡村基础教育痛点在哪儿?吴利梅给出的答案是,语言不通。“学生听不懂老师教的,老师听不懂学生说的。”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这是吴利梅教学的常态。

2018年,原国务院扶贫办、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的通知》。之后,四川凉山州、乐山市的20个县市区启动“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试点。五年的时间里,“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促进了试点地区学前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在凉山州,构建起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88%。

吴利梅欣喜地看到这些变化,“现在的孩子普通话好了,和老师的沟通也顺畅了,教学起来更轻松。”

变化不仅在孩子身上,18年来,吴利梅也见证了当地人对乡村教育态度的转变。“最开始是家长没有让孩子读书的意识,后来是有读书意识但没有经济条件,现在是有了经济条件,家长都想把孩子送到外面好学校读书。”

“现在我们的基础教育普及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广度,但精品教育广度还不够。”吴利梅说,如今,越来越多的乡村学生能在当地接受教育并考上大学。去年,凉山州甘洛县走出了全县第一个北大学生木乃约热。这意味着凉山的不少地方已经有了可以培育“金字塔”尖学生的能力,下一步就是要送更多的乡村孩子走上“金字塔”尖。

四川省人大代表吴利梅:乡村任教18年,我的讲台在大凉山|2024四川两会

吴利梅和她的学生们

提建议:提高乡村基础教学质量让更多学子在家门口读书

最近几年,每到“升学季”和“毕业季”,大凉山里总会传来一些令人振奋的故事。

用6000字毕业论文致谢感动全网的彝族小伙苏正民,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凉山支教,将自己的所学所见告诉家乡的孩子;布拖县的村民罗色尔,和妻子一起培养出2名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以及1名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和1名电子科技大学本科生......听到这些好消息,吴利梅总是非常振奋,她告诉孩子们,只要好好努力学习,就能走出大山。

孩子们考进更好的学校,也成了吴利梅最自豪的事,她也在期待,乡村教育质量提升了,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接受更好的教育。

调研的过程中,吴利梅发现,乡里的老师来了又走,走了又来,学生的教育连续性被打断,学生们反复重新适应新老师,也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影响,“或许,留住乡村教师是提高乡村教学质量的突破口。”

让吴利梅欣慰的是,最近几年,自己曾经的学生,在大学毕业后回到了家乡,他们和吴利梅一样,拾起粉笔,成为一名乡村教师。

1月22日,四川省第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在成都开幕。会场内,吴利梅听到了她所关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针对“城挤、乡弱、村空”问题,调整优化学校布局和师资配置;深入实施民族地区“9+3”免费教育计划,开展学前学好普通话2.0行动;增加教育服务高质量供给,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进“十四五”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县域普通高中和特殊教育全面提升。

听到这里,吴利梅很激动。“我也很期待有一天乡村教育打破空间局限,和城市教育达到一个水平。”她说,她还想和其他代表一起,共同讨论乡村教育的发展和未来。

现在,吴利梅还有一个新的想法:明年两会带上一份礼物,让大家看看大凉山乡村教育的变化。

封面新闻记者罗石芊杜卓滨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