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万→9.4万→9.1万,上海考研报名人数已连续两年下降

2023-11-24 13:21:33 - 澎湃新闻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俗称的“考研”)进入倒计时一个月,“考研报名人数递增8年后首降”“考研下降36万人”的话题频频冲上热搜。

公开资料显示,2024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为438万人,2023年为474万人,2022年为457万人。2024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比上一年下降36万人。

上海情况如何?11月24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上海市教育考试院获悉,2024年报名在上海参加考研的人数为9.1万人,而2023年报名在沪参加考研的人数为9.4万人,2022年报名在沪参加考研的人数为9.9万人,相比于全国考研报考人数首降的情况,上海已是连续两年下降。

考研人数下降原因何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人数下降并不代表考研“降温”,人数下降或与高校保研推免生比例上涨、出国读研分流等因素有关。

网友也吵翻了天,有人表示“研究生学历也不能保证找到好工作,如果本科毕业就能找到工作,没必要多花时间和经历去读个研究生”“考研的学生都去考公和考编了”“国内考研太卷了,出国留学读个研究生不香么”......

9.9万→9.4万→9.1万,上海考研报名人数已连续两年下降

人数下降不代表考研“降温”

熊丙奇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2024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比2023年减少36万,并不能说明考研就降温,因为很可能实际参考人数会比2023年还多。这部分减少的报名数,很大可能是想清楚了不要盲目报考,到时弃考。从这一角度说,高校毕业生在选择考研时,比以往更为理性一些。”

熊丙奇介绍,每年考研报名人数和实际参考人数,是有很大的出入的。统计显示,每年约有三成考生最终选择弃考,如2023年考研报名人数474万,实际参考人数327万,弃考人数达147万。在上海,报名参加2023年考研的人数为9.4万人,但部分考点的实际参考率仅为七成,约30%的考生未参加考试。

高校保研推免生比例上涨

除了选择考研变得理性外,高校推免生名额的增加也是原因之一。

上海一所双一流高校2024届本科毕业生小周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我已经获得了本校推免资格,我们班有一半以上的同学都获得了本校或外校的推免资格。”

推免,即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考生,全称是“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推免还有一个更广为人知的俗称叫“保研”。

教育部有规定,已被招生单位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当年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招生,否则取消其推免录取资格。

根据高校发布的招生简章和公开数据,保研推免生人数上涨明显。比如,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公布的2024年拟录取推免生名单显示,共拟录取3909人,其中拟录取硕士推免生2570人,直博生1339人,共比2023年增加了375人,增长率达到了10.61%。上海理工大学2023年保研推免名额是245人,2024年的保研推免人数是280人,增加了35人。

上海一位双一流高校的招生负责人对澎湃新闻记者坦言,每年进行招生宣传时,保研推免的比例已成为家长和考生关心的高频问题,不少高校也把保研推免的比例作为吸引考生报考的砝码之一。

9.9万→9.4万→9.1万,上海考研报名人数已连续两年下降

出国读研分流

选择出国读研的学生也在增长。

2024届毕业生林欢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我打算去海外读研,目标是英国一所G5院校的硕士,如果在国内考研,学术型硕士一般都要三年学制,即使是专业型硕士,也至少需要两年时间,而海外硕士最短的只要一年,回国后无论是进入职场还是参加选调生,都是受欢迎的。”

另一位2024届毕业生小董则希望到美国读研,“随着疫情结束,全球的沟通又恢复正常,去海外读研,除了院校的选择面更广之外,还能开拓眼界,真正实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要遏制“考研高考化”

熊丙奇表示,此前有自媒体预测,2024年考研报名人数会突破500万,而实际报名人数在减少。实际上,不应该只看表面的数字变化,要让考研回归理性,需要考生理性评估自己的实力,规划自己的升学与职业发展,更需要本科院校回归理性的办学定位,遏制“考研高考化”。

熊丙奇进一步分析说,近年来,我国考研呈现“高考化”的趋势。很多高校毕业生都把考研作为毕业后的出路,而一些大学也采取高中教育模式,围绕考研组织本科教学,追求考研率。在“考研高考化”这一背景下,不少本没有读研打算的高校毕业生,也被裹挟到考研这条路上,似乎不报名考研,就是“不追求进步”。然而,由于缺乏理性的定位,相当数量的考研生,只是“打酱油”。

熊丙奇提到,有的本科院校把组织学生考研作为办学目标,在学生刚进大学时,就动员要立志考研,并用应试那一套对待考研,只重视考研科目的教学,非教研科目教学被边缘化、弱化,这就让很多学生不自主地选择考研。事实上,考生在考研报名时需要对自己的实力进行理性、客观评估,这十分重要。大学也应加强对学生的生涯发展指导,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毕业出路。

今日热搜